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酵母生产托品烷类生物碱》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11-16
  • 茄科植物中的托品烷类生物碱是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神经递质抑制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基本药物。全球供应方面的挑战导致这类药物的频繁短缺,COVID-19大流行等突发事件更多地暴露出供应链的脆弱性。

    2020年9月2日Nature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对面包酵母细胞进行基因重编程,实现了从单糖和氨基酸中生产药用生物碱莨菪碱(hyoscyamine)和东莨菪碱(scopolamine)的生物合成路径,为生物碱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生产途径,有望彻底解决药用生物碱的短缺问题。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由精氨酸衍生的8-氮杂双环[3.2.1]辛烷(酰基受体)被苯丙氨酸衍生的苯基乳酸(酰基供体)酯化形成。研究者以合成酰基受体(8-氮杂双环[3.2.1]辛烷)的菌株为基础,添加芳香族氨基转移酶、苯丙酮酸还原酶和PLA UDP-葡糖基转移酶从苯丙氨酸生产酰基供体(苯基乳酸)。研究者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识别出细胞合成缺失的途径酶——莨菪碱脱氢酶,利用蛋白工程方法实现酰基转移酶在液泡中功能表达,同时表达异源转运蛋白促进酰基受体由细胞质进入液泡完成酯化反应。研究者不断优化使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产物滴度达到30ug/L。

    该研究中,研究者共对菌株的34个染色体进行了修饰,在不同的亚细胞位置(细胞质、线粒体、过氧化物酶、液泡、内质网和液泡膜)上定位来自酵母、细菌、植物和动物的二十多种酶,最终厘清了植物中托烷生物碱生物合成的空间组织。研究者将进一步优化菌株以及工艺,预期规模化生产后将成为托品烷类生物碱供应的重要来源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0-09-reprogram-yeast-cells-microscopic-drug.html
相关报告
  • 《工程酵母利用生物质生产1,2,4-丁三醇》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4-08
    • 2019年9月Metabolic Engineering报道,日本神户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可持续生产1,2,4-丁三醇的方法,这是首个利用工程酵母直接发酵稻草中的木糖来生产1,2,4-丁三醇的方法。该团队成功克服了两个瓶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1,2,4-丁三醇的产量。 如图1所示,1,2,4-丁三醇是由微生物通过细胞内的5阶段反应过程产生的。然而,在反应的步骤1、3和4中,没有天然酶在酵母中提供催化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在酵母中添加所需的酶,以实现1,2,4-丁三醇的产生。然而,第一次试验仅产生0.02g / L的1,2,4-丁三醇。反应瓶颈是阶段3和阶段4的催化活性不足。 阶段3的木糖酸脱水酶结构中存在铁硫簇,而酵母细胞内天然铁硫簇的量不足。利用代谢工程进一步遗传修饰酵母以增加其铁代谢,这使木糖酸脱水酶催化活性提高约6倍。此外,通过使用源自乳酸乳球菌的酮酸脱羧酶来克服第4阶段瓶颈。最终,该方法成功地产生1.7g/L的1,2,4-丁三醇。此外,利用发酵稻草水解产生的木糖溶液产生了1.1g/L的1,2,4-丁三醇。 图1 生物质生产1,2,4-丁三醇的反应过程,来源:神户大学 该研究表明,使用类似方法生产其他需要铁硫蛋白的化学品是可能的。通过进一步研究优化本研究中的代谢途径将允许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产生更多的有用的化合物。这有望减少未来对有限石油资源和污染生产方法的依赖。
  • 《重连酵母碳代谢,高效生产芳香族化学品》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4-08
    • 植物天然产物(如类黄酮和生物碱)作为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膳食补充剂、营养保健品和药物等被广泛使用。一方面,这些天然产物自然来源稀缺,另一方面其化学结构复杂难以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稳定、低成本的方法。然而芳香族氨基酸(AAA)在微生物细胞内的自然含量很低,并且AAA生物合成途径调控非常复杂,建设高效生产AAA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仍然具有挑战性。 2019年10月31日《自然-通讯》报道,瑞士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者在AAA微生物合成方面获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利用工程面包酵母成功生产了高水平的芳香产品(如类黄酮和生物碱)。这一研究标志着芳香族化合物在生物工业生产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研究人员主要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将遗传文库与酶联生物感应器相结合,成功地重新编程了酵母碳代谢。研究者引入基于磷酸缩酮糖的途径将糖酵解通量转移至4-磷酸赤藓糖的形成,以及通过替换两个糖之间关键节点上的几个重要基因的启动子来优化糖酵解与AAA生物合成途径之间的碳分布。该研究合成香豆酸最大滴度为12.5 g /L,葡萄糖的最大产量为154.9 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