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坎特伯雷土壤热岩性质的测定:比较长期原位温度剖面和分条测量》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7-12-30
  • 本文介绍了位于新西兰坎特伯雷的一个9.1米深钻孔的地面温度数据。从3年的现场温度测量中推断出土壤的热特性,并与随后在实验室中使用分棒热特性分析系统测量的取芯样品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地面温度季节性变化对深度约7.5米,超过这个温度是常数(±0.2°)全年。这个稳定的地面温度是确定为11.8°C,相当于平均环境空气的温度区域,相邻气象站的记录。在事件发生后,雨水会影响地面温度,根据水的体积和周围的空气温度,影响深度达到0.5米。从现场观察表明土壤热扩散率估计最高9米林肯范围从3.4×10−7(在较浅的土壤)10.6×10−7平方米−1(更深层次的地面)。实验室测量测量扩散系数从3.8×10−7到7.9×10−7平方米−1。这些值与实测温度测量值一致。热性能和地面温度的确定对低焓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

相关报告
  • 《修正历史海面温度测量值》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7-30
    • 20世纪初,海洋发生了奇怪的事情。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地区的温度似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而西北太平洋地区则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变冷。大气和海洋模型在解释温度变化的这些差异时遇到了麻烦,导致了气候科学的一个谜团:为什么20世纪初海洋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变暖和变冷? 现在,哈佛大学和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的研究指出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既平凡得像小数点截断一样,也复杂得像全球政治一样。一部分是历史,一部分是气候科学,这项研究纠正了几十年的数据,并表明海洋变暖以一种更加均匀的方式发生。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测量和记录海面温度。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海面温度测量是通过将一个桶放入海洋并测量内部水的温度来进行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保存了一系列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海面温度数据,这些观测对于了解海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自然和人为)至关重要。 它们也是统计上的噩梦,数据充满了特殊性,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来识别和调整这些特性。然而,即使进行了修正,数据也远非完美,海面温度仍然存在无法解释的变化。 在这项研究中,Huybers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综合方法来纠正数据,使用一种新的统计技术来比较附近船只的测量结果。哈佛大学的研究生Duo Chan表示:“我们的研究方法是观察不同船只经过附近时,在300公里以内、相隔两天的时间内,海面温度测量值的差异。”“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发现了近1780万个过境点,并发现了一些群体中的较大偏见。” 研究人员发现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变暖差异的两个新关键原因。 第一个与日本记录的变化有关。在1932年之前,日本船只在北太平洋的海面温度记录大多数来自渔船。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越来越多的日本数据来自海军舰艇。这些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套牌中,当美国空军将数据集数字化时,他们截断数据,砍掉十分之一度的数字并以全摄氏度记录信息。Huybers表示,截断的未被认识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935~1941年间太平洋海面温度在上述估计中出现的快速降温。在校正截断引入的偏差后,太平洋的变暖更为均匀。 虽然日本数据是20世纪初太平洋变暖的关键,但德国的数据在理解同一时期北大西洋的海面温度方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德国船只开始在北大西洋提供大部分数据。这些测量大多数都是在一个甲板上收集的,与附近的测量结果相比,甲板上的温度要高很多。调整后,北大西洋的变暖变得更加缓慢。 通过这些调整,研究人员发现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变暖速度变得更加相似,并且变暖模式更接近于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所预期的变暖模式。但是,差异仍然存在,测量中发现的整体变暖速度仍然比模型模拟预测的要快。 “剩余的不匹配凸显了继续探索气候如何受到辐射强迫的重要性,气候敏感性及其内在变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继续梳理数据,通过数据科学、历史调查和对问题的良好物理理解,一定还会发现其他有趣的特征。”Huybers说。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淡化盐分 修复土壤》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3-19
    • 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为盐碱地“淡盐”成为拓宽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影响,使我国遭受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的农田面积也较大,这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影响水体等环境安全。   如何通过耕作等方式,将土壤中含量过多的盐分、重金属等浓度降低或清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韦本辉介绍了粉垄技术对盐碱地“淡盐”和污染土壤修复的新方法。   使盐碱地盐量浓度降低30%—50%   韦本辉发明的粉垄机械及粉垄耕作技术,是在盐碱地的耕作过程中,利用粉垄螺旋钻头设置底层粉垄暗沟系统,进行“淡盐”改造,提高作物单产或品质。   据介绍,经甘肃、宁夏等地粉垄耕作试验后,盐碱地耕作层的松土层土壤含盐量浓度可降低30%以上。   韦本辉说,该技术可在冬季霜冻前或雨季前进行粉垄耕作,利用雪水融化和雨水下渗,或利用灌溉水源,土壤中的盐分将随水分下沉,土壤中的含盐量下降,使盐碱地土壤“淡盐”,促进作物或植物更良好生长发育。   据悉,粉垄,即采用粉垄机械螺旋型钻头对盐碱地深旋耕。韦本辉说,他发明了整田粉垄和种植带粉垄两种方式,整田粉垄耕作的粉垄深度为25—30cm;种植带粉垄耕作的种植带内粉垄深度为30—40cm。   谈到粉垄使盐碱地土壤“淡盐”的科学原理,韦本辉说,一是,利用天然降水的下渗运动,使土壤中的盐分下沉;二是,粉垄土壤疏松在氧气、微生物等作用下,使土壤中的部分盐分下移;三是,由于粉垄土壤是横向切割,土壤疏松,土壤中的毛细管被切断,底层土壤中的盐分不容易像拖拉机耕作土壤那么容易上移。   “这三方面的作用,使得耕作层中的土壤盐分下降30%以上。盐碱地中的土壤含盐量大量被‘淡化’,使作物大幅增产。” 韦本辉说,“除此之外,在每条粉垄条带边缘地带建设排水沟渠,便于在雨水或雪水过大时能顺利排出,利于‘洗盐’。同时,作物种植管理还要求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流程化、标准化种植及管理。”   修复被污染的耕地土壤   据介绍,利用韦本辉发明的粉垄机械及粉垄耕作技术,可修复被重金属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污染的耕地土壤。   韦本辉说,具体方法建议在粉垄机械螺旋钻头一字排列中间,安装1根或2根加长型钻头,可根据排污需求确定长度,一般加长15—25厘米,并在加长型钻头的相应后位加设清沟方铲;然后,在被重金属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污染的耕地,在干田条件下,利用螺旋钻头一字排列中间安装有加长型钻头的粉垄机,进行粉垄耕作,并在耕作松土层层面上形成凹状条沟;同时,要在其内摆放一定厚度,如3—5厘米的杂草或树枝条,再采取人工或者小型机械回土,平整田面;此外,在田地的四周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挖沟同样摆放一定厚度如3—5厘米的杂草或树枝条回土,形成耕作松土层以下的一个排污网络系统,在沟底部设置排水排污口,以利于排污。   为便于天然降水或人工灌水的浸透淋洗,韦本辉说,要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在下雨或灌溉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残留的化肥农药成分,将随水分下沉到粉垄土壤松土层底部与犁底层交界处,再由此层面下沉到凹状条沟中,利于在大雨或暴雨天气时随洪水冲走重金属等排污物。   据了解,粉垄耕作后,由于耕作层土壤结构改善、土质疏松,土壤氧气含量增加,利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旺盛,从而增加了微生物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吸着和转化。   “利用粉垄耕作和设置的排污网络系统及微生物的分解吸附作用,经过作物生长一个周期,或在免耕条件下经2—3年的水淋排污作用,可达到较好的减污修复耕地的效果。”韦本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