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团队发现此前未知的噬菌体结构,有望推动噬菌体疗法的发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学术经纬公众号8月7日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此前从未识别的噬菌体结构。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和断层扫描技术,观察到巨型噬菌体内部具有一个特殊隔室,其与细胞核一样起着保护内部核心遗传物质的作用。该隔室的外壳由chimallin蛋白拼接而成,该蛋白以多个蛋白单位组成四方形结构,再拼凑出更大的蛋白网络,允许特定关键分子进出,并能将细菌攻击隔绝开,保护病毒基因组免受外界影响。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揭示chimallin的蛋白外壳组成以及病毒将基因组注入细菌内部时的情况,或有助于推动噬菌体疗法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HuPNDO8ojMiK8bg-XD46qQ
相关报告
  • 《噬菌体疗法:精准打击土传病原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2-09
    •  利用噬菌体阻控病原细菌的手段被称为“噬菌体疗法”,这是一种有望替代抗生素的绿色生态技术。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单位针对不同的植物病害收集了大量的噬菌体资源,研究不同噬菌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不同噬菌体联合抑制土壤病原细菌。   噬菌体,是专门“吃”细菌的一类病毒,它们广泛存在于海洋和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噬菌体通过侵染宿主细菌,可以调控细菌种群数量,驱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但长久以来,土壤中的噬菌体与作物土传病害的关系还鲜有研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微生物组》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沈其荣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该团队研究发现,土传青枯病的发生,与作物根际噬菌体群落构成及噬菌体—宿主细菌的互作特征密切相关。该研究首次证明特异性侵染土著细菌的噬菌体,对土传病原细菌青枯菌入侵的潜在影响,为利用噬菌体消减青枯菌导致的作物土传青枯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靶向消灭病原细菌,对环境更友好   在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和抗生素已被广泛使用,但不合理的使用会造成土壤功能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化学农药的滥用会显著增加病原细菌的耐药性和抗性基因的风险传播。此外,在病原细菌与其宿主植物互作的热点区还存在大量土著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复杂的协同互作,在抵御病原细菌侵入和感染宿主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广谱杀菌的抗生素和化学农药等在抑制病原细菌的同时,也会破坏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沈其荣介绍,要护卫土壤、动植物、环境健康,亟须有效靶向消灭土传病原细菌并对环境友好的新措施。   噬菌体,便是其中的“天选之子”。噬菌体是专门侵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目前地球生物圈中噬菌体的数量高达10^31个。利用噬菌体阻控病原细菌的手段被称为‘噬菌体疗法’,这是一种有望替代抗生素的绿色生态技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韦中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目前,噬菌体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畜牧业、水产养殖和种植业等领域。   韦中介绍,噬菌体疗法具有几大优势:噬菌体可以识别特定病原细菌,对环境影响小;噬菌体可以利用宿主进行增殖,并进入细菌体内,高效裂解病原细菌;噬菌体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打造噬菌体“鸡尾酒”,守护植物健康   “在抗生素普及前,噬菌体疗法已经有了应用。”韦中所言非虚。自噬菌体被发现以来,噬菌体疗法不断发展,在解决由病原细菌侵染引起的作物健康问题方面已有不少尝试。   1924年,研究人员发现白菜滤液中的噬菌体类物质能够防止由黄单胞菌引起的白菜腐烂。随后, 该物质又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由青枯菌、欧文氏菌、丁香假单胞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等引起的茄科作物青枯病、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果树火疫病、柑橘斑点病、水稻叶枯病以及土豆洋葱软腐病和黑胫病等。2005年,美国环境保护局首次批准了防治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和丁香假单胞菌引起的番茄和辣椒的细菌斑点病的噬菌体产品。2011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批准一家公司生产的噬菌体生物农药用于防治番茄的溃疡病。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单位针对不同的植物病害收集了大量的噬菌体资源,这些噬菌体为有效防控病害提供了资源保障。   沈其荣研究团队将目标对准青枯菌。青枯菌在土壤中可通过侵染作物根部,引起烟草、马铃薯、番茄、生姜等重要经济植物的萎蔫。严重时,可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青枯菌的专性噬菌体以青枯菌为食,它们可以进入青枯菌体内,进行大量增殖,并最终裂解杀死青枯菌。而土壤中还有很多土著细菌,这些细菌也有各自的‘专属’噬菌体。当青枯菌被其专性噬菌体抑制后,土壤中的其他细菌会纷纷‘占位’,细菌之间会上演一场此消彼长的攻防战。”韦中说,团队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土壤中的土著细菌,有的是青枯菌的“帮手”,有的则是青枯菌的“敌人”,这些土著细菌与其专性噬菌体互作也能间接影响植物健康。例如,一些土著细菌可以抑制青枯菌“作孽”,而其专性噬菌体的侵染压制,使它们的力量削弱,导致青枯菌更加猖狂,从而加剧病害。不同的噬菌体在土壤中像“鸡尾酒”那样混搭存在,影响着植物健康。   “这启发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土壤噬菌体资源,研究不同噬菌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不同噬菌体联合抑制土壤病原细菌。”韦中解释。   新技术赋能,噬菌体疗法或可增强威力   与广谱抑菌的抗生素相比,噬菌体疗法有很强的专一性,能精准靶向某一类病原细菌。不过,噬菌体疗法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   “与使用抗生素类似,噬菌体疗法也会不可避免地诱导靶细菌产生抗性。而且病原细菌在不断变异,抗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需要针对不同特点的病原细菌作研究,不断筛选噬菌体,进行精准治疗。”韦中说。   除了天然的噬菌体侵染阻碍物外,细菌也进化出一系列的抗噬菌体系统,来阻止噬菌体的侵染。因此,应用单一噬菌体往往无法有效抑制环境中多样的病原细菌,要有针对不同病原细菌的噬菌体配方。   纵然病原细菌有千般面孔,可以“七十二”变,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韦中表示,目前科研人员正尝试多种方式抑制病原细菌作恶。   “首先是建立噬菌体资源库。近年来我们团队建立了全国土传青枯菌专性噬菌体资源库。库里包含了我们从全国收集的几千株青枯菌与五六百个青枯菌专性噬菌体。”韦中说,有了资源库,就可以结合培养组学、实验进化学、机器学习等,构建基因组预测噬菌体抗性的模型,选择能够侵染不同病原细菌或同一病原细菌的不同抗性突变体的噬菌体,配置噬菌体“鸡尾酒”配方,将不同的噬菌体组合,有针对性地杀灭病原细菌。   “其次,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噬菌体侵染机制了解的不断深入,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定向改造噬菌体,如改变、扩大噬菌体的宿主范围以及增强噬菌体的裂解效率等。”韦中说。   人工智能也为提高噬菌体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多可能。韦中认为,每个病原细菌的变异有限,人工智能可以在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机器学习后,判断病原细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及致病性的大小,并据此筛选、设计相应的噬菌体。   “尽管噬菌体疗法还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但发挥其优化微生态的优势是解决土壤病原细菌危害,提升土壤—植物系统健康的重要路径之一。”沈其荣表示。
  • 《Clin Infect Dis:迄今为止最大的噬菌体治疗病例研究显示,利用噬菌体治疗分枝杆菌感染的成功率超过50%》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6-26
    • 使用噬菌体治疗致命的分枝杆菌感染的报告病例数量上升了5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20项关于使用这种实验性治疗的新病例研究,显示该疗法在一半以上的患者中获得了成功。这是有史以来公布的最大的一组使用被称为噬菌体的杀菌病毒进行治疗的病例研究,提供了它们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的前所未有的细节,同时为未来的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6月9日在线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hage Therapy of Mycobacterium Infections: Compassionate-use of Phages in Twenty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al Disease”。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匹兹堡大学文理学院生物技术教授Graham Hatfull说,“其中一些取得惊人的结果,另一些则很复杂。但当我们分析20例病例后,噬菌体对有利的结果做出了贡献变得更有说服力,毕竟是针对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 病例研究中接受噬菌体治疗的每一位患者都感染了一种或多种分枝杆菌菌株,这类细菌在免疫系统受损或患有肺部疾病囊性纤维化的人身上会造成致命的、难治性的感染。2019年,Hatfull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展示了首次成功使用噬菌体来治疗分枝杆菌感染。 Hatfull说,“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这类感染真地是一场噩梦:它们不像其他一些类型的感染那样常见,但它们属于最难用抗生素治疗的一些疾病。特别是当你长期服用这些抗生素时,它们具有毒副作用性或耐受性不太好。” 2022年5月,Hatfull团队参与了两项新的病例研究,与美国国家犹太卫生局和哈佛大学的同事们合作,成功地治疗了患者。不过,这些报告的病例只是该团队在幕后参与的病例的一小部分。自2019年以来,Hatfull和他的实验室已经处理了200多名希望为患者寻找治疗方法的临床医生的请求,并与他们一起寻找可以有效对付感染每名患者的特定菌株的噬菌体。 这篇新的论文极大地扩大关于噬菌体疗法有效性的公开证据。Hatfull说,“这些医生非常勇敢,他们努力进行实验治疗,试图帮助那些别无选择的患者。每一项合作都是推动该领域向前发展的标志。” 通过观察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患者的样本是否仍然显示分枝杆菌感染的迹象,这些作者发现,在这20例病例中,治疗成功的有11例。无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另有5名患者的治疗结果不确定,有4名患者没有表现出改善。根据Hatfull的说法,即使是这些明显的失败,也是让更多患者获得该疗法的关键。他说,“在某些方面,这些是最令人关注的病例。了解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将是很重要的。” 这些病例研究中出现了几个意想不到的模式。在这11例病例中,这些作者无法找到一种以上可以杀死患者体内分枝杆菌感染的噬菌体,尽管标准做法是注射不同噬菌体的混合物,这样这些细菌就不太可能进化出抵抗性。 Hatfull说,“如果你在三年前问我这是不是个好主意,我会大发雷霆。但我们没有观察到抵抗性,即使只使用一种噬菌体,我们也没有看到因抵抗性而出现治疗失败。” 此外,这些作者看到一些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噬菌体,但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他们的免疫系统使噬菌体治疗失效。而在某些情况下,尽管有这样的免疫反应,这种治疗仍然是成功的。Hatfull说,这项新的研究为该疗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鼓舞的图景,它为临床医生使用新的噬菌体疗法提供了可能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该疗法的成功机会。 这项新的研究对遭受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也代表着更广泛的噬菌体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一些担忧是,科学家们可能只发表噬菌体疗法成功的病例研究。 Hatfull说,“一系列连续的我们没有筛选的病例研究是一种更透明的方式来寻找什么有效,什么无效。这为这种疗法的安全性增加了相当大的砝码。” Hatfull实验室继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噬菌体疗法--与此同时进行研究以更大的人群,希望为更多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提供治疗。 Hatfull说,“我们还没有找到或设计出能够感染这些患者体内所有细菌菌株的噬菌体。这代表着未来的主要挑战之一。” 参考资料: Rebekah M. Dedrick et al. Phage Therapy of Mycobacterium Infections: Compassionate-use of Phages in Twenty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al Disease.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 doi:10.1093/cid/ciac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