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18石油关键趋势》报告 ,从石油生产、炼油、贸易和库存等几个方面对2018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生产贸易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石油产量
与2017年相比,2018年OECD国家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的年度总产量增长了10.3%,年初时月度总产量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超过1亿吨,并且整个2018年都保持了这一高水平生产能力。产量增长的动力来自所有的OECD国家,其中OECD美洲地区增长最为强劲,同比增长12.2%,其次是OECD欧洲地区(+0.6%)和OECD亚洲大洋洲地区(+2.5%)。
2018年,OECD美洲地区产量在OECD总产量占比最高,达到85%;其次是欧洲地区(14.1%)和亚洲大洋洲地区(1.4%)。
美国产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创下历史新高,与2017年相比,2018年总产量同比增长17.1%,即增加了1.05亿吨。同期,加拿大的年产量也强劲增长了1900万吨(+8.1%),而墨西哥的产量继续下滑态势,减少了690万吨(-6.3%)。
由于大陆架上的多个新项目于2017年底上线投产,英国年度产量显著增长480万吨(+10.1%),成为OECD欧洲地区增长最为强劲的国家。2017年年中因现场储罐泄漏而关闭的Vald'Agri地区相关石油生产设施重新启用,使得意大利产量也显著增长12.6%,达到70万吨。同期,挪威产量下降了6.2%,抵消了意大利的增长,下降主要原因是2018年有几个油田处于维护状态造成成熟油田的自然产量下降。
由于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上线投产和凝析油产量增加,澳大利亚原油产量增长了60万吨(+4.4%)。受此驱动,同期OECD亚洲大洋洲地区的产量也有所增长。
2、炼油总产量
2018年OECD炼油厂总产量与2017年基本持平。就地区而言,OECD美洲地区小幅增长0.6%,但被OECD欧洲地区的(-1.5%)和亚洲大洋洲(-0.4%)的产量减少所抵消。
就OECD美洲地区而言,美国是整个地区增长最为显著的国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中间馏分油产量大幅增加(+1.9%),因此美国也是美洲地区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同期,由于受到2018年下半年Madero炼油厂的维护延长的影响,墨西哥炼油大幅减少19.7%,成为美洲地区降幅最大的国家。
在OECD欧洲地区,炼油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德国(-4.4%),主要是因为2018年9月拜仁炼油厂爆炸导致最后一个季度的产量下降。在法国,由于2018年第二季度维护的增加,产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5.9%)。总体而言,OECD欧洲地区所有国家的产量均有所下降。
受到定期维护计划和北海道炼油厂的计划外停工影响,日本产量大幅减少800万吨(-4.9%)。韩国(400万,+2.5%)和澳大利亚(300万,+12.6%)的增长则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抵消日本的下降。但总体而言,OECD亚洲大洋洲地区产量还是出现了小幅下降。
3、石油贸易
与2017年相比,OECD国家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进口总量下降了2.7%。OECD欧洲地区进口下降幅度最大(-3.0%),其次是美洲(-2.7%)和亚洲大洋洲地区(-2.0%)。
OECD从伊朗和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总量分别大幅下降41.6%和9.8%,然而从美国进口数量则增长了55.1%。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也下降了2.8%,但沙特仍超越俄罗斯成为了2018年OECD的最大进口来源国(2017年是俄罗斯)。
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个别OECD国家的石油相关总产品进口总量增加了3.1%。其中OECD美洲(+11.0%)和OECD亚洲大洋洲(+6.1%)的进口量均出现增长,而OECD欧洲则出现微弱下降(-0.5%)。
总体而言,OECD仍然是成品油的净出口国,但2018年的出口量与2017年基本持平。2018年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出口增长了13.3%,其中最大的出口量目的地是美国和远东地区。
4、石油净交货量
与2017年相比,2018年OECD的成品油净交货量增长1.0%,主要增长动力来自OECD美洲(+2.4%)和欧洲(+ 0.15%)的增长,同期OECD亚洲大洋洲的净交货量有所下降(-1.6%)。其OECD美洲地区的增长主要归因于异常寒冷的冬季导致汽油/柴油的净交货量增加(+4.8%),其中最显着的增长来自美国(+5.1%)和加拿大(+3.8%)。OECD亚洲大洋洲经历了与OECD美洲相似的趋势,其中汽油/柴油净交货量增幅最大(+1.5%),同期石脑油净交货量下降幅度最大(-5.5%)。汽油/柴油净交货量增长主要是受到由澳大利亚增长(+6.9%)的推动,而韩国(-5.4%)和日本(-5.5%)则是造成该地区石脑油需求下降的原因。
OECD欧洲净交货量的上升趋势是由于对总煤油(+4.3%)的需求增加所致,英国(+3.8%)和法国(+3.7%)出现了显著增长。整体而言,整个OECD对煤油需求总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使OECD整体净输出量增长2.6%。
5、石油库存
与2017年相比,2018年OECD的石油总库存量基本保持不变,为5.31亿公吨。具体而言,OECD美洲国家库存增加1%,欧洲减少1.2%,亚洲大洋洲减少1.0%,此消彼长使得总库存量基本没有变化。
就OECD美洲而言,石油库存增加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170万吨)和二级产品(+60万吨)的增加,导致总量增加了230万公吨。OECD欧洲的石油库存减少了220万公吨,主要是由于成品油库存大幅下降260万吨。由于韩国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库存大量减少了310万吨,使得OECD亚洲大洋洲的石油库存显著减少1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