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REX全新监测方案亮相亚洲市场,引领切削液自动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2-11-29
  • 当前,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在金属加工业智能制造演变中,机床以及围绕着机床加工系统的自动化升级最为关键。其中,为机床提供质优、稳定的切削液,在决定工件加工品质的同时,也成为了企业智能化升级之路上的关键一环。
    作为金属加工液领域的行业专家和技术引领者,瑞士百年润滑品牌MOTOREX 创新推出了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通过前沿仪器和自主开发的智能APP,全面实现了切削液的智能化、数字化管控。在本年度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展会JIMTOF 2022(2022年11月8日-13日,第31届日本国际工具机展览会),MOTOREX隆重展出了该套装,正式推向亚洲市场,以帮助更多用户提升加工效率、完善数字化生产管理。
    新需求与旧管理模式的矛盾
    在机加行业,机床、刀具、切削液与数控软件共同定义了加工工件的最终质量。因此,为了保证性能稳定的切削液持续不断地供应机床,技术人员需要准确掌握切削液的各项参数,如切削液的折光仪系数、切削液的硬度、亚硝酸盐的含量、使用浓度%、酸碱值和使用温度等。“在机加工行业内,大多数的机床都是使用水溶性切削液进行加工操作,这就存在着因使用浓度差异带来的润滑或冷却效果上的轻微变化,而也正是这一点微小的变化极有可能对加工精度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MOTOREX集团应用主管Adrian Schoch介绍说, “此外,因加工中高温致使水分更快蒸发带来的使用浓度升高,以及不当维护造成的切屑沉积物增加,也都会影响表面质量,甚至造成工件报废。”
    尤其是当下,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冲击下,严苛的切削液品质要求与传统人工监测记录方式所引发的各类矛盾冲突,正在很多车间内上演。尤其是对于机床数量较多的企业,不同设备使用不同切削液产品,不同切削液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折光仪系数,技术人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数据的测量、记录与整理。过渡依赖手动记录的方式,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因一时疏忽而数据出错,导致停机的风险。
    同时,作为贯穿整个生产链的重要工序,提升切削液管理水平也越来越成为企业智能化升级之路上的必修课。试想,若投巨资建成的智能化产线,配齐了高端加工中心、传送机器人、智能生产管理软件,却总是因为切削液使用浓度有偏差或酸碱值等问题而影响工件品质,高精尖设备的车间中夹杂着令人上头的恶臭味,智能生产就无从谈起。
    破局行业痛点,创新管理方案助力智能生产
    瑞士MOTOREX公司自1917年成立以来,坚持传统和创新科技相结合的健康发展道路,不断研发创新,其产品在瑞士、欧盟、乃至全球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各种机械加工制造业得到了大量使用。如今,在充分了解客户实际痛点的基础上,MOTOREX再次发挥创新主引擎作用,推出了以集成化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除了含有基于创新数字化管理软件EasyMonitoring APP,还集成了MOTOREX专利色卡,50支水质检测试纸与100支切削液检测试纸,ATAGO高精度的手持折光仪以及自带NFC (即非接触识别)技术的ATAGO自动折光仪。
    除了提供一般酸碱值的监测试纸的功能之外,用户可通过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内MOTOREX专利色卡和试纸监测到:1)水的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总硬度、碳酸盐硬度、氯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2)切削液的亚硝酸盐含量、实际硬度和酸碱值。借助自动折光仪和APP设置的产品折光仪系数,用户还可实时掌控并记录切削液的实际使用浓度与温度情况。而该套装的最独特之处在于,上述所有监测数据都将被自动记录并保存于Easy Monitoring APP您专属设立的账号中,真正实现了切削液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MOTOREX基于智能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APP为切削液的自动维护提供了一个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在30秒内检测切削液核心参数,并将其保存起来,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记录,切削液使用浓度的偏差可以在早期发现并及时纠正。” MOTOREX亚洲区销售经理王森女生介绍说,“该套装的研发也体现出MOTOREX的绿色环保理念,即切削液的可持续性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换液和废液回收,定期监测切削液的硬度、酸碱值、亚硝酸盐含量和使用浓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在为生产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从根本上简化了对水质和切削液的监测,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光度测量数据采集。扫描后,数据立即以测量值和图形的形式在各种终端设备上离线显示。这样就可以立即进行现场分析,无论用户身处世界何处。大量的数据采集被记录在网页端,也可在全球范围内24/7进行检索。数据储存期为10年。
    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已用实际表现证明了其产品性能和应用优势:切削液总成本降低15% 得益于恒定的pH值和使用浓度,冷却液相比原来能够使用更长时间,对冷却液的采购成本也显著降低;用数字化平台替代人工记录,不仅是节省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还最大程度确保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油液状态的稳定性。
    为了让本地用户更快、更便捷的体验到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的数字化管理方案,MOTOREX向亚洲市场率先推出了一批体验套装,您可联系MOTOREX当地经销商索取并试用。为数字化时代下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赋能发力,MOTOREX一直在行动!
    图1: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包含基于手机APP的创新数字化管理软件,MOTOREX专利色卡,50支水质检测试纸与100支切削液检测试纸,ATAGO高精度的手持折光仪以及自带NFC (即非接触识别) 技术的ATAGO自动折光仪。
    图2:在本年度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展会JIMTOF 2022 ,MOTOREX隆重展出了EasyMonitoring切削液智能监测套装,由此正式推向亚洲市场。

  • 原文来源:https://www.iianews.com/ca/_01-ABC00000000000328848.shtml
相关报告
  • 《北京:落实首都战略定位,推动经信工作再上新台阶》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08
    • 2018年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新版城市总规和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功能定位,坚持创新发展、减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倾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2018年工作回顾 全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运行平稳,速度稳中放缓,质量稳中有进,总体符合预期。高端产业持续引领,1—11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10.3%。减量提质增效明显。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4.3万元/人,比同期提高5.4万元/人,生产效率创历史新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2%。总体来看,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一)高精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以落实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为主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高精尖政策宣贯,举办推动高端产业发展研讨班,开展各类政策培训宣讲活动百余场次。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编制《北京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35年)》,制定出台北京市5G、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编制《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充分衔接禁限目录,以正面清单形式服务高精尖企业快速注册。统筹利用高精尖资金和基金支持产业发展,高精尖产业基金新增合作子基金4支,认缴规模34亿元。大力推动高精尖项目落地建设,建立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二)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机科国创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升级为全市第二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北京医疗机器人等8家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推动工业大数据、工业技术软件化等现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新型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出台《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管理办法》,修订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体系。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宣贯落实。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在完善发展环境和建设服务体系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奖励融资租赁机构及担保机构的方式,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发挥中小基金的创新引领作用,合作创业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了700项股权投资。 (三)产业融合与军民融合实现新提升。推动成立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搭建人工智能计算及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发布《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印发《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3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0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44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北斗系统在多领域深度应用。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制定发布《北京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组建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推进企业绿色化改造,制定北京市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评价标准,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开展“三品”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和央企服务。 (四)产业疏解与产业协同持续深化。全力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强化政策引导,配合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有序推进656家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引导产业规划对接,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结合地域特点,支持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稳步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强大数据在交通、环保、工业等领域应用协同。 (五)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建设水平逐步跃升。推动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形成“四梁八柱深地基”的大数据平台体系总体架构,推动首批搬迁单位政务信息系统迁移入云,基本完成首批24个市级部门政务数据汇聚工作。开展“一网通办”、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领域大数据试点应用,协同推进全市“一库一图一网”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协调推动信息化基站选址和无线信号覆盖。继续推动“提速降费”。 (六)全面从严治党和自身建设向纵深推进。着力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活动,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追纪问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学习宪法、切实贯彻监察法,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局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深化简政放权,压减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核准事项90%,精简服务事项50%。帮助516家软件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9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建设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高。大数据共享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级政务网络系统实现安全平稳运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信用体系建设等实现新突破。 (一)坚定不移发展高精尖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指导意见,持续抓好政策引导、布局优化、机制创新、环境提升等工作,不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稳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重点产业前瞻布局。大力推进5G示范应用,加紧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谋划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强化医药健康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持续打造优良产业发展环境,统筹用好高精尖产业基金和资金、科创基金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高精尖产业发展。 (二)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创新,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贯通创新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争取再创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三)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实施意见》,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和央地合作。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不断升级。 (四)坚定不移深化结构调整,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坚定“舍”的决心,坚定科学发展的取向,加快疏解整治步伐,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继续强化产业帮扶和对口支援合作。 (五)坚定不移建设智慧北京和信用北京,支撑超大城市治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城市管理精治、共治、法治。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性、市场性和社会性信用奖惩作用,力争建立起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框架与运行机制。持续推进信息惠民和信用惠民服务。 (六)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水平,锻造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推动自身建设取得新成就。
  • 《国内首台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在香港亮相》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20
    • 3月13日,国华投资(氢能公司)国能氢创研发的全球首台零碳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及创新技术装备,重磅亮相香港首届国际氢能发展论坛,引发国际业界高度关注,彰显中国氢能技术硬实力。 论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的指导下,由香港机电工程署主办、中国氢能联盟协办,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商合作共赢新模式,共建全球氢能协同发展新格局,助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本次论坛的核心技术亮点之一,零碳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集成全球领先的非浓缩式ppbv级硫化物直接进样检测技术、异步并行进样技术等,可30分钟内即可完成ISO 14687-2019和GB/T 37244-2018中13项杂质全项检测,并同步实现制备、储运、加注全流程24小时在线监测。车辆采用零碳运行模式,通过氢燃料电池驱动检测设备,将“绿色检测”理念贯穿技术全生命周期,成为我国氢能科技自主创新的标杆实践。依托加氢枪直接采样与多节点同步分析等技术,零碳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可精准追溯氢气品质问题源头,为加氢站安全运营与跨国氢贸易质量认证提供可靠保障。这一装备可为大湾区氢能跨境应用与国际标准互认提供核心支撑,助力香港建设亚太氢能质量认证枢纽。 中国氢能联盟已成为全球氢能 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力量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深度变革期,发展氢能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选择。香港特区政府2024年发布《氢能发展策略》,其战略价值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定位形成多维共振,为全球氢能产融结合树立区域新标杆。2025年是 “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香港氢能立法管理的元年,中国氢能联盟携手香港机电工程署深化“共建绿氢认证标准体系”和“共商氢能产融创新机制”等战略合作,将共同探索绿氢国际贸易、绿色航运廊道和氢能创新中心建设。此次合作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在氢能领域的资源整合迈向新台阶,通过政策互通、技术互认、市场互联,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国家氢能技术“走出去”与国际资源“引进来”的超级枢纽作用,加速全球氢能产业协同发展。 “质量万里行”筑基 护航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此次亮相香港的零碳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也是中国氢能联盟“氢能质量万里行”行动的核心装备。“氢能质量万里行”行动第一、二阶段已完成12省份32座制氢厂和加氢站检测,首次实现我国跨区域、规模化氢气品质的统一检测,为行业标准制定与质量提升积累关键数据。行动构建了覆盖制氢、储运、加注的“一站式”质量管控体系,推动我国氢能质量检测能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此次“氢能质量万里行”行动与香港论坛的深度协同,标志着联盟“国内质量筑基、国际标准赋能”双轮驱动战略全面落地,为氢能产业安全、规范、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京港论坛战略协同 两地资源双向联动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氢能联盟即将于3月26日在北京主办“2025年国际氢能大会”,并邀请香港机电工程署作为大会协办单位参加,共同构建“首都+大湾区”南北氢能发展双核驱动格局。届时香港机电工程署将携企业展团参与展会,并通过国际氢能大会与内地及国际氢能领域的专家、企业共同探讨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