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300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07
  • 去年以来,河北张家口市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集聚效应,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44万千瓦,由此,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2347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规模位列全国首位。

    张家口市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可开发区域地处京津唐电力负荷中心,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具备建设世界级大型风电场的良好条件。2015年7月,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获批设立以来,该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新型能源产业规划(2021-2025年)》《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电侧储能配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新阶段。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已完成装机规模2347万千瓦(并网数2332万千瓦),其中风电1644万千瓦、光伏695万千瓦、光热1.5万千瓦、生物质6.5万千瓦。

    去年以来,张家口市聚焦重大工程,推动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延伸,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发改委为示范区设立的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6个项目5.5亿元,加速推进风能装备、光伏组件、氢能装备制造等技术先进、示范性强、带动作用强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项目。累计落户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4家,投运全国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半自动化生产线,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9.2%,成为全域经济增长新支柱。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上半年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536万千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4
    • 上半年,张家口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努力做好“六稳”工作、坚决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536万千瓦。 我市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和全国首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重点抓好新型能源“发、储、输、用”四个关键环节,按照“一城一区多点”的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输电通道建设, 积极完善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链, 构建可再生能源从生产到消费全产业链条。 在市中心城区 (一城),我市积极打造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支撑体系, 围绕金风科技风机制造打造风电产业链, 河北鑫赛风机塔筒制造项目实现投产,蓬莱大金塔筒制造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年内实现投产,山东瑞其能高效风电机组设备制造项目正在落实项目选址;围绕中环科技光伏组件制造打造光伏产业链, 达到超级领跑者标准的中环一期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实现投产,中建材碲化镉光伏组件生产项目、 福建金石异质结组件项目完成签约。同时,我市在崇礼区(一区), 重点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申办张家口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2020);以各县区为支点(多点),因地制宜实施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开发应用, 多举措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截至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536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 达到1032万千瓦(位居全国先进水平), 光伏装机496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1.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6.5万千瓦。 在大容量储能方面,尚义抽水蓄能电站正在进行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完成土地招拍挂,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作, 开始开工建设;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外送通道方面,±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张北至北京段已于6月正式投产;张北至雄安新区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正式投产。 在多元化应用方面,我市持续做好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工作。今年上半年共组织6次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交易电量4.217亿千瓦时,累计交易26次,交易电量12.9529亿千瓦时;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大数据、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上半年新增大数据服务器21万台,累计达到71万台(每年可消纳约28.4亿度电力),新增新能源汽车140辆,累计投运3457辆;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站规范化管理,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35.9万千瓦, 覆盖贫困户106896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7%。
  • 《河北省张家口市超额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7
    • 近日,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2020年度和“十三五”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情况,我市两项考核结果均为超额完成, 位列全省第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强生态碳汇能力、深化绿色低碳交通建设等举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碳强度持续下降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超额完成了 “十三五”省定目标任务。 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十三五” 期间, 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53%;通过积极推动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30%。世界规模最大的±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 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成投用,为绿电送北京、送雄安做出贡献。同时,创新性地构建了政府、电网、电源、用户侧 “四方协作机制”, 率先在全国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 生态碳汇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 期间, 我市全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持续推进增绿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 增强草原、 绿地、 湖泊、 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目前, 已完成营造林1368.7万亩, 森林覆盖率由39%提升到50%, 完成坝上地区休耕种草181.26万亩; 建设完成了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 建成国家、 省自然保护地48处, 湿地公园面积65.4万亩, 占全省的57.7%。 以绿色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十三五” 期间我市累计压减生铁产能261万吨、 粗钢240万吨、 煤炭2200万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的50.9%提升到56.4%。推动制氢、加氢、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和研发等全链条聚集发展。交通和城乡建设低碳化推进。“十三五” 期间, 重点在公交领域推进机动车以电替油和氢动力汽车, 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18万辆标准车。 推进国家 “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 积极构建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深入推进城乡建设低碳化发展, 全市累计共建完成绿色建筑863.81万平方米,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完成299.29万平方米, 不断降低公共机构能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