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紫外LED消毒,离战“疫”前线有多远?|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2-24
  • 新冠疫情让“消毒”成为高频词汇,75%浓度的酒精、84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消毒方式一次次被提及。而深紫外(UVC)LED作为新的消毒方式,也一跃成为当前的热点。它是否已经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深紫外LED崭露头角消毒杀菌优势明显
    紫外杀菌技术是医学上最常用和最古老的杀菌技术之一,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据了解,根据波长,紫外波段从长到短,分为UVA、UVB和UVC,其中深紫外UVC是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一个波段。在紫外波段里,具有直接杀菌消毒能力的波段就是UVC。
    尽管在此次疫情中尚无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用深紫外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测试报告,但业内不少专业人士告诉记者,UVC针对细菌和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有高效的杀灭作用,而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在实践中,对新型冠状病毒的UVC灭活剂量,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进一步实验才能明确,目前一般参照非典(SARS)病毒的灭活剂量。
    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瑞飞介绍说,因为深紫外杀菌直接作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DNA、RNA,因此,具有极佳的广谱杀菌特点,几乎能对所有的病毒、细菌微生物起到灭杀作用,效率非常高。
    青岛杰生电气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张国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紫外杀菌是一种物理破坏过程,也就是说它采用物理方式进行杀菌。与传统的化学杀菌方式完全不同,它的杀菌过程和效果不会像化学反应那样,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而且病毒对紫外线不易产生抗体或耐受性,紫外线杀菌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产物,因此紫外线杀菌更加有效、便捷、快速、环保。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理事长吴玲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深紫外LED主要是指波长在280nm以下的紫外光LED,它主要用在水和空气的净化、杀菌消毒以及生物探测等方面。吴玲表示,在此次新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紫外LED杀菌消毒是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方式。此外,深紫外LED在公共卫生防疫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受到广泛关注。
    据了解,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大致有三类深紫外LED产品用于医疗及家庭疫情防控。段瑞飞对记者说,由于紫外线对人眼和皮肤有一定伤害,因此,它主要用在环境和物品表面的消毒。一是表面杀菌消毒用具,如深紫外LED多功能杀菌仪,可用于各类公共设施、器具表面杀毒。二是生活类便携式杀菌器具,如深紫外LED便携式杀菌棒、深紫外LED杀菌盒,同时因产品具有充电重复使用和灵巧性、便携性等特点,在医护人员个人的手机、眼镜以及红外线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袖套等物品消毒中广受欢迎,在家庭生活中,便携式杀菌盒在口罩重复使用消毒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三是深紫外LED空气杀菌净化类产品,如深紫外LED杀菌加湿器、除湿器、壁挂式紫外线消毒杀菌器对净化家居空间、公共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产业发展处于初期还需进一步完善成熟
    深紫外LED是本世纪初才发明的一项技术,目前还处于产品导入初期,辐射功率、辐射效率、寿命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还需进一步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产品尽快完善成熟。且由于产品应用和推广方面受限于杀菌消毒效果不直观,替换现有低压汞灯产品又受到技术发展阶段的限制,所以普及起来并不容易。
    张国华认为,目前国内在研发及推广应用深紫外LED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没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深紫外LED材料生产的专用设备,即外延生长设备。而深紫外LED电光转换效率过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段瑞飞告诉记者,UVC波段深紫外LED商业化产品的电光转化效率基本在4%以下。导致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材料限制了发光效率,主要因素包括外延材料质量差、光吸收大、电注入效率低、光提取效率低等。他认为,从材料入手是解决深紫外LED问题的根本,深紫外LED效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需要大量研发工作的支撑。
    复旦大学教授张善端认为,现在深紫外LED要想规模化商用,务必先提升产品的性能,最关键的参数是辐射效率,10%是第一道门槛。只有商用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达到10%以上,才会真正启动规模应用;辐射效率达到20%,具备替代低压汞灯的能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太低,只有低压汞灯的1/10,而单位电功率的价格为低压汞灯的20倍,所以要获得相同的辐射功率,深紫外LED的成本是低压汞灯的200倍,在大功率杀菌场合完全无法使用。他举例说,电功率为320W的低压汞灯,辐射效率30%,紫外功率96W,价格500~1000元。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3%,在紫外功率为96W时,需要电功率3200W,封装器件成本16万元,加上光学、驱动和散热,估计要20万元,成本是低压汞灯的200~400倍。
    深紫外LED的产品行业标准迟迟未出也是影响其前行的因素,“就如同一个新开放的自由市场,进入的人员很多,卖什么的都有,鱼目混珠,产品参差不齐,没有标准的约束是不可想象的,而摆在自由市场门口的公平秤是保证优胜劣汰的有效方式。因此,期望行业标准尽快出台。”张国华表示。
    认知得到大幅提升把握机遇实现突破
    深紫外LED的生产过程中不采用汞作为发光材料,属于无汞环保产品,符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水俣公约》条款。我国作为《水俣公约》主要缔约国之一,积极践行公约规定,禁汞步伐有序进行,这为深紫外LED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吴玲表示,此次疫情的发展,让大众对深紫外LED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疫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行业发掘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产品设计方向。
    张善端表示,深紫外LED作为LED家族制造难度非常大的一个门类,需要国家继续支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鞭策企业开发出高辐射效率的产品。如果深紫外LED的效率能做到10%以上,应用会逐渐扩大,特别在食品、小型饮用水设备上,形成技术进步促进应用扩大,从而再推动技术继续进步的良性循环。张国华告诉记者,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市场的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加速器。目前生产企业传来的好消息是产品订单大幅增加,因此,深紫外LED的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应紧紧抓住人们对消毒产品和卫生产品需求巨大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快速发展,将深紫外LED做大做强。
    段瑞飞给出了产业做大做强的具体措施,他认为,以下三点是深紫外LED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从紫外LED产业的源头,层层突破,把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持续提升,逐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解决产业的基础技术瓶颈。
    二是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协作,整个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让深紫外LED这个半导体光电领域的新制高点做到针对任何疫情病毒“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是及时完善行业标准,由研发机构、企业、联盟等牵头,布局标准化体系,逐步构建匹配深紫外LED规模市场的新的标准化体系,填补标准化空白,为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和支持。
    作为产业联盟的负责人,吴玲希望广大相关从业企业和研究机构,能积极参与联盟工作,既要把握当下,又要立足长远,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加强技术攻关与跨领域合作,以应用为导向,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继续为公共安全防疫、为大众美好生活贡献LED人的一份力量。针对疫情防控物资及科技的紧急需求,她建议相关企业本着科学、理智的态度,有条件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而审慎地开展相关紫外消毒、红外测温产品以及自动化生产装备、智能产品的研发和使用。

相关报告
  • 《新冠肺炎疫情激发深紫外杀菌消毒市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4
    • 非典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专家发现,使用强度大于9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冠状病毒30分钟,可以杀灭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敏感。近期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存在相关性。因此理论上科学合理使用紫外线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 相比化学杀菌消毒,紫外线的优势是杀菌效率高,灭活一般在几秒内完成,而且不产生其它化学污染物。正因为操作方便,可适用于所有空间,紫外杀菌灯在各大电商平台成为抢手货。在一线医疗卫生机构,它也是重要的杀菌消毒设备。 一般情况下紫外光可被划分A射线,B射线和C射线(简称UVA、UVB和UVC),波长范围分别为400-315nm、315-280nm、280-190nm。由于UVA的波长较长,技术门槛较低,UVA-LED首先被用作光固化、印刷等领域。而UVB和UVC则需要更加昂贵和耗时的开发。目前UVB正在结合医疗进行创新,UVC在杀菌和抑菌应用市场受到了极大的认可。 UVC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工作原理是破坏微生物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除菌消毒的效果。尤其是240nm-280m波段的紫外线是最有效的除菌消毒波段。所有冠状病毒都属于单链正链RNA病毒。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UVC,是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根据这一特性,UVC被广泛应用到空气、水、物体表面杀菌消毒。 近年来我国紫外LED(UV-LED)技术应用发展相对迅速,目前深紫外LED(UV LED)在主要应用在生物医疗、防伪鉴定、净化(水、空气等)领域、计算机数据存储和军事等方面。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会不断出现以替代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紫外LED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如紫外LED光疗仪是未来很受欢迎的医疗器械,但是目前技术还处于成长期。 目前国内在研发及推广应用深紫外LED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没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深紫外LED材料生产的专用设备,即外延生长设备。而深紫外LED电光转换效率过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UVC波段深紫外LED商业化产品的电光转化效率基本在4%以下。导致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材料限制了发光效率,主要因素包括外延材料质量差、光吸收大、电注入效率低、光提取效率低等。他认为,从材料入手是解决深紫外LED问题的根本,深紫外LED效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需要大量研发工作的支撑。 深紫外LED要想规模化商用,务必先提升产品的性能,最关键的参数是辐射效率,10%是第一道门槛。只有商用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达到10%以上,才会真正启动规模应用;辐射效率达到20%,具备替代低压汞灯的能力。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太低,只有低压汞灯的1/10,而单位电功率的价格为低压汞灯的20倍,所以要获得相同的辐射功率,深紫外LED的成本是低压汞灯的200倍,在大功率杀菌场合完全无法使用。比如电功率为320W的低压汞灯,辐射效率30%,紫外功率96W,价格500~1000元。深紫外LED的辐射效率3%,在紫外功率为96W时,需要电功率3200W,封装器件成本16万元,加上光学、驱动和散热,估计要20万元,成本是低压汞灯的200~400倍。 深紫外LED的产品行业标准迟迟未出也是影响其前行的因素,就如同一个新开放的自由市场,进入的人员很多,卖什么的都有,鱼目混珠,产品参差不齐,没有标准的约束是不可想象的,而摆在自由市场门口的公平秤是保证优胜劣汰的有效方式。因此,期望行业标准尽快出台。 深紫外LED作为LED家族制造难度非常大的一个门类,需要国家继续支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鞭策企业开发出高辐射效率的产品。如果深紫外LED的效率能做到10%以上,应用会逐渐扩大,特别在食品、小型饮用水设备上,形成技术进步促进应用扩大,从而再推动技术继续进步的良性循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市场的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加速器。目前生产企业传来的好消息是产品订单大幅增加,因此,深紫外LED的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应紧紧抓住人们对消毒产品和卫生产品需求巨大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快速发展,将深紫外LED做大做强。 日本凭借其在蓝光LED领域的先发优势,在UV-LED方面的进展举世瞩目。尤其是日亚公司,在365nmUV-LED的研究上遥遥领先;美国在深紫外的研究方面领先,但是近年已经被日本超越;我国台湾和韩国起步相对较晚,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国内在该领域近年来发展很快。与蓝光不同,目前紫外LED正处于技术发展期,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限制较少,有利于占领、引领未来的技术制高点。国内在紫外LED的装备、材料和器件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目前正在积极的向应用模块发展。在UV-LED形成大规模产业之前,还需要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以便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先机。 深紫外LED可以广泛应用于杀毒、消菌、印刷和通信等领域,国际水俣公约的提出,促使深紫外LED的全面应用更是迫在眉睫,但是商业化深紫外LED不到10%的外量子效率严重限制了深紫外LED的应用。AlN材料质量是深紫外LED的核心因素之一,AlN薄膜主要是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的方法异质外延生长在c-蓝宝石、6H-SiC和Si(111)衬底上,AlN与衬底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与热失配,使得外延层中存在较大的应力与较高的位错密度,严重降低器件性能。与此同时,AlN前驱体在这类衬底上迁移势垒较高,浸润性较差,倾向于三维岛状生长,需要一定的厚度才可以实现融合,增加了时间成本。 从光源来看,目前市场主要以紫外汞灯和深紫外LED为主。紫外汞灯的杀菌原理和三种主流形式 紫外汞灯形式多种,如低压汞灯,高压汞灯,无极汞灯等,从波长的角度划分,其杀菌原理不外乎3种,一种是185nm的汞灯,其可将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利用臭氧的强氧化作用无死角、有效地杀灭细菌,但同时其缺点十分明显,185nm紫外线杀菌灯产生的臭氧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可能会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第二种是254nm的汞灯,主要利用直接照射微生物的DNA和RNA,运UVC波长能破坏微生物染色体的原理来杀菌;第三种是采用UVA波段的紫外线的光触媒技术。 目前,超五千台紫外灯具已送达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据悉,首批紫外灯具包括了数百台消费车以及上千支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车将用于病人的转运,紫外线消毒灯则可应用于手术后各种消毒场景。 而在此次疫情中,除了紫外线消毒车和灯具直击疫情现场,购买紫外汞灯进行室内消毒外,由于口罩紧缺,与公众相关的、且最多被提及的则是通过紫外线灯法来消毒口罩以延长口罩寿命。 因为价格低廉,技术成熟等因素,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水处理,工业杀菌,医院杀菌,室内杀菌等产品还主要是汞灯的市场,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由于《水俣公约》生效,紫外汞灯含汞,未来依然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深紫外LED的消毒体验现况及与疫情的结合点 与254nm汞灯的杀菌消毒同理,深紫外LED(UVC LED)主要利用200nm-280nm波段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 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尽管目前UVC LED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性价比和发光效率与汞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UVC LED凭借安全、环保、小巧、高效、低耗等性能以及无化学残留的特性,已经在表面便携式杀菌、母婴市场、静态水处理上得到了比较多的应用。 目前公共场所以及生活用品对健康卫生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而UVC LED正可以在这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国星UVC LED与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合作的加湿器案例,把UVC LED模组应用在加湿器上,避免了水放置长时间后细菌滋生的情况,确保了家用环境卫生。同时,在餐具、母婴袋等生活用品,也有不少UVC LED便携式杀菌消毒产品。而在医院,如医护人员用到的红外线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袖套、手机、眼镜等也可以通过UVC LED消毒器来完成消毒。 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病毒的RNA结构相对简单,运用相应剂量的UVC LED可有效杀灭相应的病菌(2019-nCov是由RNA复制,更难处理),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下,UVC LED属于广谱杀菌,能有效杀灭常见的病毒细菌,是高效便捷的杀菌消毒方案。基本上常见的活体病毒都能高效灭杀,达到相应的照度或者光功率后,几秒内就能灭杀了。但医院的紫外灯对于大空间空气杀毒相对比较慢,但应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此前非典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专家董小平所在的研究小组发现,SARS病毒对热辐射和UVC敏感,研究人员应用强度大于90μW/cm2的UVC照射冠状病毒,30分钟就可以杀灭SARS病毒。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更多UVC用在医疗卫生杀毒领域,以及水、空气处理等方面。 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当再次出现重大疫情时,会有那么多和您一样关注紫外线消毒方法及UVLED在公众防护方面的作用。根据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相信在结合其他防护措施下,UVC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控此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扩散。而UVC LED整个产业链势必也会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紫外照射灭菌试验及研究。 目前来看,针对便携式杀菌、小家电杀菌产品等,不同的使用环境,对应UVC LED的光功率、作用时间、以及发射角度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一些便捷式的小杀菌产品,这类产品主要使用与日常生活的接触比较多的工具,比如手机餐具等等,这种在使用前采用低光功率的UVC LED(2-5mW)照射几秒-几十秒就可以使用;而对于一些杀菌水杯,由于其存在细长型结构,所以UVC LED要设计成60或者30度的发光角度,以使其照射距离更远,同时考虑UVC波段在水中的衰减,这种产品,一般均会采用10mW左右的光功率产品;另外在低流速的饮水机上,则光功率基本均需要50-100mW甚至更大,而由于功率越大,成本更高,目前部分厂家会结合集中手段进行过滤杀菌,只在出水口的最好阶段增加UVC LED的杀菌模组,这样会降低不少成本。 所以,仅从当前来看,在水处理,工业杀菌,医院杀菌,室内杀菌等方面仍以紫外汞灯为主,UVC LED则可以在家电、便携式杀菌消毒上发挥重要作用,将非常有利于降低和隔离居家、公共场所病毒细菌的扩散。 UVC LED会继续往高功率,高光效发展,波长也会继续往低波段的发展。而对于UVC LED的封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散热和抗紫外特性将会是重要的挑战。 深紫外LED消杀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让“消毒”成为高频词汇,75%浓度的酒精、84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一度成为紧缺物资。而深紫外LED作为新的消毒方式,也一跃成为当前的热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紫外杀毒是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方式,深紫外LED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受到广泛关注。 紫外杀菌技术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年历史。据了解,除了真空紫外,深紫外是紫外波段中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一个波段,具有直接杀菌消毒能力,主要用在水和空气的净化、杀菌消毒以及生物探测等方面。 民用和工业领域消毒杀菌应用的深紫外光源大多是汞灯。由于汞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从今年开始,限定汞使用和排放的国际《水俣公约》正式生效,传统汞灯将被限制、禁止生产和使用,并逐步退出市场。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环保、高效紫外光源,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基于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深紫外LED成为这一新应用的不二选择,这一全固态光源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仅仅是拇指盖大小的芯片模组,就可以发出比汞灯还要强的紫外光。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在非典时期就发现,使用强度大于90μW/cm2 (微瓦特/平方厘米) 的紫外线照射冠状病毒30分钟,可以杀灭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吴玲介绍道,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大致有三类深紫外LED产品被广泛应用:表面杀菌消毒用具,如多功能杀菌仪等;生活类便携式杀菌器具,如便携式杀菌棒、杀菌盒等;深紫外LED空气杀菌净化类产品,如加湿器、除湿器、壁挂式紫外线消毒杀菌器等。 深紫外LED如果实现对汞灯的替代,就意味着在未来十年,深紫外产业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像LED照明一样的新的万亿产业。 但挑战与机遇同在。深紫外LED是本世纪初才发明的一项技术,目前还处于产品导入初期,辐射功率、辐射效率、寿命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产品应用和推广受限于杀菌消毒效果不直观,替换现有低压汞灯产品又受到技术发展阶段的限制,普及起来并不容易。深紫外LED在技术层面仍面临从核心材料到器件工艺的许多挑战,技术的突破和进步是市场发展的根基。 当前迫切需要补齐的是标准缺失短板。现有的紫外标准都是基于传统汞灯制定的,紫外LED光源迫切需要从测试到应用的一系列标准。 产业上下游的团结协作才能把深紫外LED这块“蛋糕”做大。除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外,今后还要不断加大产业链各环节“产学研用”协同技术攻关力度,从深紫外LED产业的源头,层层突破,把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持续提升,逐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瓶颈问题。
  • 《高功率密度深紫外LED杀菌光源“秒杀”新冠病毒》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2-10
    • 2020年初爆发的并持续至今的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同时极大的破坏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与正常生活。这场危机使得病毒消杀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传统的化学试剂杀菌方式不同,深紫外光源能够直接解离细菌与病毒内部的遗传载体,具有杀菌高效,无持续性伤害等优点。近年来,AlGaN基深紫外LED以出光单色性好、杀菌效果显著、安全无毒且体积轻便在杀菌领域一枝独秀;但是,仍然面临着底层AlN模板质量有待提高、高铝组分P型区载流子浓度偏低、量子阱区量子史塔克效应导致载流子复合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a) 深紫外LED的输出功率与电流曲线(插图为对应发光谱) (b)深紫外LED阵列(15×13) 集成光源工作状态展示,阵列面积为3.0 × 3.6 cm2。(c) 集成光源在不同辐照距离处的功率密度与工作电流关系曲线。杀灭病毒实验的位置以红星标记,考虑到单个LED的发光效率,选择1.3 A的作为工作电流。(d) 新冠病毒杀灭实验示意图 近日,北京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合作者成功实现了AlGaN基全结构深紫外LED,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了具有高功率密度的杀菌光源模组,并且在对新冠病毒的杀灭实验中表现优异。该工作覆盖了上游材料外延、中游芯片设计制备、下游器件与模组封装等全产业链范围:1) 在外延端基于纳米级图形化衬底和高温MOCVD技术,获得了高晶体质量的AlGaN基深紫外LED外延结构;2) 在中游流片端通过设计电极结构与摸索电极工艺实现高电流注入效率与高出光效率;3) 在下游通过利用AlN陶瓷基板,优化封装工艺与电路设计,实现稳定性优异的高功率杀菌模组。通过三部分相互配合,所组装的高功率密度深紫外杀菌光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所BSL-3级实验室实现了对新冠病毒1秒的瞬间杀灭,在与空白对照组的实验中,辐照组结果显示超过99.99%的新冠病毒被彻底杀灭。 深紫外集成光源在1秒内杀灭新冠病毒实验结果 新冠疫情显现了巨大潜力,更为未来深紫外杀菌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该工作充分展现了AlGaN基深紫外LED优异的杀菌性能,不仅在短期内为缓解新冠疫情显现了巨大潜力,更为未来深紫外杀菌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