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感生态学的生态环境物联网监测方法及系统》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11-16
  • CN111854847A 基于景感生态学的生态环境物联网监测方法及系统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景感生态学的生态环境物联网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态环境监测要素数据采集,基于景感生态学理论的内容,确定自然要素和物理感知方面的生态环境监测要素,采用非规则网格最优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最后在监测点位上布设相应传感器;数据传输,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传感器采集的生态环境监测要素数据传送到野外基地监控站的数据储存服务器;数据处理,按照统一布局将各类数据的信息完整地进行分类储存与分类处理;数据控制,通过设计全方位传感器接口布置、智能管理接口系统、智能监测控制终端系统和野外基地监控站共四个部分进行数据控制;以及在远程监测平台上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预报预警和综合分析。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将研究制订起草《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6-14
    •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谈到下一步工作计划,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29日介绍称,一是今年联合六个部委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二是将研究制订起草《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在生态环境部29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如何确保第三方监测数据准确、真实”的问题。 对此,柏仇勇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需要都日益高涨,监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监测产业也迅速发展。监测市场的繁荣促进了监测事业发展。2015、2017年两个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监测改革的文件,都明确要求生态环境部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柏仇勇介绍,去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出台了三个文件: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还先后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两个文件,为规范监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组织开展了三个专项行动:一是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二是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了专项检查;三是对自动监测运维单位的运维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查。这是对三种不同类别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的三个专项检查。 柏仇勇指出,总体来看,这三项检查起到了应有的效果,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水平、条件、监测的结果是基本可信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去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各省开展了两个层次的检查,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级检查,第二个层次是省市两级的联动检查。其中,国家级的检查共检查了12个省,109家机构,各省市都全面开展了自查。国家层面检查发现有10个机构涉嫌数据弄虚作假,分别受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联合惩处。 柏仇勇表示,下一步还将做好两件事。一是今年联合六个部委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通过监测技术大比武提高各级各类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因为提高数据质量的核心是靠各级监测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核心。外部检查主要起警示、威慑作用。我们通过技术大比武,整体把监测系统,监测队伍的技术能力提升来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二是将研究制订起草《生态环境监测条例》,通过条例的制订,进一步明确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保护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各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责任。从这两个方面来加强对社会监测机构的监管,培育好监测市场,规范好监测市场。
  •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6
    •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7月25日,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两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开展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时1ppm高精度CO?柱浓度探测。 本次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首个高精度全球全天时二氧化碳柱浓度分布图,首个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遥感图,全球臭氧柱浓度遥感图,全球PM2.5产品分布遥感图等20余项产品。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探测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产力,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 该卫星实现了对森林植被高度、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的定量遥感探测,提升了我国和全球森林碳汇监测能力。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首批发布的应用成果包括海南岛叶绿素荧光空间连续产品,东北虎豹公园生物量反演产品,京津冀地区冬季小麦产量和夏季玉米生物量等20余项产品。 两星在轨测试期间,在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地理测绘、气象、农业、应急减灾等多个行业,均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国家航天局将进一步组织卫星工程研制团队和用户单位,充分发挥科研卫星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应用场景,提升卫星综合应用效能,推进卫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