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弱 前景仍被看好》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7-22
  •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制造与移动互联网创新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具有感知、识别、认知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在关键部件、产品与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小、散、弱”是国内机器人目前产业的真实写照,其实际发展状况远远赶不上“炒作”的热度。

      行业达万亿市场增量惊人

      近两年来,机器人行业抢足了风头,俨然成为国内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事实上,从我国机器人市场的扩张来看,整个机器人产品的使用量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实际第一大机器人使用市场,无论国产机器人还是进口机器人,增量惊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订单量258900台,存货1779000台。2016年工业机器人订单量前十个国家及地区分别是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台湾、泰国、意大利、印度、西班牙和英国。其中,中国以8.5万台位居全球工业机器人订单量的首位。

      预测机器人市场将达到万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只占三分之一,服务机器人占三分之二。未来五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超过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二胎放开,我国儿童将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现有的4.5万亿儿童消费品市场将继续扩张;另外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小孩、老人将是一段时间内服务机器人的主战场。我们看好家庭教育和陪护机器人市场,另外关注医疗服务机器人。

      行业缺陷明显缺失核心技术

      中国机器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研发能力还存在诸多缺陷,即便国内前十名的企业,相比于国际机器人企业,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差距甚远。据了解,我国目前只有个别机器人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核心部件需要进口组装,不仅受制于人,且利润的大部分被国外企业获取。进口而来的核心零部件价格往往占据产品的70%以上。

      不过有专家认为,作为高端产业,机器人技术需要整合计算机、传感等多领域的高科技,必须有很强的研发实力,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但中国目前不仅缺少研发投入、缺少大的研发主体,而且缺少研发环境。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在关键部件、产品与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智能机器人领域所取得的研发成果可以成为我国机器人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新的科技发展动能和新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

      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即使在很多的传统工业领域中人们也在努力使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可以预见未来智能机器人产业将会成为工业或者服务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报告
  • 《国产工业机器人“钱景”看好 但仍面临挑战》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9-18
    •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爆发,让上市企业中,至少已有5家公司相关业务在上半年营收过亿。不过与国际巨头相比,还相差甚远,如德国库卡,去年营收高达123.6亿元人民币。   另外,国内“亿元俱乐部”企业,背后还离不开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并不是直接影响营收、毛利率,而是摊薄运作成本,企业有更多资源、资金用于研发。   工业机器人凭着高效率、有效降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等优势,受到各行各业青睐。中国也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中国市场共销售68459台机器人,同比增长30.3%。   从中长期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大好,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人力成本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同时,从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来看,中国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增加使用密集度上仍有很大的空间。   其次,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令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未来五年增速或达30%以上。机器人产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对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企业的研发实力和科研投资强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得以攻克。技术的突破,将令国产机器人更具竞争力,进而改变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   不过,在发力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如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困境,工业机器人制造在融资等方面可能受到影响;再如,技术方面积累不足,让国产工业机器人长期扎堆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难有大作为。   因为,国内机器人企业在目标选择上,既要考虑国际机器人市场、技术发展动向,还要考虑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的来看,随着人口红利逐步减弱,未来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浪潮,工业机器人将延续中高速增长势头,前景向好。
  •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据统计,日本每一万个工人中有400个是工业机器人,欧盟每一万个中有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因此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景非常巨大。那么,机器人自动化制造系统未来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在沈阳第一机床厂,副总经理姜庆凯正紧张的看着机器人机床的调试。记者看到,这样一台机器人管理了5台机床,只见机械手抓起一个毛坯,把它按顺序放到一个个的车床里加工,不一会,一个产品就被生产出来。   姜庆凯介绍说,这条生产线是给汽车做轮毂轴承的。他们第一期定了两条生产线,并要求这两条生产线在原则上每个班只有一人巡视。   看到机器人机床调试顺利,姜庆凯放下心来。他告诉记者,虽然机器人系统价值在100万左右,但它能节省4名熟练工人,按每天两个班计算,2年里就能收回投资。同时产品质量、废品率也比人工好很多。因此,在传统机床几乎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带有机器人系统的机床却销售火爆。   姜庆凯接着说,特别是在经济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机器人机床是逆势上扬,订单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很多竞争对手都在做这方面的投入和研发。面前,管理机床的机器人,是由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沈阳新松和沈阳第一机床厂联合研发的。在沈阳新松,记者看到车间里满满当当的都是给烟草企业、给能源企业、给汽车企业研发的各种不同的机器人。在董事长曲道奎的眼中,推动各行各业的制造模式革命,已经成了他们忙不完的事,而在一场会议上,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会上,他们各抒己见,讨论着机器人的一些新的应用,例如在锻造、铸造、打磨、上下料、印刷电子装配和电机电焊等领域都需要有机器人到数字化车间。还有一些特殊的领域,例如不适合工人操作的爆破行业等危险品生产领域。还有人议论到,国家新的规范里要求从6月1日开始,所有的药品运送行业都必须采用自动化的设备。自动化的存储和分拣,这个是贴合国家的要求。   在这些技术狂人的话语里,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而现在,无论从场地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已经完全满足不了他们的生产需求,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加紧扩张的步伐。   面对国内机器人市场的火爆,ABB等国外机器人企业也开始纷纷入驻国内,国内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企业、产业园区也开始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将有大量产业工人被替换下来。而采访中,一些企业也开始为员工的未来做打算。在格力,董明珠就告诉记者,格力将以每年10到20亿元的投入,引进国外顶级的技术学院,并建立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对未来离开生产岗位的几万名工人进行再培训。她坚信,自己的研究院今后将会带来更多的产业和技术。以后,不仅是格力,其他的行业也会陆续使用,这也就意味着格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转变成一个创造者,一个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商或集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