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粒子对复杂的碎屑系统的不良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6-02
  • 银纳米颗粒在工业和环境中的快速繁殖要求用基于考虑生态系统的生物复杂性的方法来进行现实的毒性评估。该研究评估了银纳米粒子的碳酸盐包衣片的急性毒性,同时使用了一个包括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和相关的真菌和细菌的分解作为流生态系统功能中的核心玩家的一个系统模型来进行硝酸银的评估进而与上述试验进行对比。在大小方面的小变化和表面电荷的实验中表明银纳米粒子的使用基本稳定。研究中的结果表明尽管银纳米粒子和银离子不同的功能端点的暴露评估结果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银纳米粒子强烈干扰细菌和一系列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从而导致了自然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后果。

相关报告
  • 《DNA壳纳米粒子的三维晶格工程》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3-06
    • 随着结构DNA纳米技术的发展,DNA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原始功能:作为一种遗传密码。原则上,它可以自行装配成所需的形状和精确的尺寸。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将DNA嫁接到其他材料上,作为一个功能链接器来对其他材料进行编程。纳米粒子,无论是无机的还是有机的,现在都可以在DNA的引导下以编程的方式组装成复杂的三维超晶格。通过将功能编码到as组装的纳米颗粒中,可以发明出具有良好集体效应的材料。本文综述了不同形状或功能的纳米粒子如何在表面包覆DNA壳的帮助下成功制备成三维晶格,以及科学家如何通过设计制造出理想的晶格。还讨论了通过影响DNA生存环境来实现纳米粒子动态超晶格的情况。 ——文章发布于2019年2月20日
  • 《表面缺陷对上转换纳米粒子光学特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04
    • 由于具有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可以显著增强光致发光效率,所以其在光学 成像引导生物成像、治疗学、防伪和太阳能电池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般都是外壳涂层消除了淬灭点,并从周围的去活化剂(配体、溶剂)中分离出核,从而有效抑制表面相关的去活化。研究证明,掺杂离子的表面捕获可以抑制激发能量的淬灭,可以通过核壳结构来抑制。    成果简介   近日,中国昆明理工大学的邱建备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的 Yu Siu Fung教授(共同通讯作者)采用了湿化学退火工艺,从表面缺陷(即无序、空位和间隙缺陷)中恢复镧系掺杂的KLu2F7裸露核心的UCNPs。制备出的UCNPs只有几个原子层的均匀厚度,利用像差校正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 - STEM)在原子尺度上识别表面缺陷。通过热退火方法恢复UCNPs表面缺陷,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的相应的上转换光致发光强度,使其有很好的潜在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以题为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Surface Defec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 ACS Nano 上。 研究采用了HAADF-STEM直接观察了薄的均匀厚度的KLu2F7: 38%Yb3+, 2%Er3+ UCNPs的聚集结构。利用湿化学反应方法和结构中镧离子的排列,在Lu3+的结晶位点上找到的活化剂在没有带来不需要的缺陷情况下得到了明显的证明。制备的KLu2F7: 38%Yb3+, 2%Er3+ UCNPs在980 nm连续波激光激发下,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的上转换光致发光强度的变化。表面热退火工艺,在制备UCNPs时,克服其表面缺陷是一种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