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_国务院印发通知: 自今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02
  • 国务院印发通知: 自今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发布: 2017-10-26 11:56 文章来源: 未知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通知》指出, 土地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 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 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明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 应当重点调查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

相关报告
  •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赴云南贵州调研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10-08
    •   近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内业工作组组长、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谢建华主任带队赴云南省和贵州省,调研指导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昆明市五华区表层样品采样现场,对2家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样品制备、保存、流转、检测和质控等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与现场答疑,与省、市、县级土壤普查办相关负责同志开展座谈交流4次,充分了解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及试点县成果验收等工作经验成效、存在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等。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云南省和贵州省试点期间土壤普查工作试点成效,以及今年土壤普查全面铺开期,云南省组织技术能力强的实验室开展集中制样、贵州省由省级统筹解决内业测试化验经费和实验室招投标并推动县级农技推广部门承担样品采集任务等举措,对推进土壤普查工作深入开展提出相关要求。一要加快推动土壤普查各项工作。要充分认识土壤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层层压实各级部门职责,及早全面启动外业调查采样,统筹好内业测试化验、结果平台上报和土壤样品库建设等工作,倒排工期、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确保高质高效完成今年土壤普查任务。二要严格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要按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要求,在工作前期安排专家下沉指导,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扎实做好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样品流转、样品检测等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三要充分调动专业技术力量。土壤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部门要充分调动基层“土专家”参与,为土壤普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相关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土壤普查工作规范化操作。四要切实加强成果应用。要加快土特产品种选定、区域划定、样点布设和相关指标确认等,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特色的专题调查与研究,使土壤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做好土壤样品库建设工作,督促样品制备实验室和国家级、省级样品库加强对接,确保相关样品应收尽收、及时安全入库。
  • 《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10-28
    • 近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既体现了与“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连续性,又突出了“十三五”的新部署、新要求,突出了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现代化发展挑战加大。“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 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要求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确定了五方面发展任务: 一是创新强农,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二是协调惠农,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 三是绿色兴农,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开放助农,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五是共享富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同时,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了14个重大工程和4方面重大政策。据了解,《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规划》的印发实施,必将有力推动“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