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 轻量化背景下车用改性塑料的发展与展望》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14
  • “ 背景简述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不牺牲性能且成本可控范围内,通过优化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和车身结构设计来减轻汽车零部件乃至整车重量的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增强汽车的动力性能,还能显著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有害尾气的排放。 在三种汽车轻量化技术中,材料的轻量化可达到最大减重效果,选择强度高、密度低的材料来替代传统钢材,如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和增强塑料。高强度钢以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而著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轻量化材料;合金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提升性能、易回收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拥有显著的减重效果,但因成本高和回收利用困难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发展;增强塑料方面,改性塑料具备诸多优势,正成为推动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材料。 01 改性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变革 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依赖下游应用产业发展,改性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通讯、电子电气、医疗、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 在汽车工业中,塑料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专用改性塑料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和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这些通用塑料因生产量大、成型性好、价格便宜而被广泛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及聚碳酸酯(PC)等工程塑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耐化学性等特点,经过改性后适用于汽车的多种部件。同时,特种工程塑料,比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和聚醚酰亚胺(PEI)等,也具有卓越的性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随着汽车产业对节能减排的日益关注和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轻量化设计已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方向。在这一趋势下,塑料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正在迅速增加,其使用范围已从最初的车内装饰件延伸至外饰件,再至结构性及功能性部件,应用领域持续扩大。 改性塑料在汽车轻量化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是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轻量化:使用塑料替代钢材,可显著减轻车身重量,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有利,能减重约30%,纯电动车可减重约100kg。(2)成本效益:塑料易于成型,简化加工过程,减少模具和工艺调整时间,加快产品上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节能减排:增加塑料使用比例,减少燃油消耗,降低CO2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提升燃油效率。(4)性能提升:改性塑料具有高强韧性、高刚性和抗冲击能力,提高汽车部件耐用性和可靠性,同时优化外观设计和空气动力学性能。(5)续航增加:塑料材料有助于减轻电池系统重量,对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至关重要,自重每降低10%,续航里程可提升2%-3%。 从汽车用改性塑料产业链来看,上游是各种未经改性和加工的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等原料;中游是在树脂原料基础上添加适当的改性剂,并通过填充、共混、增强等工艺,获得具有新结构特征的塑料制品;下游是各类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内外饰、电器件和发动机室部件等。 02 中国汽车改性塑料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行业竞争格局 2023年,中国汽车改性塑料市场规模约800亿元,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改性塑料市场之一,并且持续增长。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改性塑料在汽车制造中因轻量化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日益受到重视;二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改性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材料在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性能和耐用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国内涉足改性塑料行业的企业众多,但普遍生产规模较小。改性塑料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配方,配方设计中原材料和改性助剂的微小调整都可能导致产品性能的显著变化。当前,中国车用改性塑料行业分为三个梯队:(1)大型外资企业,如陶氏、巴斯夫等,在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拥有强大的资金和研发实力。(2)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以金发科技为龙头,面向中低端市场,技术、品牌和市场等方面还需继续加强。(3)小型内资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更是欠缺,想要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市场对高端改性塑料产品需求的增长,国内企业通过大量研发投入,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推动了行业集中度提高。技术进步使国内企业在高端市场逐渐缩小与国际巨头如巴斯夫、SABIC的差距,促进了中高端改性塑料的本土化替代。尽管在外资汽车品牌中,国际巨头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为国内厂商提供了机遇,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车用改性塑料重点品种的市场情况 汽车用改性塑料产品中,改性PP是主要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接近五成,其他重点品种还包括改性PA、ABS等。 1 车用改性PP 聚丙烯(PP)密度仅有0.89-0.91g/cm3,被认为是目前最轻的塑料之一,PP综合性能出色且具有一定价格优势,这使其成为汽车轻量化的理想选择。 改性PP是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材料。长玻璃纤维增强PP因其优异的抗蠕变性能和低密度,能显著降低部件重量,适用于制造前端模块,可减重20%-50%;全塑料前端模块通过注射成型简化结构,可减重30%-40%。发泡改性PP进一步减轻了塑料制品10%-20%的重量,相比金属材料减重超过50%,适用于尾门、顶棚等部件。 2 车用改性PA 聚酰胺树脂(PA)作为一种卓越的工程塑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和对润滑油及汽油的优异抵抗性,凭借轻量化、耐热、耐油和阻燃等多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系统、电气系统以及底盘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 改性PA塑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例如,经过增强处理的PA材料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的机油集滤器,可以有效减少空气的混入,降低成本50%,并减轻重量70%。 在传统内燃机汽车制造中,陶氏、巴斯夫等知名工程塑料企业已经研发出多种耐温级别的PA12材料。这些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关键油液和气体输送系统,包括油箱注油管、燃油输油管、曲轴箱通风管、发动机进气管以及真空制动管等部件。 3 车用改性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材料以其设计灵活性和成型便利性,不仅适合电镀、喷漆和焊接等后续加工处理,还广泛用于生产汽车的内外饰件及结构件。尽管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产品供应,在车用改性ABS市场中占据显著地位,但国内企业正在逐步增加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中,国内产品的替代趋势日益明显。 4 其他车用改性塑料 在汽车制造领域,除了常见的塑料类型外,其他改性塑料如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也发挥着关键作用。PC以高透光率和耐热性被广泛应用于车灯和车窗制造,而POM则因其接近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经过改性后常用作金属替代品,用于生产汽车轴承和齿轮。改性PBT则凭借耐化学腐蚀、耐气候、耐磨性等特性,被用于制造门锁系统、车镜、门把手等部件。 随着汽车行业对轻量化和电动化的需求增加,预计经过改性后各类功能性的塑料产品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综 述 在汽车轻量化大背景下,通过材料优化实现汽车减重尤为重要,其中改性塑料因轻质、高强度等特性成为关键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正不断扩大,带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国内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不断进步,预计改性塑料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本土改性塑料企业带来机遇,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xMTI0NA==&mid=2651074078&idx=1&sn=45aa6e410152bea7f46e0dc12a5803de&chksm=bd72921d8a051b0bd03c7a3263f771cdda4ae0d549609dfdacd0f804e8ea17031cfc204b02e9#rd
相关报告
  •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产值将超2000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04
    • 中国 改性塑料 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十年经济技术指标稳步较快递增,但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改性塑料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目前改性塑料在我国家电和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50%,因此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改性塑料的市场需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国内改性塑料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宽,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改性塑料行业的影响将逐渐降低。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工业总产值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同时我们结合了行业发展周期及下游行业发展周期,前瞻产业研究院推算出未来6年我国改性塑料的工业总产值预计到2022年,改性塑料行业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2017-2022年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单位:亿元) 2、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改性塑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推算出未来6年我国改性塑料的销售收入如下图所示,预计到2022年,改性塑料行业销售收入也将超过1900亿元。 2017-2022年我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单位:亿元)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改性塑料产品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改性塑料行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改性塑料应用领域逐步拓宽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改性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改性塑料的阻燃、耐候、合金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领域逐渐拓展,如硬质PVC替代木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家具等领域,意大利Latis.P-A公司研制出的一系列新型高硬度复合材料可回收利用,并可代替铝合金。 (2)通用塑料工程化 通用塑料可以通过改性提高性能,具有工程化特点,并能抢占部分传统工程塑料 的市场份额。虽然工程塑料新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目前工程塑料的市场价格为普通塑料的3-4倍,产量亦低于通用塑料。随着改性设备的发展、改性技术的进步,通用塑料如PP、ABS等通过改性可提升强度、耐热性等,使其具备某些工程塑料的特性,但价格却显著低于工程塑料,因此能够抢占部分传统工程塑料市场份额。 (3)工程塑料高性能化 随着国内汽车、电气电子、通讯和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其对工程塑料如聚碳酸酯 (PC)、聚酰胺(PA)、聚酯(PET)、聚苯醚(PPO)等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比如,用作节能灯底座的塑料要求耐高温、耐黄变;用作芯片托盘的塑料要求耐挠曲、抗静电;用作电子接插件的塑料要求高阻燃、高耐热、高流动;用作机械齿轮的塑料要求耐磨、高刚性、高尺寸稳定性等,工程塑料通过改性可提升各种机械及物理性能,以满足下游行业对工程塑料的高性能要求。 (4)特种工程塑料低成本化 在1500度以上条件下能长期使用的塑料称为特种工程塑料,如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M)、聚醚醚酮(PEEK)、聚砜(PSU)等,由于具有电性能佳、耐高温和尺寸稳定等特性(部分特种工程塑料还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耐放射性、耐化学性和机械性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仪表、家电、航空、涂料行业、石油化工以及火箭、宇航等尖端科技领域,其市场价格一般为普通工程塑料价格的几倍,在对特种工程塑料改性后即可保持其原有高性能,又降低价格,可广泛运用于民用产品。 (5)纳米技术在改性塑料行业的运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利用纳米技术改性后的塑料具有很多独特性能,如用5%的有机蒙脱土改性的尼龙(PA6),其热变形温度可以提高1.5倍;聚酯(PET)中加入纳米粘土后会大幅降低材料的气体透过率,比纯PET的气体氧透过率小100倍。纳米塑料的无机纳米粒子加入量较小(一般为2%-5%),仅为通常无机填料改性时加入量的10%左右,而复合材料密度和原树脂密度相同或相仿,因此不会因密度增加过多而增加下游塑料加工厂的生产成本,也不存在因填料过多导致其他性能下降的弊病。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因此利用纳米技术改性后的塑料其成型加工和回收时几乎不发生断裂破损,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 (6)对改性塑料产品的环保要求愈加严格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消费者对塑料制品的阻燃要求越来越高,无卤、低烟、低毒的环保型阻燃剂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要求使用,目前国内塑料改性用阻燃剂近80%为含卤阻燃剂,含卤阻燃剂主要成分为多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类,我国供出口电子电气类产品中70%-80%都用此类阻燃剂,溴-锑阻燃体系在热裂解及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 近年来欧盟一些国家认为溴系阻燃剂燃烧时会产生有毒致癌物质,2003年2月,欧盟出台了RoHS和WEEE两个环保禁令,一些跨国公司如索尼、苹果、惠普等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环保标准,除限制卤素化合物外,还对铅、镉、汞、六价铬等重金属实行限量管制。
  • 《5G时代 复合材料的发展机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1-14
    • 5G给我们带来的是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Mobile Beyond Giga),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Time World)以及全空间的连接(All-Online Everywhere), 5G将开启充满机会的时代。 从5G的建设需求来看,5G将会采取“宏站+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历次基站的升级,都会带来一轮原有基站改造和新基站建设潮。5G基站的海量增长,将同步带动PCB、天线振子及滤波器等元器件应用的大幅增长。 在5G基站中,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作为最基础的连接装置将被广泛使用。 PCB产业界广泛应用的基板材料是玻纤布增强的环氧型基材FR-4(环氧树脂玻纤布覆铜板),该材料是由一层或者多层浸渍过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布构成。 璃纤维布和特殊树脂是PCB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玻璃纤维布作为增强材料,起着绝缘和增加强度的作用;特殊树脂作为填充材料,起着粘合和提升板材性能的作用。 为了满足高频高速PCB产品的可靠性、复杂性、电性能和装配性能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许多PCB基板材料的厂商对特殊树脂进行了不同的改进。 在目前高速高频化的趋势下,较为主流的PCB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环氧树脂(EP)、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热固性氰酸脂树脂(CE)、热固性聚苯醚树脂(PPE)和聚酰亚胺树脂(PI),由此衍生出的覆铜板种类超过130种。 对于基站PCB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介电特性、信号传输速度和耐热性,前两点上PTFE基板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介电性能最好的有机材料,优异的介电性能有利于信号完整快速地传输,这角度而言PTFE是5G时代基站PCB板的优选树脂材料。 塑料天线振子大有可为 天线振子是天线的核心部件。天线振子作为天线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信号放大和控制信号辐射方向,同样可以使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更强。 5G时代由于频段更高且采用Massive-MIMO技术,天线振子尺寸变小且数量大幅增长,综合考虑天线性能及AAU安装问题,塑料天线振子方案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 为了应对5G新型天线的变化,市场上出现了全新的工艺——3D选择性电镀塑料振子方案。 所谓的塑料天线振子即采用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的改性塑料材料,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将复杂的3D立体形状一次性制造出来,再利用特殊技术使塑料表面金属化。塑料振子在保证天线满足5G电器性能的同时,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减少了危险过程工序,也节约了成本。 3D塑料振子除了重量非常轻,还能满足钣金和压铸工艺所不能实现的精度要求。注塑和选择性电镀都是精度非常高的工艺,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可以保证天线振子精度满足3.5G以上的高频场景要求。 陶瓷介质滤波器优势多 4G时代,通信基站主要采用金属腔体滤波器方案。5G时代,基站通道数扩展 16 倍,器件小型化成为趋势,陶瓷介质滤波器具有轻量化和小型化优势,同时具有可靠的机械结构、无振动结构,便于自动化组装,长期来看,将成为 5G 基站主流部件。 复合材料通讯塔和天线罩 高高耸立的通讯塔大都是钢结构,但腐蚀是个大问题,复合材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复合材料比较轻,使用无扣件连接技术,塔结构的各个独立部件可以快速组装,在装配过程中不需要金属螺栓,安装方便,还减轻了整个塔体的重量。 天线罩要具有良好的电磁波穿透特性,机械性能上要能经受外部恶劣环境的侵蚀如暴风雨、冰雪、沙尘以及太阳辐射等。在材料要求方面,要求在工作频率下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要低,及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一般而言,充气天线罩常用涂有海帕龙橡胶或氯丁橡胶的聚酯纤维薄膜;刚性天线罩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层结构中的夹心多用蜂窝状芯子或泡沫塑料。 而在5G趋势下,性能优越的复合材料成为备受欢迎的天线外罩材料。复合材料能起到绝缘防腐、防雷、抗干扰、经久耐用等作用,而且透波效果非常好。 手机后盖:首选PC/PMMA塑料复合材料 5G 时代,针对手机结构、形态新的要求,例如小型化、超薄化、全面屏等,都需要新的工艺和材料支撑。无线充电、NFC 等功能需求加快手机后盖去金属化推进,带动 PC/PMMA 共挤复合板材市场规模大幅上升。 5G时代,对 5G应用设备材料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由于5G走的是对金属敏感的毫米波,使用金属外壳将会屏蔽信号。塑料复合材料凭着优越的性能,成为手机后盖的潮流选择。 当中,最热门的要数PC/PMMA复合板材。这种材料是将PMMA和PC通过共挤(非合金材料)制得,包括PMMA层和PC层。 MMA层加硬后能达到4H以上的铅笔硬度,保证了产品的耐刮擦性能,而PC层能确保其具有足够的韧性,保证了整体的冲击强度。 石墨烯:理想的5G设备导热散热材料 高频率、硬件零部件的升级以及联网设备及天线数量的成倍增长,设备与设备之间及设备本身内部的电磁干扰无处不在,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升级,设备的功耗不断增大,发热量也随之快速上升。 未来高频率高功率电子产品要着力解决其产生的电磁辐射和热。 为此,电子产品在设计时将会加入越来越多的电磁屏蔽及导热器件。因此电磁屏蔽和散热材料及器件的作用将愈发重要,未来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以导热石墨烯为例,5G手机有望在更多关键零部件部位采用定制化导热石墨烯方案,同时复合型和多层高导热膜由于具备更优的散热效果而将会被更多采用。 5G复合材料相关新闻 科思创研发5G基站外壳材料 2019年年中,科思创亚太区创新副总裁施马可表示,公司已成功研发了适用于5G基站的外壳材料。 施马可表示,5G技术拥有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导致其信号衰减程度较大,这意味着需要借助于大量5G微型基站的部署不断放大信号,确保信号覆盖。相比于4G时代,5G的微型基站数量预计将增加约20倍左右。 而在开发5G基站的过程中,必须确保5G的高频信号能够顺利穿透外壳,这对材料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一年多前,科思创位于上海的聚合物研发中心启动了这项针对5G基站外壳材料的实验。 巴斯夫创新聚氨酯解决方案为中国5G通信塔提供稳固支持 巴斯夫Elastolit?聚氨酯(PU)创新材料解决方案为中国部署5G网络提供助力。安徽汇科恒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汇科)采用Elastolit制成60座通信塔,分布在北京、苏州以及黑龙江和江西的多个城市。 相比传统混凝土或钢基材料,采用Elastolit?制成的通讯塔质量更轻,即便在偏远地区亦可快速安装,同时能够抵御大雪和强风等恶劣天气。 巴斯夫亚太区特性材料部全球高级副总裁鲍磊伟(Andy Postlethwaite)表示:“5G基站承载传输设备和天线,必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保持强韧。采用巴斯夫PU复合材料制成的35米高通信塔重约1,500至1,800千克,其断裂强度是自身重量的十倍。” 不仅如此,Elastolit?制成的通讯塔较传统钢塔更具成本效益。Elastolit?具有耐锈和耐腐蚀特性,所需维护量更小。表面覆盖有一层特殊配方的耐紫外线涂层,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具有防火性,能够迅速自熄。 俄罗斯物理学家开展用于5G设备的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俄罗斯托木斯克州立大学(TSU)的放射物理学家正在建立一个复合材料性能数据库,该数据库可辅助创建在太赫兹范围内运行的5G及空间通信设备。科学家们正在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工程塑料和碳纳米管研制复合材料,并在10兆赫至1太赫兹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其性能。 为了开发这种原始材料,放射物理学家正在使用聚合物,并在化学工艺的辅助下,用碳纳米管进行填充。这些材料目前正由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波列斯科夫催化研究所为放射物理学院的太赫兹实验室生产。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我们改变了材料的介电性能。例如,我们可以增加介电常数。”放射物理学院副教授、项目经理Alexander Badyin解释说,“然后,我们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获得带有元件(导体、电阻等)的印刷电路板。我们通过控制装置的参数来打印对照样品(板或环),并检测复合材料在太赫兹范围内的工作性能。” 研究人员表示,此前的科研工作主要聚焦在4-5千兆赫兹的家用辐射频段中。而TSU科学家团队的工作范围更广——最高可达1太赫兹。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这项研究还不够充分。截至2019年12月,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近50个样品的特性。 日本信越化工推出“石英布”等适应5G时代需求的产品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根据5G时代的需求,推出了“石英玻璃纤维布”、“热固性低介电树脂”,可以用于5G高频带的电子器件和电路基板、天线、雷达罩等。此外,信越化学工业还增加了散热片的品种。 石英玻璃纤维布的介电常数低于3.7,消耗因数低于0.001,线膨胀系数低于1ppm/℃,传输损耗(电信号的劣化程度)的特性极为优异。该产品最适合作为5G超高速布线基板的核心材料,天线、雷达罩的纤维增强树脂零件等。 热固性低介电树脂是一种接近氟树脂、拥有低介电常数和高强度的低弹性树脂。它的高频带(10~80GHz)介电常数低于2.5,消耗因数低于0.00025。这是热固性树脂的最低水平。由于产品的低吸湿性、对低粗度的铜箔也具有很高的粘着力,因此也可用于FCCL(软性铜箔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