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中国出现的H7N9高致病性病毒的快速进化》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8-11-05
  • H7N9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于2013年在中国出现,并于2017年突变为高致病性菌株,导致鸡的人类感染和疾病。为了控制传播,2017年9月在家禽中引入了二价H5 / H7灭活疫苗。为监测病毒进化和疫苗效力,我们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收集了53,884个家禽样本。我们分离了252株H7N9低致病性病毒,69 H7N9高致病性病毒和一种H7N2高致病性病毒,其中两种低致病性病毒和14种高致病性病毒在疫苗引入后收集。高致病性菌株的遗传分析揭示了九种基因型,其中一种是主要的并且广泛存在并且包含在小鼠中表现出高毒力的菌株。此外,携带鸭病毒基因的一些H7N9和H7N2病毒在鸭子中是致命的。因此,虽然疫苗接种减少了H7N9感染,但毒性的增加和鸭子宿主范围的扩大带来了新的挑战。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18)30434-7
相关报告
  • 《中国人类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病毒向西传播》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4-11
    • 从2013年到2017年5月17日,中国的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引发了5波人类感染。在此期间,报告了1,564例实验室确诊人类病例和612例死亡病例;约有一半发生在第五波期间。第五波不仅感染了更多的人,而且还传播到北方;以前的H7N9爆发仅在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有记录。此外,中国南部广东省最近从人类病例中分离到的病毒(A / Guangdong / 17SF003 / 2016和A / Guangdong / 17SF006 / 2017)已被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A(H7N9)病毒,根据其分子(3)和生物(4)的特点。 在2017年5月在中国陕西报告了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7N9)病毒。研究人员从5个病人和4个城市的活家禽市场或农场获得了完整的基因组。 结果表明,H7N9从中国南部和东部向西扩展。
  • 《武汉病毒所揭示两种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病毒的重组类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10
    • 2月7日,著名学术期刊Nature杂志旗下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和早期预警中心及武汉病毒所特殊病原体和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的陈全姣研究员团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中国中部的湿地和湖泊可能在传播H5N8病毒上起关键作用 ,阐明了该病毒跨种传播时氨基酸的变异,且强调了持续监测野鸟和活禽市场中H5N8病毒的必要性。 从2016年起,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病毒在中亚候鸟迁徙所经途径和欧洲出现,造成家禽和野生鸟类大量死亡。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离和鉴定了来自2016/2017年冬季湖北省的鸿雁和黑天鹅的三种H5N8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进化分析显示三种病毒归类于来自青海湖和欧洲的一组H5N8病毒。从鸿雁分离的一种新的重组病毒与从黑天鹅分离的不同,因为它的PA和NP基因与青海湖病毒不同。分子测定年代显示这些H5N8病毒的祖先株约出现于2015年7月。通过序列比对,研究者发现在HA和NA上八个氨基酸的替换,在从家禽到野鸟的适应过程中。这三种病毒分离于东亚-大洋洲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野鸟,然而,它们的基因组与流行于中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H5N8病毒相似。从这些数据,研究者总结出中国中部的湿地和湖泊,在传播H5N8病毒于东亚-大洋洲和中亚候鸟迁徙路线之间上,可能起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技部关键研究和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和深圳科技研究与发展项目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