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OLED产能增长放缓 基本已无新投资入场_平板显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2-27
  • 2018年2月22日,OLED主要材料厂商Universal Display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财报,营收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55%。

    在展望2018年市场预期时,Universal Display表示预计营收3.5-3.8亿美元。该公司财务长Universal Display认为,面板厂的扩产期释放的产能基本已经稳定,2018年行业没有新的产能投资与释放,因此行业的材料采购将稳定在目前的水平。

    Universal Display是OLED显示行业最主要的材料技术授权和材料供应商,OLED行业的主要厂商三星与LG Display都是Universal Display的客户,基本上Universal Display的业绩状况,就能反应出行业的OLED产能供给情况。

    目前OLED显示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主要由LGD供应产品,2018年LGD在电视OLED产能上没有新的扩产计划,所以OLED电视的OLED材料采购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而应用在手机上的OLED产能则基本上由三星和少数中国企业把控,三星原本计划2018年再把原来的产线产能提升约二到三成,但其硬式OLED受LTPS LCD的价格打压,市场推广进度有限,而在柔性OLED部分,三星和苹果能消化的产能也有限,因此三星在停止了新线建设的同时,对旧线的技术升级目前也并不积极。

    加上中国的面板企业在争取蒸镀机产能的力度上比较强,价格和付款条件都比三星更好,三星也不愿花额外的代价再去增加自己的OLED营动负担。

    而在全球整个OLED产能投资建设上,在上一波的产能扩张竞赛中,中国大陆境内的面板企业基本上已经把产能布局到行业过剩状态,让其它海外企业没有了投资动力。而中国大陆境内的面板企业要完成产能布局并形成真正量产,则要在一年以后,所以全球的OLED材料厂商2018年都将基本维持在上一年的订单水平。

    行业预计,2019年中国的OLED面板产线产能开始集中释放后,将会让全球的OLED材料采购有三成左右的产能增长,随着产能爬坡期进行,2020年,全球还会有二到三成左右的OLED材料新增订单出来,而到了2021年,LGD的新OLED电视面板线产能启动后,全球的的OLED材料订单将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相关报告
  • 《从“跟随”到“引领” 今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仍将高速增长_平板显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10
    • 2017年,在显示面板产能不断增长、市场供需稳中偏紧、显示尺寸持续增大、新产品新技术应用领域加速拓展等利好条件影响下,我国显示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良好成绩。多条高世代线点亮投产,面板企业盈利大幅提升,配套企业发展迅速,以AMOLED为代表的新兴显示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对产业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依然高涨。 展望2018年,在国内多条产线点亮投产的带动下,我国显示产业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按照面积计算,产能规模将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产线建设的热潮将带动配套产业快速发展,材料和专用设备等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将成为产业下一步发展的热点,同时对AMOLED为代表的新兴显示技术的关注度继续提升。 我国产能将成全球第一 2017年,在显示面积不断增长和面板价格保持平稳的影响下,全球显示产业的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面板出货面积增长率继续高于面板出货金额增长率。 展望2018年,全球显示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传统市场尺寸持续增长的影响下,特别是车载、公共显示和智能家居等新兴市场需求的带动下,预计全年面板出货面积将达到2.19亿平方米以上。我国作为显示产业发展的中心,2018年将有望超过韩国成为全球面板产能第一大国。全球第一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将进入量产,中国电子咸阳和成都两条8.6代线相继点亮投产,我国显示面板产能将达到9000万平方米。从企业层面看,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将以4660万平方米和2020万平方米的产能规模分别位居全球第3位和第5位,未来几年,随着规划中的10.5代/11代高世代线投产,我国几大龙头企业在全球面板产能排名中还将继续提升,实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蓬勃的产线建设为配套产业提供良机 2017年,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和AMOLED产线开工建设,上游关键材料和装备等配套行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以面板企业为牵引,多家材料和设备制造的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体系已初步形成。 2018年,材料和设备等领域依然是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热点。国外龙头企业将会进一步加快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资建厂步伐,预计将有靶材、掩膜板、玻璃基板等企业在大陆建厂,提升本土化配套水平。国内企业也将积极通过自主创新、战略合作、专利授权等方式引进、合资或自主研发配套材料的核心技术,提升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刻胶等关键材料的本土化生产能力。国内材料和设备的营收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材料环节营收将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超过50%,设备环节有望达到80亿人民币,增长超过30%,配套产业整体将进入快速增长轨道。随着京东方武汉、华星光电深圳和富士康广州的10.5/11代TFT-LCD产线以及LGD广州AMOLED产线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刺激设备和材料企业的投资,预计2018年全球设备投资额将达到13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占到其中的60%以上。 技术热度不断提升 2017年,全球市场对AMOLED面板的重视度不断加大,苹果采用AMOLED面板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进一步加速了AMOLED在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 展望2018年,新兴技术快速进步仍将是产业发展主题。AMOLED面板将进一步占领智能手机等中小尺寸市场,预计AMOLED面板出货金额将达到350亿美元,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将超过35%。我国AMOLED面板产能在2018年将有望得到大幅提升,硬屏AMOLED面板良率与韩国企业的差距将快速缩小,并将在国内市场方面占据一席之地。在柔性面板方面,良率的提升相对较为缓慢,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成立完善了顶层设计,我国企业在共性技术研发和开放合作方面的环境将会进一步优化。Micro-LED在2018年会吸引更多关注,将出现企业级和产品级现象,有望跳出目前仅局限于研究和前瞻布局的范围。 产业投资持续增长 2017年,在面板价格维持稳定而市场供需始终偏紧的影响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并且积极拓展在AMOLED等新兴显示领域的投入。 展望2018年,新的产业发展指导政策发布后,国内产业界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我国显示企业发展目标将从国内产线建设向资源集聚、上下游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转变。新技术、新产品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柔性屏、全面屏、折叠屏成为发展热点,新的AMOLED柔性产线、相关模组和上下游配套的投资继续活跃。面板企业将通过海外企业并购、联合投资,或者本土企业培养等方式,加快实施产业链整合布局计划。受市场整体面良好的影响,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全年宣布新增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 面临“继续补课”和“加快赶超” 双重压力 随着显示产业向我国内地加速集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面板生产线建设充满期待,投资区域范围迅速扩大,从原先的省会级城市向周边城市转移,参与显示产业投资的城市数量快速增加。然而由于投资地域趋向分散,产业集聚效应减弱,价值项目内容同质化严重,甚至部分项目属于承接国外落后产能,对我国显示产业后续发展恐带来不利影响。显示产业是一个资源集中型的产业,显示产业强国的发展经验说明了长时间、高强度、保持先进的集中支持的重要性。反观我国,经过一段时间“补课式”投资之后,我国行业地位从“跟随”提升至“并行”,供给能力大幅增强,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但是产业整体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现实情况,稍有不慎将可能优势殆尽,产业后续发展面临“继续补课”和“加快赶超”的双重压力。 同时,我国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领域处于追赶者位置,既要保证成熟技术的产品供给,还要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差距,规模持续扩大与创新能力不足之间的不平衡日益凸显,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研发投入带来了极大挑战。我国显示企业亟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追赶步伐,加快缩小与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以保障下游终端市场的安全供给,巩固产业链整体规模领先的优势地位。 随着我国显示产业产能规模不断增大,带动全球显示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产业发展重点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升级,市场供需保持动态平衡态势,竞争环境更加复杂。我国显示产业在基础专利储备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企业在显示领域的专利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快速壮大的产业规模相比,知识产权攻防体系建设迫在眉睫。2018年是我国显示产业产能跃升为全球第一的关键一年,为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占据竞争有利地位,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作为竞争工具,对我国薄弱环节开展攻击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因此,加快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专利转化率、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攻防战中对抗博弈的规则和技巧、重视自主研发、积累核心专利成果,将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新任务。 此外,目前我国显示产业关键材料和设备受控于美、日、韩企业,国内高世代面板生产线90%以上的设备、70%以上的零配件和关键材料依赖于进口,严重威胁产业安全。配套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精细度要求不高的部分,材料则大多为纯度要求低和低世代产线方面。在光刻机、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淀积、溅射、激光退火、激光剥离等关键设备的研发,玻璃基板、湿化学品、有机发光材料、封装材料等关键材料,和掩膜板、靶材、驱动芯片等关键零组件产业化配套,我国仍然不具备与国际先进竞争的实力和水平。2018年,在多条高世代面板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后,市场供应将从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液晶产品供需比将从2017年的-2.1%提升至3.2%,显示产品遭遇价格下行周期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企业经营状况面临挑战,在此情况下,高额的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将会对产业竞争力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多措并举助推产业升级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多渠道保障产业扶持力度。全面认识显示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性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的产业指导政策,明确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建立国家新型显示产业投资基金,仿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统筹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业强基工程、专项建设基金等资金渠道,争取技术改造资金,重点扶持具有创新实力和产业优势的企业,一方面补齐短板,夯实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强化产业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灵活运用税收政策,发挥关税杠杆调节作用,适时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目、税率,继续落实新型显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修订进口物资及重大装备税收优惠政策目录。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继续推动实施装备“首台套”、及新材料“首批次”政策。 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鼓励企业在产能提升的同时提升技术竞争实力,注重技术领先性,培养前瞻敏感性,积极开发和生产具有技术领先和性能领先的产品,提升企业新产品的全球首发率。加快研制和开发利基产品,避免产能供需失衡带来的冲击,推动和鼓励企业加快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提高面板单价抵消价格下降压力,保持企业盈利能力。高度重视新兴应用对显示技术的市场需求,发挥我国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方面的产业链优势,追踪新兴应用趋势,了解终端产品对显示技术的需求,确保在产品结构调整中掌握先机。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显示产品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全面屏、曲面屏、异形屏和透明屏等新兴产品研发和生产,引导终端企业丰富产品设计思路,进一步扩大市场。 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协同合作夯实产业基础。推进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储备,探索国内企业间专利交叉使用的路径,鼓励以企业牵头、研究机构参与、社会资金投入的形式,探索成立专利运营投资公司。加快印刷及柔性显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强横向和纵向协同创新,形成上下游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开展对器件、工艺和技术的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及创新成果产业化。发挥骨干企业带头作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以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吸引多方面资源,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或前瞻性技术研发,提升关键共性工艺制造水平。强化前瞻技术研究,进一步满足虚拟现实、智能家居、可穿戴等产品的应用需求,加快布局激光、Micro-LED、量子点、全息、电子纸等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布局。鼓励研发新型平板显示制造成套装备,引导企业推广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加快智能车间/工厂建设进程,深化显示产业中现代工程技术创新。 调动多方资源,加快配套材料和装备实现技术突破。发挥面板龙头企业的作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开展对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在面板企业间实现对上游装备和材料产品的互信互认,对配套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改进。重点打造配套环节优秀企业,扶持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企业,吸引和带动材料企业在新型显示产业的研发投入,扩大关键材料产业规模和数量。发挥面板产线规模优势,积极吸引国外设备企业来华投资或建立联合研发机构,促进国内产业提升技术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投资、“走出去”等方式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和跨领域价值链横向拓展,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现有的显示产业集群为中心,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 《据IDC显示,平板智能手机的增长预计在2016年由成熟市场转向下跌》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6-09-11
    • 全球智能手机的预计每年的出货量超过1.6%的年增长率,根据2016年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全球季度手机追踪最新的预测会达到14.6亿台。虽然增长是积极的,但是从2015年的10.4%的增长显着下降。大部分的放缓是由于在2016年,在发达地区的预期下降,而新兴市场继续积极增长。发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预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0.2%,而新兴市场(亚洲地区包括日本、中东、非洲中部和东欧,美国和拉丁美洲)将体验在2015年至2020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4%。 IDC全球季度手机追踪高级研究分析师Jitesh Ubrani说:“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迅速成为依赖于取代现有的手机,而不是寻求新的用户。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智能手机的创新似乎归于平静,但是消费者因为‘足够好’的智能手机变得越来越舒适。然而,随着贸易的展开或购买的顶级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的重新计划,旨在推动行业早期置换和缩短周期。即将到来的创新,增强和虚拟现实(AR/VR)也有助于在未来的12个月至18个月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