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2018年OECD国家原油产量强劲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4月19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18石油关键趋势》报告 ,从石油生产、炼油、贸易和库存等几个方面对2018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生产贸易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石油产量

    与2017年相比,2018年OECD国家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的年度总产量增长了10.3%,年初时月度总产量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超过1亿吨,并且整个2018年都保持了这一高水平生产能力。产量增长的动力来自所有的OECD国家,其中OECD美洲地区增长最为强劲,同比增长12.2%,其次是OECD欧洲地区(+0.6%)和OECD亚洲大洋洲地区(+2.5%)。

    2018年,OECD美洲地区产量在OECD总产量占比最高,达到85%;其次是欧洲地区(14.1%)和亚洲大洋洲地区(1.4%)。

    美国产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创下历史新高,与2017年相比,2018年总产量同比增长17.1%,即增加了1.05亿吨。同期,加拿大的年产量也强劲增长了1900万吨(+8.1%),而墨西哥的产量继续下滑态势,减少了690万吨(-6.3%)。

    由于大陆架上的多个新项目于2017年底上线投产,英国年度产量显著增长480万吨(+10.1%),成为OECD欧洲地区增长最为强劲的国家。2017年年中因现场储罐泄漏而关闭的Vald'Agri地区相关石油生产设施重新启用,使得意大利产量也显著增长12.6%,达到70万吨。同期,挪威产量下降了6.2%,抵消了意大利的增长,下降主要原因是2018年有几个油田处于维护状态造成成熟油田的自然产量下降。

    由于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上线投产和凝析油产量增加,澳大利亚原油产量增长了60万吨(+4.4%)。受此驱动,同期OECD亚洲大洋洲地区的产量也有所增长。

    2、炼油总产量

    2018年OECD炼油厂总产量与2017年基本持平。就地区而言,OECD美洲地区小幅增长0.6%,但被OECD欧洲地区的(-1.5%)和亚洲大洋洲(-0.4%)的产量减少所抵消。

    就OECD美洲地区而言,美国是整个地区增长最为显著的国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中间馏分油产量大幅增加(+1.9%),因此美国也是美洲地区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同期,由于受到2018年下半年Madero炼油厂的维护延长的影响,墨西哥炼油大幅减少19.7%,成为美洲地区降幅最大的国家。

    在OECD欧洲地区,炼油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德国(-4.4%),主要是因为2018年9月拜仁炼油厂爆炸导致最后一个季度的产量下降。在法国,由于2018年第二季度维护的增加,产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5.9%)。总体而言,OECD欧洲地区所有国家的产量均有所下降。

    受到定期维护计划和北海道炼油厂的计划外停工影响,日本产量大幅减少800万吨(-4.9%)。韩国(400万,+2.5%)和澳大利亚(300万,+12.6%)的增长则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抵消日本的下降。但总体而言,OECD亚洲大洋洲地区产量还是出现了小幅下降。

    3、石油贸易

    与2017年相比,OECD国家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进口总量下降了2.7%。OECD欧洲地区进口下降幅度最大(-3.0%),其次是美洲(-2.7%)和亚洲大洋洲地区(-2.0%)。

    OECD从伊朗和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总量分别大幅下降41.6%和9.8%,然而从美国进口数量则增长了55.1%。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也下降了2.8%,但沙特仍超越俄罗斯成为了2018年OECD的最大进口来源国(2017年是俄罗斯)。

    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个别OECD国家的石油相关总产品进口总量增加了3.1%。其中OECD美洲(+11.0%)和OECD亚洲大洋洲(+6.1%)的进口量均出现增长,而OECD欧洲则出现微弱下降(-0.5%)。

    总体而言,OECD仍然是成品油的净出口国,但2018年的出口量与2017年基本持平。2018年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出口增长了13.3%,其中最大的出口量目的地是美国和远东地区。

    4、石油净交货量

    与2017年相比,2018年OECD的成品油净交货量增长1.0%,主要增长动力来自OECD美洲(+2.4%)和欧洲(+ 0.15%)的增长,同期OECD亚洲大洋洲的净交货量有所下降(-1.6%)。其OECD美洲地区的增长主要归因于异常寒冷的冬季导致汽油/柴油的净交货量增加(+4.8%),其中最显着的增长来自美国(+5.1%)和加拿大(+3.8%)。OECD亚洲大洋洲经历了与OECD美洲相似的趋势,其中汽油/柴油净交货量增幅最大(+1.5%),同期石脑油净交货量下降幅度最大(-5.5%)。汽油/柴油净交货量增长主要是受到由澳大利亚增长(+6.9%)的推动,而韩国(-5.4%)和日本(-5.5%)则是造成该地区石脑油需求下降的原因。

    OECD欧洲净交货量的上升趋势是由于对总煤油(+4.3%)的需求增加所致,英国(+3.8%)和法国(+3.7%)出现了显著增长。整体而言,整个OECD对煤油需求总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使OECD整体净输出量增长2.6%。

    5、石油库存

    与2017年相比,2018年OECD的石油总库存量基本保持不变,为5.31亿公吨。具体而言,OECD美洲国家库存增加1%,欧洲减少1.2%,亚洲大洋洲减少1.0%,此消彼长使得总库存量基本没有变化。

    就OECD美洲而言,石油库存增加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170万吨)和二级产品(+60万吨)的增加,导致总量增加了230万公吨。OECD欧洲的石油库存减少了220万公吨,主要是由于成品油库存大幅下降260万吨。由于韩国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炼油原料库存大量减少了310万吨,使得OECD亚洲大洋洲的石油库存显著减少110万吨。

相关报告
  • 《IEA:2017年OECD国家电力和油气产量全面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5-27
    • 4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电力 、石油 和天然气 行业发展统计数据简报,显示2017年OECD国家发电量同比小幅上涨0.8%,与2016年相当;而在OECD美洲国家原油产量上涨驱动下,2017年OECD国家石油产量增长了2.6%;同期天然气产量增长了2.4%,是OECD国家天然气全面增产的结果。 1、OECD国家发电量 2017年OECD国家发电量同比增长0.8%,其中地热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不包括可再生燃料发电)显著增长了16.7%,水力发电量小幅增加0.5%,而火力发电(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可再生燃料以及其他可燃燃料)和核电分别减少1%和0.8%,参见图1。OECD国家累计核能发电量达到1856.1 TWh,同比下降了0.8%,是OECD国家核能发电量全面下降所致。2017年,OECD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包括可再生燃料发电)占比从2015年的22.4%提高到23.7%,而火力发电占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至58.7%,水力发电占比小幅下滑0.1%至13.9%,核电占比小幅下降0.3%至17.6%。可再生能源发电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2 TWh,达到1030.3 TWh,主要原因是所有的OECD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均取得良好的发展,其中OECD美洲国家以65.3 TWh增量成为增量最多的地区,OECD欧洲和亚太地区则分别以64.7 TWh和17.1 TWh位居二、三位。2017年,OECD美洲国家电力进口下降2.6%,出口小幅增长0.6%;同期,欧洲地区电力进口增长0.9%,出口增长4.8%。 图1 2016年和2017年OECD国家发电细分行业对比(单位:太瓦时) 2、OECD国家原油产量 受到OECD美洲国家原油产量强劲增长的驱动,2017年OECD国家原油总产量增长了2.6%。就OECD美洲国家而言,美国和加拿大原油产量均大幅增长,前者增加了2500万吨(+4.7%),后者增加约1700万吨(+7.8%);但墨西哥产量大幅下滑9.6%。同期,OECD欧洲国家的原油产量同比下滑1.1%,主要是挪威(-0.8%)和英国(-2.0%)产量下滑所致。而受到澳大利亚产油量大幅下滑影响,OECD亚太地区产油量同比减少8.7%。2017年OECD国家成品油进口量增长了1.6%,其中OECD欧洲国家和亚太国家分别增长3.6%和0.8%,而OECD美洲国家成品油进口量减少了0.2%。同期,OECD国家原油出口量上涨了10.3%,因此总体而言OECD国家依旧保持原油净出口态势。 图2 2017年OECD国家原油产量相比2016年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 3、OECD天然气产量 2017年所有OECD国家天然气产量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使得OECD国家天然气年度总产量增长了2.4%。其中,OECD亚太地区产量增长最为强劲,同比增幅17.7%;而OECD美洲和欧洲国家增长相对温和,分别为1.1%和0.4%。2017年OECD国家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5.1%至1050亿立方米,主要是由于OECD欧洲国家(+6.8%)和亚太地区(+2.4%)强劲的天然气发电和供暖需求,而OECD美洲国家天然气进口量小幅下滑0.4%。同期,OECD国家天然气出口量增长了8.8%,其中美洲(+17.6%)和亚太国家(+27.4%)出口量增长最为显著,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幅上涨。而OECD欧洲国家天然气出口量温和增长3.4%。 图3 2017年OECD国家天然气产量相比2016年变化情况(单位:十亿立方米) (郭楷模)
  • 《IEA: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强劲增长态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3
    • 10月8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可再生能源市场2018》报告 指出,得益政策激励和技术进步,自1990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快速发展,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TPES)中的占比达到了13.7%。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强劲增长态势,预测期间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4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3年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达12.4%。报告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未来五年(2018-202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着重概述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暖和交通运输三大部门领域的发展情况。报告要点如下: 1、可再生能源发展概览 2018-2023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预计增长五分之一,到2023年达到12.4%;期间,生物能源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将占这一时期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的30%,主要是供暖和交通运输中行业大规模采用生物能源的结果。到2023年,生物能源仍将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在可再生能源总量中的份额将接近五成(46%)。 就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将是可再生能源增长最快的领域,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占到全球发电总量的30%(2017年占比为24%)。在此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全球70%以上的新增发电量,以光伏发电增长最为强劲,其次是风能、水电和生物能源。到2023年,水电仍将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来源,其在全球电力中的占比预计为16%,其次是风能(6%)、太阳能光伏(4%)和生物能源(3%)。虽然增长速度比电力行业慢,但供暖行业(包括建筑物或工业供暖)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将成为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力量。预测期内(2018-2023年间),供暖行业中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需求预计增加20%,届时可再生能源将满足供暖行业能源需求12%的份额。相比上述两个部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占比最低,预计仅从2017年的3.4%增长到2023年的3.8%;且该行业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来自生物燃料。 图1 2011-2023年间可再生能源在不同部门占比变化态势 到2023年,巴西将成为世界上能源结构最绿色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其终端能源消耗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45%。交通和工业部门是最主要的生物质能消费行业,水电则占据了电力部门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推出各项减排政策以及减少空气污染措施,中国在预测期内的可再生能源绝对增长量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2、电力 电力部门依旧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2017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8 GW,占全球同期新增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预测期内,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预计至少增长46%(不同情景预测值有所不同)。其中,光伏将是增长的最大来源,其次是风电、水电和生物质能。主要情景显示,到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预计增长575 GW;同期,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增加324 GW,届时累计装机将达到839 GW;水电装机预计增加125 GW,较2012-2017年间的增量减少40%,主要原因是中国和巴西减少了众多的大型水电项目;生物质能预计以年均5-8 GW的增量增长到158 GW;地热装机预计增长28%达到17 GW以上,其中70%的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海洋能源增长依旧缓慢,到2023年预计仅增长100 MW,主要来自潮汐能源(50%),其次是波浪能。 图2 不同情景下2006-2023年间不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增装机容量变化态势(单位:GW) 2017年,用于能效的绿色债券发行量首次超过了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其它能源的债券,其价值增长了两倍,达到470亿美元。此外,政府设立了支持可持续性项目的绿色银行,增加了对能效项目的投资份额。能效的资金来源仍然以资产负债表融资为主,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70亿美元的能源服务公司对开发低成本可复制能效项目的商业模式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政策鼓励能源公司通过可交易的节能证书(白证)来寻求成本最低的能效项目,法国和意大利市场的价格创了纪录。总体而言,能效投资变化与政府出台的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制定更高标准的能效政策和激励投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刺激全球的能效投资增长。 3、供暖 供暖行业(家庭、工业等领域的供暖)是最大用能终端,其能耗占到终端能源消耗总量的近50%。预测期内,供暖行业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预计增长20%,主要增长源来自生物质能,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将占供暖行业用能总量的12%。 用于供暖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占比最高的是生物质能,2017年其占比高达70%,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建筑供暖。到2023年,用于工业部门供暖的生物质能消费需求预计增长13%,主要增长需求来自水泥、糖和乙醇工业。同期,用于建筑部门供暖的生物质能消费需求预计增长8%,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欧盟国家的建筑供暖,预计占新增消费量的54%。太阳热能(包括热水器和热电站)主要用于居民住宅供暖(主要是生活用水的加热)和工业生产领域(如食品、饮料、纺织等低温生产),预计到2023年消费需求将增长40%。采用地热供暖的国家目前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土耳其,2017年上述两个国家的地热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近80%。受限于发展地热国家数量有限,预测期内,地热供暖的消费需求预计增长不到24%。可再生能源电力只占全球供暖用能总量的7%,主要应用在建筑和工业部门;到2023年,用于工业供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预计增长20%,而用于建筑供暖的消费需求预计增长11%。 图3 2017/2023年用于供暖的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4、交通运输 相比电力、供暖部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规模较小,占比最低,仅占交通运输消耗燃料总量的3.4%(2017年)。预测期内,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增长19%,其在交通运输燃料总量中的占比预计小幅增长到3.8%。 尽管交通电气化快速发展,但应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是生物燃料,预测期内生物燃料产量预计增长15%达1650亿升,届时生物燃料将占到交通运输行业可再生能源消耗总量的90%。同期,用于交通运输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预计增长三分之二,主要增长动力来自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公交车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领域。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预计将占到交通运输行业电力消费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图4 2017/2023年用于交通运输的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左图,单位:百万吨油当量)和2023年不同交通模式消耗的可再生能源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