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科学家剖析HIV-1 DNA的调控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04-12
  • 来自剑桥大学治疗免疫学和传染病研究所的Paul J Lehner教授带领团队,在Cell子刊《Cell Host&Microb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SMC5/6 complex compacts and silences unintegrated HIV-1 DNA and is antagonized by Vpr”的研究论文。

    未整合的HIV-1 DNA物种含有与整合的原病毒相同的遗传和调控元件,并且完全能够进行基因表达。因此,为什么未整合的HIV-1基因组表达有如此的差异,目前还不清楚。


    研究人员用病毒粒子包装的Vpr或VLP递送的Vpr观察到来自未整合的HIV-1 DNA的增强的基因表达,并且发生在原代人CD4+T细胞以及细胞系中。raltegravir非依赖性,Vpr介导的病毒基因表达增加也可能是由于未整合基因组的去阻遏,因为这种表型在稳定整合的病毒中未见。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丰富的未整合的病毒DNA种类因此不仅仅是“死胡同”产品。它们提供了病毒基因表达的额外来源,其通过Vpr增强。在感染后的早期时间点,来自未整合病毒的基因表达因此可以促进整合的病毒基因组的成功并且形成生产性感染的基础,特别是如果病毒整合到未被很好转录的位点中。

    接下来,研究人员发现HBV和灵长类慢病毒对SMC5/6的拮抗作用提供了两种不相关核病毒趋同进化的不寻常例子。其他DNA病毒,包括疱疹病毒,也需要克服宿主介导的染色体外附加型DNA的表观遗传沉默。哺乳动物细胞核对入侵病原体呈现如此恶劣的环境也许并不奇怪,因为外源DNA对细胞和基因组完整性提供了非常真实的威胁。因此,染色体外DNA的染色质化和表观遗传沉默为核入侵提供了关键的第一道防线。为了抵消这种宿主防御,辅助基因的获得为复杂的灵长类慢病毒提供了调节宿主细胞环境和逃避细胞限制的必要工具。尽管它们能够拮抗这些染色体外沉默途径,但慢病毒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提供了逃避核免疫监视和染色体外限制的替代途径,这可能有助于这些病毒的非凡成功。

    SMC家族蛋白是ATP依赖性分子马达,在调节染色质结构和基因组稳定性中起着核心作用。SMC5/6复合物因其在DNA修复中的作用而得到最佳认可,但对于维持细胞DNA重复区域也是必需的。在酿酒酵母中,SMC5/6复合物在非编码端粒和核糖体DNA重复序列的染色质沉默中起作用,与其在同源重组中的作用无关,并且SMC5/6的消耗导致沉默缺陷和降低的重复稳定性。SMC5/6复杂招募的机制知之甚少。在粟酒裂殖酵母中,SLF2直向同源物Nse6是SMC5/6的DNA加载因子,并且在SMC5/6复合物的募集和染色质加载中起关键作用。这与该研究团队的发现一致,即SLF2将SMC5/6复合物募集到未整合的HIV-1基因组中,并且SLF2的消耗以及SMC5/6复合物的每个单独组分增强未整合的病毒基因表达。相反,病毒基因表达不受SLF1或RAD18-RNF8-RNF168泛素信号轴丢失的影响,这些因子将SMC5/6复合物募集到DNA损伤位点。因此,该研究团队假设SLF2将SMC5/6复合物募集到染色体外病毒基因组中以进行染色质压缩,该功能独立于其在DNA修复途径中的作用。

    Cohesin和condensin是SMC家族中两个特征较好的成员,通过环挤出紧密结合核小体结合的DNA,并促使该研究团队提出SMC5/6复合物使用类似的基于染色质压缩的机制来沉默未整合的病毒DNA。该研究团队的ATAC-seq实验显示Vpr介导的SLF2消耗使得Tn5转座酶更容易接近未整合的病毒染色质,显示染色质压缩减少。因此,Vpr从SMC5/6复合物施加的染色质压缩释放未整合的病毒DNA。SLF2消耗后ATAC-seq读数增加1.9倍与染色质重塑剂(如SWI/SNF复合物组分ARID1A)消耗后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幅度相似。因此,这些变化与对沉默的功能相关影响是一致的。否则难以接近的未整合病毒染色质的分解将允许获得额外的染色质重塑酶,导致活化的组蛋白标记(H3K4me3和H3K9ac)和基因表达增加。该研究团队检测到的低水平H3K9me3可能反映了一个独立的沉默层,既不依赖HUSH也不受SLF2耗竭的影响。SMC5/6在DNA紧缩中的作用的更直接证据来自两项最近发表的体外研究。单分子磁性镊子测定显示酵母SMC5/6复合物都能够以ATP依赖性方式压缩DNA。因此,这些生物物理学研究支持SMC5/6复合物在压缩染色质化染色体外病毒DNA中的功能作用。

    总之,该研究团队的研究首次描述了特异性靶向未整合的HIV-1基因组的沉默途径。Goff实验室最近将未整合的MLV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沉默与HUSH复合物的NP220依赖性募集联系起来,该研究团队之前显示的表观遗传沉默复合物可以抑制整合的慢病毒表达。然而,根据Goff实验室的观察,该研究团队没有发现HUSH复合物在沉默未整合的HIV-1中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该研究团队的筛选确定了SLF2和SMC5/6复合体在沉默未整合的慢病毒基因组(HUSH和NP220均独立)中的关键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6243.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子刊:科学家成功揭开HIV生命周期的奥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4-01
    • 尽管最近被全球所流行的COVID-19所掩盖,但人类仍然面临着另外一种疾病的流行,即HIV/AIDS,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3800万HIV感染者;自HIV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爆发流行以来,很多人死于HIV的感染,在寻找抗病毒疗法的新方法上,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或能分析并影响HIV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相关研究结果“Short- and long-range interactions in the HIV-1 5’ UTR regulate genome dimerization and packaging”刊登在了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 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代表了药物和疗法非常诱人的靶点,因此,进行基础研究来理解和影响基本的分子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HIV-1突变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含有两个病毒基因组拷贝,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两个基因组能被一种名为二聚化作用的过程聚集在一起,而该过程也是病毒包装的先决条件,最终就能导致新型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以及完整的病毒复制过程的进行。 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能在单核苷酸分辨率下调查HIV-1生命周期的新型技术,这种名为FARS-seq(RNA结构的功能性分析)的方法或能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出HIV-1基因组中对于二聚化和病毒包装非常重要的区域。研究者Redmond Smyth教授解释道,二聚化是病毒包装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在HIV-1研究中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然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本文研究在高分辨率下提供了这些信息,其或许还有望进行靶向性的干预。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HIV-1的基因组会以两种不同的RNA构象存在,其中仅有一种参与到了基因组的包装过程中,在第二种构象中,RNA能停留在宿主细胞中随后会翻译成为新的病毒蛋白,因此,这两种构象就好像一种分子开关,其能指导病毒RNA的命运以及病毒的复制过程。如今,科学家们确定了能调节两种RNA构象之间平衡的序列,本文研究揭示了病毒因子如何与这些区域相结合从而用来靶向作用或干扰病毒的装配。 研究者表示,他们希望能利用这些研究发现开发基于RNA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或改进型的基因疗法载体,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想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确定是否这些观察家结果也适用于其它HIV毒株。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或许对于HIV-1的生命周期提出了新的见解,同时还对RNA二聚化和包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一种机制性的解释。
  • 《研究发现调控HIV-1复制的重要宿主蛋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18
    • 6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J Biol Chem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研究论文Scaffold attachment factor B suppresses HIV-1 infection of CD4+ cells by preventing binding of RNA polymerase II to HIV-1’s long terminal repeat。该研究揭示了宿主蛋白SAFB1通过抑制磷酸化的RNA聚合酶II结合HIV-1启动子LTR(长末端重复)从而调控HIV-1的转录与潜伏。 潜伏的HIV-1不能被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清除,这是当前实现HIV/AIDS根治的主要难点。根治策略的发展亟待潜伏机制的深入研究。HIV-1 LTR驱动的前病毒DNA转录水平的抑制是病毒维持潜伏的关键。LTR活性受到宿主因子和病毒本身蛋白的多重调控。 王建华研究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了多种能够调控HIV转录的宿主细胞因子,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宿主因子进行了系列深入研究。陆续报道宿主因子Naf1(HIV Nef-associated factor 1)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断LTR启动子驱动的病毒转录,维持HIV潜伏(Li C, et al., 2016, J Virol);以及宿主因子Sun2(Sad, UNC-84 domain protein)通过与核纤层蛋白Lamin A/C相互作用,维持抑制性染色质特性,调控HIV的潜伏(Sun WW, et al., 2018, mBio)。 宿主蛋白SAFB1(Scaffold attachment factor B)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同时含有RNA结合结构域及DNA结合结构域,通过羧基端结构域结合多种细胞核内蛋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RNA剪接及DNA损伤修复。博士研究生马力等在王建华的指导下,发现SAFB1能够显着抑制HIV-1感染宿主靶细胞CD4+T细胞,进一步分析揭示SAFB1结合于HIV-1 LTR区域,抑制HIV-1的转录起始及转录延伸。机制上,SAFB1通过羧基端富含精氨酸及甘氨酸的结构域结合磷酸化的RNA聚合酶II,阻止磷酸化的RNA聚合酶II结合于HIV-1 LTR,进而抑制HIV-1的转录进程。在HIV-1潜伏细胞中,敲除SAFB1能够显着增加HIV-1前病毒的激活。该研究发现调控HIV-1复制和潜伏的重要宿主蛋白,为抗病毒策略设计提供了宿主新靶点。 该研究得到苏州大学教授熊思东及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金侠的大力支持。该研究得到来自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科技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