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吉沟等区块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05-14
  • 继2017年南华构造-岩性油气藏成功开发后, 华东油气分公司在吉沟等区块的原油开发又有新突破! 科研人员紧跟勘探新发现, 加强基础研究, 强化滚评建一体化管理, 树立效益、风险与发展意识, 主动找米下锅, 精心研究部署, 目前已发现并落实苏北油田溱潼凹陷吉沟、陈8区块商业开发储量达470万吨, 预计可建产能7万吨以上, 为2018年华东油气分公司打赢常规油增储上产阵地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结成藏模式, 扩大勘探成果研究人员加大了对2017年南华区块的成果总结, 综合认为该油藏为构造和沉积共同控制的岩性-构造复合型油藏, 对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为了在溱潼凹陷西部斜坡带寻找更多类似成藏模式的构造-岩性油藏, 研究人员从地质、地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认为西斜坡阜三段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有利条件。

相关报告
  • 《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6
    • 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积极细化实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水平,狠抓稳油增气降本,取得系列进展。1月2日,东页深1井试获日产页岩气31万立方米;3月8日,顺北1-20H井试获日产油165吨;3月25日,埕北309井试获日产油101立方米;5月4日,胜页2HF井试获日产页岩气32.2万立方米;5月15日,河嘉201H井试获日产气62万立方米;6月23日,陀斜206井获日产油37.5立方米;7月12日,埕北142井试获日产油102.8立方米。 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四川盆地南川盆缘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和綦江东溪构造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落实了两个千亿立方米规模增储阵地;济阳坳陷深层、川东北海相、准噶尔盆地西缘、海域、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鄂尔多斯、四川和松辽盆地致密气等地勘探取得8个重要新发现;塔里木盆地顺北、济阳坳陷潜山和隐蔽油藏、苏北盆地溱潼西斜坡勘探取得4个石油规模商业发现;四川盆地南川常压页岩气和永川南区深层页岩气、川西中浅层、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勘探取得4个天然气规模商业发现。 原油产量稳中有增。上半年投产新井同比增加121口、新建产能同比增加16万吨。强化精细描述,加强水驱油藏精细开发,抓实稠油油藏全过程保干及注汽质量管控,加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综合治理,推进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项目实施,上半年生产原油同比增加5.2万吨。 天然气产销再上新台阶。加大涪陵和威荣页岩气、川西和东胜常规气等产建力度,抓好普光、元坝、大牛地等气田持续稳产,统筹优化国内外气源,积极开拓终端市场,加快推进文23储气库、青宁管道、天津LNG接收站气化外输扩能等重点工程建设。上半年生产天然气同比增加9.4亿立方米,增幅6.8%;销售天然气同比增加39.3亿立方米,增幅21.9%。 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落实“中-中”合作,与中国石油在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共涉及探矿权区块81个、面积约30.58万平方千米;与中国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苏北和南黄海盆地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共涉及探矿权区块19个、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储量价值化试点,创新开展自主承包经营、矿权区块内部市场化流转、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 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取得新进步。加大国家重大专项和中国石化重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攻关力度,创新形成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加强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试验,推进非均相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化学驱技术发展领域和途径进一步拓展;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扩大;“两北一川”提速提效提产取得新进展,特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
  • 《技术创新助力顺北油田勘探开发新突破》

    • 来源专题:油气成藏评价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7-19
    • 近日, 顺北油田喜报频传7顺北51X、顺北。其中, 顺北51X 井酸压后日产油130吨, 此项数据表明, 顺北5号断裂中段和顺北7号断裂是储层发育的油气富集区, 这一重大发现为下一步评价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 顺北油田储层改造面临诸多世界性难题诸如储层埋深超过7500米, 地层破裂压力高达140兆帕, 以及地层温度高达160摄氏度, 现有酸压工作液性能不满足改造要求等。其中, 在面对常规酸液反应速度快、缓蚀能力较差、深穿透刻蚀能力不足的问题方面, 西北油田技术人员以 "高产、稳产、扩大酸压沟通范围" 为目标, 结合顺北油田油藏特征, 采用高斯等软件设计酸液稠化剂和缓蚀剂的分子结构, 自主研发了1套交联酸配方体系。该体系具有耐温160摄氏度、滤失小、缓蚀能力好、深穿透效果佳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