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绵城市为代表的现代雨洪管理在中国不断深入,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对下一阶段的建设及建成设施的运维和管理等都十分重要,雨水收费问题逐渐在业界讨论。研究国外的雨水收费案例和发展经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介绍了美国雨水收费体系的名称、依据、范围、收费量、计算方法、资金使用、激励返还及减免政策和筹备过程,结合未来雨水收费在中国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分类讨论了雨水收费推进中的常见壁垒和反对意见,并提出工作重点和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开展以来,中央财政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了专项资金补助,地方财政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对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统计表明,试点期3年内,完成试点建设总面积920 km²,完成建筑小区、道路及公园更新建设、河湖治理、排水防涝等各类项目共计4 900余项,总投资1 600亿元。随着建成设施量的不断增加,与运维相关的资金需求也逐步增长,金额巨大。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巩固建设成果,构建扎实的现代雨洪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十分重要。
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模式有时候是难以持续的,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我国《环境保护法》提倡“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家相关部委及专业人士也不断呼吁,要借鉴国外做法,研究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雨水收费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厄瓜多尔、法国、德国、波兰、南非、美国等诸多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实施。在当前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在城市雨洪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对雨水收费的理论基础、征收标准等开始有了一些研究,但系统性的研究仍不多。
美国是雨水筹资机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雨水收费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对业界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中国情况对未来雨水收费体系的建立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