《Science | 过去 20 万年间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之间反复出现的基因流动》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6
  • 2024年7月12日,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Recurrent gene flow between Neanderthals and modern humans over the past 200,000 years的文章。

    虽然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混血是众所周知的,但基因流动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组的影响却不甚了解。

    该研究开发了估算尼安德特人中人类入侵序列数量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 2000 个现代人和 3 个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研究人员估计尼安德特人有 2.5% -3.7% 的人类祖先血统,并利用尼安德特人中的人类后裔序列修正了现代人类中尼安德特人祖先血统的估计值,表明尼安德特人的种群规模比以前估计的要小得多,并确定了现代人类基因流入尼安德特人的两个不同波次。该研究的数据为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经常性基因流动的遗传遗产提供了见解。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i1768
相关报告
  • 《德国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最古老现代人遗骸》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8
    • 德国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最古老现代人遗骸 现有的研究显示,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的过渡阶段,欧洲经历了由非洲裔智人进入并取代尼安德特人的过程。但由于这一过程缺少可参考的化石,各类事件在过渡阶段的发生时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与保加利亚科学院国家考古与博物馆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在保加利亚巴柯基罗(Bacho Kiro)洞穴发现了目前已知的欧洲大陆最古老现代人遗骸。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发掘的该遗骸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了直接定年,通过对一颗牙齿和几块人类骨骼碎片分别进行形态学和线粒体DNA分析,同时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筛选鉴定后,研究人员根据这些发现将其归为智人,并将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nitial Upper Palaeolithic,IUP)人工制品技术的发展同4.5万年前智人向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的扩散联系起来。同时,这次还发掘出大量的骨制品,其包含用洞熊的牙齿等制成的吊坠装饰物等物品,这让人联想到了后来的西欧最后一位尼安德特人。巴柯基罗洞穴遗址清楚地表明,该地区最初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制品是由智人制造的,表明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物种交融,其文化已对彼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该发现与基于智人进入欧洲的多次浪潮以及尼安德特人数量下降的模型相一致。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5月11日在Nature上发表。 宋琪 编译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59-z 原文标题:Initial Upper Palaeolithic Homo sapiens from Bacho Kiro Cave, Bulgaria
  • 《2022年诺奖得主论文解读:新冠重症风险遗传自尼安德特人,印度和欧美人风险更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0-08
    •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种20万年前活跃在欧洲地区的古人类,他们从12万年前开始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令人惊讶的是,大约在3.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范围却开始快速缩小,最终在约3万年前完全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距今3.5万年前,正是智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类)来到欧洲的时间。许多学者认为正是智人的到来给尼安德特人带来了灭顶之灾,导致了他们的彻底灭绝。 尼安德特人作为一个人种已经灭绝了数万年,但是,他们实际上又无处不在,在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共同存在的短暂时间里,他们发生了通婚,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永远的留存在了智人中,DNA研究分析表明,我们现代人类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 实际上,我们人类的一些特点就是因为遗传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例如2020年7月,Current Biology 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现代人类对疼痛的敏感性遗传自尼安德特人【1】,2020年6月,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则指出,有相当多的女性从尼安德特人那里遗传了孕酮受体基因【2】,这是一种与生育能力提高、妊娠早期出血减少和流产减少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研究均来自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的研究团队。 而在2020年9月,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还在发表论文提出,已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还与现代人类的免疫系统面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有关。 该研究以:The major genetic risk factor for severe COVID-19 is inherited from Neanderthals 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 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是无症状,但重症患者仍然面临较大风险。之前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发展为重症的主要遗传风险因素是在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簇。 这项发表在 Nature 的研究则证实了这种重症风险是由从尼安德特人那里遗传的大约50 kb长度的基因组片段所引起的,这一遗传风险在南亚和欧洲人群中最高,而在东亚和非洲则几乎没有。 进一步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的这一新冠重症核心风险基因片段在南亚人群中的出现频率为30%,在欧洲为8%,美洲平均为4%,在东亚和非洲则几乎没有。 这意味着,感染新冠后,中国人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很低,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