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44%》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6
  • 3月份,我省全社会用电量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9%;第二产业用电量2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3%,其中工业用电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9%;第三产业用电量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4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9%。本月用电量增速受经济回暖和与上年春节时间不对应等因素影响呈现明显回升态势。

    1-3月,我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2%;第二产业用电量6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2%。

相关报告
  • 《前10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19
    • 受经济稳定恢复叠加生产生活需求持续回升影响,1-10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21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较全国用电增速高1.6个百分点,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分产业看,1-10月,南方五省区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分别增长19.3%、12.0%、24.1%和9.7%,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4.9%、7.4%、12.6%、8.8%,均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3%,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46.7%。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九大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同比增长16.8%。八大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用电增速超过25%,房地产业增速接近20%。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用电量同比增长24.9%。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与新能源相关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增长迅猛,同比增速分别为74.0%、41.4%、31.9%。 分省区看,1-10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8%、13.9%、8.8%、12.9%、12.4%。其中,广东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三新行业(中成药生产、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港口岸电、互联网数据服务、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6.4%;出口外向型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7.6%。 南方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南方五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近期电力等能源保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电力供应能力持续提升、供需形势逐步恢复常态。下阶段,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做好电力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负荷预测能力,更科学更精准做好电网调控,加快广东目标网架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省间资源互济能力,推进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全力保民生、保公共服务、保社会稳定、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1-9月浙江全社会用电量超5000亿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18
    •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浙江全社会用电量首次超过5000亿度,达到5115亿度,同比增速达到10.55%。三大产业和居民用电量分别为28.73亿度、3336.55亿度、926.75亿度和822.93亿度,增速分别达到12.20%、8.26%、13.49%和17.08%。 国网浙江电力发展部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以来,随着浙江省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三支队伍”建设,全省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有序局面,反映在用电上面,主要产业用电增速均好于去年。 数据显示,浙江11大行业中有10个行业用电量保持正增长。11个地市用电量均呈正增长,其中,金华以14.9%的增速领跑,全省9个地市用电量实现两位数高增长。 制造业平“稳”,特色产业集群增速显著 工业是拉动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浙江工业用电量3274.81亿度,增长8.65%,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64%。其中制造业用电量2769.31亿度,增长9.64%,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2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的54.14%。 当前,受到国内外复杂环境影响,国内制造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国内制造业PMI指数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在这种背景下,地区制造业用电量增速依然保持正增长,且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说明浙江全社会生产保持了一定的韧性。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上,浙江省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产业特色,其受到影响程度可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力需求持续上升。 近年来,浙江加快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在31类细分制造业中,27类行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增速前10的制造业行业中,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占7个。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速15.66%,对制造业用电增量贡献度达到55.43%,增长引擎作用凸显。 数字经济产业依然保持快速发展。近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不断做优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赋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用电量211.66亿度,同比增长15.14%,增幅较去年扩大5.4个百分点。 分地市来看,各地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用电均实现正增长,杭州和宁波分别是50亿度和40亿度的用电量,在体量上领跑,衢州、嘉兴在增速上领跑。分行业看,数字制造业用电增长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电量增长的要因,2024年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131.86亿度,增长17.69%,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 高耗能放“缓”,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 制造业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首先表现在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仅为2.4%,不仅较前二季度增速进一步收窄,也远低于制造业8.3%的平均增速。 此前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要全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浙江正加快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表明浙江产业转型成效逐渐显现。 此消彼长。高耗能产业用电量逐渐下降的同时,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动能增势迅猛。前三季度,浙江“新三样”产业相关行业用电增速达22.69%,是制造业增速的2.4倍,在制造业中占比由2019年的6.68%提升至10.5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202.35亿度,同比增长21.54%,增速持续保持在十大制造业之首。“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86.90%,“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62.89%。 2021年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造车新势力。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群营收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8.9%,预计将成为继绿色石化、现代纺织与服装、高端软件、智能物联之后第五个迈上万亿级的集群,随着各地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行业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浙江每万元GDP耗用电量737.88度,较2023年上半年增速缩减1.52个百分点,可见受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政策等因素影响,浙江省绿色转型正逐渐显效。 建筑业回“暖”,用电量降幅进一步收窄 与民生相关的房地产业,始终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近两年,受到房地产业整体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近期,国家和各省、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虽然政策传导需要一定时间,但自去年以来,几轮政策持续“对症下药”,效果正逐渐显现。 前三季度,浙江建筑业用电量65.40亿度,同比下降7.41%,较2023年前三季度降幅收窄1.97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降幅5.88%,较上半年降幅收窄2.58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来看,“房屋建筑业” 用电13.20亿度,同比下降12.57%,占比19.91%;“土木工程建筑业”用电45.50亿度,同比下降4.83%,占比69.57%。土木工程建筑业降幅收窄是建筑业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 前三季度,杭温高铁完成通车、沪苏湖高铁即将通车,甬舟高铁、杭衢高铁、沪嘉甬、丽水机场等项目正在建设。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今年1至8月,浙江地区交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9.8%,预计土木工程建筑业用电量增速有望回正。 分地市来看,前三季度,全省十一个地市行业用电增速呈现“三正八负”,舟山建筑业用电量增速第一,同比增长37.88%,远超其他地区,甬舟高铁建设引起土木工程建筑业同比增长43.69%。丽水建筑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34%,丽水机场建设引起土木工程建筑业同比增长20.19%。 此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926.75亿度,同比增长13.49%,8大行业用电量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增速较快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增速分别为19.28%、16.96%和15.11%。 最后,来看看前三季度全省各县(市、区)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