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子刊:感染新冠后嗅觉长期失灵的案子,终于破了!科学家首次发现,长期嗅觉失灵者体内成熟嗅觉感受神经元消耗殆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6
  • 十天前,看着抗原检测阳了,我没慌。

     

    现在,抗原检测阴了,我却有些慌了!

     

    因为病毒虽然走了,但我的味觉和嗅觉却迟迟没有回来……

     

    这两天我查了下感染新冠后的嗅觉和味觉障碍问题,发现今年7月份新加坡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一个数据:5%的人在感染新冠后嗅觉或味觉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1]。这两个数据都出乎我的意料。

     

    遗憾的是,在新冠疫情爆发的三年里,没人知道为什么有些感染者的嗅觉会失灵那么长时间。就在今天,由杜克大学医学院Bradley J. Goldstein领衔的研究团队,揭开了谜底。

     

    他们分析了9名感染新冠后嗅觉失灵至少4个月的参与者的嗅觉组织上皮,发现这些参与者的活检组织中促炎的信号和免疫细胞水平升高,成熟的嗅觉神经元大量减少。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他们认为,在SARS-CoV-2从组织中消除后,T细胞介导的长期慢性炎症是新冠感染后长期嗅觉丧失的机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上[2]。

    嗅觉丧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新冠后遗症(PASC)。

     

    绝大部分感染者的嗅觉会在短期内恢复,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的嗅觉丧失会持续6个月以上,甚至持续18个月左右。

     

    关于短期急性嗅觉丧失的原因,科学家已经有一些了解,例如嗅觉神经元的瞬时基因表达变化,纤毛周围粘液层特征的改变,以及炎症等[3]。由于新冠病毒不能感染嗅觉神经元[4],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长期嗅觉失灵的原因,一直不为人知。

     

    要想搞清楚背后的原因,获取组织样本最关键。

    Goldstein团队通过活检,从9名感染新冠后嗅觉失灵至少4的参与者的嗅觉组织上皮样本。并安排了两个对照组,一个是没有感染新冠的健康对照组,另一个是感染新冠后没有嗅觉问题的对照组。

     

    他们在所有的活检样本中都没有发现新冠病毒,说明所有的新冠感染者都已经康复。不过,他们在感染新冠后嗅觉失灵的参与者黏膜中发现了大量的CD45+免疫细胞浸润,而两个对照组都没有这种现象。当单独观察T细胞时,他们发现嗅觉失灵的参与者黏膜中T细胞(CD3+)多,而且多分布在表层;而两个对照组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组织的更深处。

    随后,Goldstein团队重新获取了参与者鼻腔的组织细胞,并开展了单细胞RNA测序。基于测序结果,他们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一种表达炎症细胞因子干扰素-γ的γδ T细胞,在感染新冠后嗅觉失灵的参与者样本中大量富集;而且支持细胞和嗅觉感觉神经元都表达识别干扰素-γ的受体,可以响应干扰素-γ诱导的炎症反应。

     

    此外,他们还发现,感染新冠后嗅觉失灵的参与者样本中促炎的树突状细胞(DC)增加,抗炎的M2巨噬细胞减少。以上结果均表明,感染新冠后嗅觉长期失灵的参与者嗅觉组织处于高度炎症状态。

     

    最后,Goldstein团队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标记了成熟的嗅觉感觉神经元(OMP)和未成熟的嗅觉感觉神经元(Tuj1)。他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新冠后嗅觉长期失灵的参与者体内成熟嗅觉感受神经元大量减少,几乎被耗尽。难怪嗅觉没了!

    对于这些感染者,有个好消息是,虽然与对照组相比未成熟的嗅觉感觉神经元也减少了,但是未成熟的嗅觉感觉神经元并没有被耗尽。这也让嗅觉长期失灵的感染康复者看到了嗅觉恢复的希望。

    基于以上研究研究成果,Goldstein团队提出了他们的假说:新冠感染后导致的长期免疫浸润和炎症反应,以及支持细胞和干细胞功能的变化,共同导致成熟嗅觉感受神经元数量锐减,最终导致嗅觉的长期丧失。

     

    总的来说,Goldstein团队的研究成果揭开了长期嗅觉失灵的谜底,还指明了潜在的治疗方案,即选择性地抑制局部促炎症免疫细胞或直接阻断特定的促炎信号传导节点,促进嗅觉上皮细胞平衡或修复。

     

    最后,我祝愿所有嗅觉和味觉失灵的感染者早日恢复,没有嗅觉和味觉的生活实在是太痛苦了,肚子明明饿的咕咕叫,却一点儿胃口都没有。

    参考文献:

    [1].Tan BKJ, Han R, Zhao JJ, et al. Prognosis and persistence of smell and tast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meta-analysis with parametric cure modelling of recovery curves. BMJ. 2022;378:e069503. Published 2022 Jul 27. doi:10.1136/bmj-2021-069503

    [2].Finlay JB, Brann DH, Abi Hachem R, et al. Persistent post-COVID-19 smell loss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d altered gene expression in olfactory epithelium. Sci Transl Med. 2022;14(676):eadd0484. doi:10.1126/scitranslmed.add0484

    [3].Zazhytska M, Kodra A, Hoagland DA, et al. Non-cell-autonomous disruption of nuclear architecture as a potential cause of COVID-19-induced anosmia. Cell. 2022;185(6):1052-1064.e12. doi:10.1016/j.cell.2022.01.024

    [4].Brann DH, Tsukahara T, Weinreb C, et al. Non-neuronal expression of SARS-CoV-2 entry genes in the olfactory system suggests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VID-19-associated anosmia. Sci Adv. 2020;6(31):eabc5801. doi:10.1126/sciadv.abc5801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958e5300755.html
相关报告
  • 《新冠导致嗅觉丧失关键原因找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6
    •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一组科学家表示,一些人在感染了新冠后未能恢复嗅觉的原因与嗅觉神经细胞持续受到免疫攻击以及相关细胞数量减少有关。这一发现2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以解答这个困扰数百万新冠感染者的棘手问题。   在关注嗅觉丧失的同时,这一发现也揭示了其他“长期新冠”症状的潜在原因,包括全身疲劳、呼吸急促和脑雾,这些症状可能由类似的生物机制引发。   研究人员称,通常与新冠肺炎感染有关的首批症状之一是嗅觉丧失。许多在病毒感染急性期嗅觉改变的人会在之后一到两周内恢复,但有些人不会,这就需要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部分人在感染新冠后会持续数月至数年丧失嗅觉。   包括杜克大学、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内的联合研究团队,分析了从24份活检组织中收集的嗅觉上皮样本,其中包括9名得了新冠后长期嗅觉丧失的患者。   这种基于活组织检查的方法揭示了参与嗅觉上皮炎症反应的T细胞在嗅觉上皮中的广泛浸润,嗅觉上皮是嗅觉神经细胞所在的组织。尽管没有检测到达到确诊新冠肺炎的病毒滴度水平,但这种独特的炎症过程仍然存在。   此外,嗅觉感觉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持续的炎症对脆弱组织的破坏。研究人员称,“这几乎就像是鼻子里的一种类似自身免疫的过程。”   令研究人员感到鼓舞的是,即使在长期的免疫攻击之后,神经元似乎仍保持着一定的修复能力。研究人员希望,调节这些患者鼻子内的异常免疫反应或修复过程可至少帮助部分嗅觉恢复。
  • 《Nature子刊:新冠最大谜团之一被解开,为何感染新冠后出现嗅觉味觉失灵?》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10
    • 嗅觉丧失或味觉丧失,是新冠感染后的独特症状,也是感染急性期最早出现和最常报告的症状之一。与其他病毒感染不同的是,新冠感染后,嗅觉或味觉丧失是突然发生的,而且没有鼻粘膜阻塞。 虽然很大一部分新冠感染者会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不会出现这两种症状,其背后潜在的机制也尚不清楚。 美国 23andMe 公司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Genetics 上发表了题为:The UGT2A1/UGT2A2 locus i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related loss of smell or tast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感染新冠肺炎后个体是否易产生味觉或嗅觉丧失症状的遗传风险因素。这一基因座(位于 UGT2A1 和 UGT2A2 这两个基因附近)与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任一症状的几率升高11%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收集了超过100万的 23andMe 公司的研究参与者的自我报告数据。其中有69841名18岁以上的新冠检测呈阳性,他们报告了自己感染新冠后的症状。其中68%的人出现了嗅觉或味觉丧失,女性出现的概率高于男性(女性72%,男性61%),且年轻人出现的概率更高,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的人平均年龄41岁,而没有出现这种症状的人平均年龄45岁。此外,东亚和非裔美国人感染新冠后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的风险显着低于欧美人。 将感染新冠后出现的症状与感冒或流感样疾病的症状对比,嗅觉或味觉丧失是二者差别最明显的症状。 然后研究团队对其中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并与那些感染新冠但未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的人进行对比。 研究团队在4号染色体上的 UGT2A1 和 UGT2A2 基因附近鉴定到了一个重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688383,该位点 C to T 的突变,使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失去嗅觉或味觉的可能性上升了11%。 UGT2A2 是 UGT2A1 的较短转录本,这两个基因都在鼻子内的嗅觉上皮细胞中表达,并在气味代谢中发挥作用。它们产生的酶参与消除那些与嗅觉侦测有关受体结合的气味分子。 这一发现为新冠肺炎相关的嗅觉或味觉丧失背后的生物机制提供了线索。不过研究团队还表示,虽然该研究样本量很大,但研究结果可能偏向拥有欧洲祖先的个体。而且该研究中没有嗅觉丧失和味觉丧失,患者主动上报时将这两个症状合并为一个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