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台应用于合成氨领域的常压循环流化床气化炉进入热态调试运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3
  •  5月18日,我国首台应用于合成氨领域的常压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在贵州宏盛化工有限公司一次点火成功,进入热态调试运行阶段。该气化炉也是我国首台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

      该气化炉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CGAS技术),由中科合肥煤气化有限公司总承包;为贵州宏盛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合成氨系统造气工段升级改造项目的一期工程。该公司合成氨原有年产能15万吨,采用间歇式固定床气化炉生产合成气,生产过程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为解决这一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经技术可行性论证,该公司决定采用大型常压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替换原有的固定床煤气炉,分两期完成合成氨气源改造。项目一期新建一台60000标方每小时常压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炉,替代了原有的24台碳化煤球间歇式固定床气化炉,不仅可消除煤球制备的粉尘排放和固定床气化炉的含酚废水排放、焦油污染等问题,还可选用当地粉状无烟煤作为原料,为企业节约大量用煤成本。改造完成后,该公司吨氨成本将大幅降低,仅一期工程即可每年为企业节约运行成本6600余万元。项目二期全部建成后,企业总产能将扩大到30万吨/年,实现全面技术转型升级、节能降耗。

      该气化炉以贵州当地粉状无烟煤为原料,煤质特点为活性低、灰分高,采用气流床气化技术和鼓泡流化床气化技术都难以充分气化。技术研发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项目“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产业化”支持下,通过构建高倍率循环回路,大幅提高气化炉炉膛内的碳浓度,强化气化反应,突破了低活性、高灰分粉状无烟煤气化的技术瓶颈,为此类煤种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所以技术出资成立的专业煤气化产业化公司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在丰富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制工业燃气技术工程化经验的基础上,将技术以高标准转化为产品;并克服了项目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潮湿、疫情影响等诸多不利条件,推进项目如期进行。

      化肥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合成氨是氮肥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中小合成氨装置生产能力约为3000余万吨/年,仍占我国合成氨总产能的一半以上,其造气工艺大多采用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全国约有3000台在运行,普遍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多地政府已出台政策,要求加快淘汰一批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技术的改造升级成为了中小合成氨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气流床气化技术的普遍投资高、规模大,与中小合成氨企业的现实需求难以匹配。CGAS技术装备与中小合成氨原有工艺设备相适配,初投资低,特别适用于中小合成氨企业的改造和升级。因此该项目将为中小合成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供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我国合成氨领域的环保水平。

相关报告
  • 《工程热物理所研发的国际首台130t/h循环流化床气化飞灰焚烧炉一次点火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13
    • 5月9日15时08分,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技术的国际首台130t/h循环流化床气化飞灰焚烧炉在江西高安一次点火成功,标志着飞灰焚烧炉正式进入热态调试阶段。目前项目现场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蒸汽吹扫工作。    该飞灰焚烧炉为江西济民可信(高安)清洁工业燃气项目配备的3台飞灰焚烧装置中的1号炉。高安项目是为了优化有着“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之称的高安市的建筑陶瓷基地能源结构、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环保产业,由济民可信集团投资建设的清洁工业燃气集中供气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600多亩,拟建设年产热值1500kcal/Nm3的清洁工业燃气130亿立方米的完整煤制清洁工业燃气工厂,并配套余热余能发电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年产气量为90亿立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煤制清洁工业燃气项目,将向陶瓷产业基地40余家企业提供煤制清洁工业燃气。   项目一期建设16台62000Nm3/h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3台130t/h超高温超高压带再热的循环流化床飞灰焚烧炉,分别采用研究所研发的煤气化技术和燃烧技术。其中,飞灰焚烧炉采用的燃烧技术,是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气化灰渣和细粉灰CFB再燃技术以及高温水蒸气制备技术”的支持下,以实现煤的清洁高效梯级利用为目标,以煤气化过程产生的气化飞灰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所三十多年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基础上,着力突破气化飞灰粒径细、挥发分低、着火温度高、燃烧组织困难、燃尽率低、综合利用难度大的技术难题,开发成功的气化飞灰流态化燃烧-产高温蒸汽技术。   此前,该技术已完成日处理飞灰量5吨的中试试验、日处理飞灰量40吨的工业试验和日处理气化飞灰100吨的20t/h中温中压等级工程示范。本次应用该技术设计建设的130t/h超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飞灰焚烧炉,以16台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产生的气化飞灰为燃料,单炉日处理气化飞灰500吨,额定蒸发量130t/h,蒸汽额定温度571℃、压力13.7MPa。焚烧产生的超高压超高温蒸汽用于发电,配3套发电量为45MW的余热余能发电装置。本项目的飞灰焚烧炉飞灰处理量大、蒸汽参数高,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 《全球首台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顺利完成锅炉水压试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22
    • 近日传来喜讯,由东方锅炉设计制造的云能红河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压试验一次圆满成功!该项目采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是目前单机容量最大、机组效率最高、供电煤耗最优的循环流化床机组。 云能红河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是云南省“十四五”重点项目之一,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的挑战。项目启动以来,东方锅炉上下高度重视,加大资源投入、狠抓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项目交付与工程服务的系统管理优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全流程协同管理研发设计、项目执行履约和安装服务。在东方锅炉各部门与参建单位通力配合、共同努力下,世界首台燃褐煤700兆瓦高效超超循环流化床锅炉从项目启动到水压试验完成不足18个月,彰显了东方锅炉大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的雄厚实力。 红河项目建成后,电厂“一大两小”总装机容量将达1300兆瓦,可实现年发电量70亿千瓦时以上,成为滇南区域最大的稳定电源支撑点,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东方锅炉始终致力于打造先进高效、绿色低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持续深耕钻研,投运了一批350兆瓦超临界和66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进一步研制出660兆瓦-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应用于红河、大湾、盘南等项目;完成了更高参数、更大容量的660兆瓦二次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10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开发。作为全球循环流化床锅炉装备领域的领军者,东方锅炉充分发挥自身流态化工程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为我国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