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31
  • 眼下正是冬春农田建设关键时期,各地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各地抢抓冬季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大屯镇,数十台大型机械正在忙碌,对因洪水受损的高标准农田进行修复,确保2025年春耕顺利开展。在黑龙江双鸭山集贤县,当地采取两班倒的机制,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在年底前全面竣工。目前,黑龙江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近六成。

    加快推动小田变大田。在湖北阳新县陶港镇,当地正在把这片700多块分散的“巴掌田”整合成20多处“整片田”。贵州今年计划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260万亩。在仁怀市青草坝村,当地正在依据地势将农田“化零为整”,为农机上山创造条件。

    推动渠相通、路相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入冬以来,江西各地加快推进20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安市持续推动塘、池、库、渠网状相连,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广西宾阳县正加快推动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今年,国家通过增发国债、中央财政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162万亩。目前,广西已经完成建设超146万亩。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gn/2024/12-26/10343068.shtml
相关报告
  •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1-07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迈上1.4万亿斤台阶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升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管护机制的系统性以及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新发展阶段,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措并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强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地位及科学内涵的认识,提升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各级党委、政府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意义,切实扛起领导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土壤健康、提升耕地产能水平,具有多元化、规模化、系统化、标准化、绿色化、高效化、持续化等内涵特征,彼此之间相互协调,方可实现“1+1>2”的效果,更好地提高耕地综合产能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纳入区域规划内,提升设施间的匹配程度。不同区域要因地制宜作出推动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必要时打破行政界线,将灌排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大型灌区建设规划,确保在发生洪涝时能够及时将水排出。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田间道路、水利设施、防护林体系、智能设备等硬件设施之间的相互配套,更要注重灌溉设施、排涝设施之间的配套,提升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行。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设计,应系统考虑建设与运营问题,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组建有效的监督队伍,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制度,将全方位监督落实到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确保把这个重大工程做好、做真、做实,确保能够提升耕地产能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一定时期,应及时开展绩效评价,重点评价耕地土壤健康水平提高了多少、耕地综合产能水平提高了多少、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农田设施运营管护水平如何等,目的在于准确判断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因地制宜适度调整项目资金用途,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绩效的系统评价。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所有项目资金,调整有关费用支出比例,切实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尤其是粮食主产省区和粮食生产重点县。给予区域主管部门适度调整的权限,确保项目实施的适宜性。项目验收时应加强对调整内容的严格审查。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投入,开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厘清财政资金在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等方面的使用效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各地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9
    •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计划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冬日里,各地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地块上,涵闸建设、沟渠开挖、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作业有条不紊。 统筹规划 高标准农田能够便于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西山镇地处丘陵,地势复杂、土地零散,很多土地耕种不便,被称为“巴掌田”“冷水地”。今年,新建区将这些山区地块纳入高标准农田整治范围,打破原有的小田界线,统一规划和整治。 看着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笔直的机耕道和方正的田块初具雏形,西山镇梅岗村村民熊梨根高兴地说:“小田变成了大田,各种机械都能下地了,‘巴掌田’肯定能变‘丰收田’。” “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因地制宜确定建设内容与重点,农田生产缺什么就补什么,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影响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限制性因素。”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唐启湘说。 在重庆垫江县砚台镇,当地依托近2.4万亩高标准农田,构建起多品种、规模化、精品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87万亩。”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罗仕平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当地坚持统筹协调、集中连片和整镇整村推进原则,与全县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有机衔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为主要建设内容,突出“以用定建、建用一体”,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建好高标准农田。 建管并重 “钱怎么筹、粮怎么种、水怎么用、设施怎么管的问题,一直是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因素。”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汝伟介绍,老王坡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新“融资、建设、运营、管护”四位一体新模式,做活做好“土地”文章,打造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样板区、产业融合的引领区、数字农田的先行区。 同时,西平县招引河南水投集团投融资8250万元,对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河流沟渠进行清淤扩容,采用平移式、固定式、卷盘式等多种灌溉模式,亩均节水率达30%。积极推行“专业运维+质保服务+监督管护+保险兜底”模式,组建专业团队对设施设备进行管护,有效破解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不明、监管不力、管护不好等难题。 为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和农民群众参与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江西省创新开展“乡村主建、农民主体”农田建设模式试点,探索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开展工程建设,鼓励就近就地用工。 “我们聘请100多位当地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超20万元。”江西省南昌县塘南镇新联村党总支书记龚小梅介绍,村里还派出村民全过程监督项目工程质量。据统计,“乡村主建、农民主体”农田建设模式首批试点县12个,试点项目116个,总面积21.59万亩。 12月初,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三十二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两台挖掘机正在挖掘安装滴灌设施的管沟。芳草湖农场三十二连是该农场耕地面积最大、职工人数最多的连队。三十二连基本农田较为分散,路、林、渠及灌溉设施较为落后。9月底,芳草湖农场三十二连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铺开。 “这次高标准农田建设较往年再次提质升级,以高效节水为基础,合理设置输水管道,加强泵前泵后过滤,水肥一体化为示范,预计明年春播前全部完工。”芳草湖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张玲说。今年9月,芳草湖农场继续打造19.2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计划2026年100%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促进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老王坡民俗文化园、农耕文化园为样板,利用闲置房屋、荒宅等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后,将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打响‘西平小麦’‘西平红薯’等特色品牌。同时,积极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打造美丽田园与特色乡村相融合的新亮点,不仅让老百姓‘粮袋子’‘腰包子’鼓起来,还要同时提升乡村‘面子’‘里子’。”西平县委书记侯公涛说。 重庆万州区聚焦规划、投资、建设、利用4个关键环节,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原则,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受益农民等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581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00亩。在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安坪村,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里种满了青菜头,村民们正忙着给青菜头施肥。长寿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何晓伟介绍,截至今年10月,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7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73%。 温宿县是新疆最大的水稻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温宿县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科学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等手段,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自2019年至2024年间,该县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5.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面积达14.62万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介绍,当地的冬小麦百亩、千亩、万亩集中连片,实现了丰产丰收。下一步,将重点从全流程加强建设管理、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多举措强化建后管护这三方面用力,千方百计确保建设质量,真正做到建一亩成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