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上零碳 东方日升高强度合金钢边框组件全球首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1-22
  • 11月17日,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日升”)以“双碳下的钢实力”为主题,举办的高强度合金钢边框组件发布会圆满落幕。众多行业专家、权威机构代表与媒体朋友齐聚盛会,共同见证东方日升再次引领光伏产业升级。发布会现场,东方日升研发高级总监刘亚锋以《7.0时代正面来“钢”》为主题发表演讲。

    刘亚锋表示:“全球零碳转型需求持续增长,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肩负着“排头兵”重任。新形势对光伏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选择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技术与新材料已成为光伏产业未来趋势。相比电解铝工艺,粗钢加工过程中碳排放可减少6.2倍,所需能耗下降3倍,是目前更低碳、更环保的理想之选。”

    据他介绍,除低碳环保之外,钢材特性还赋予新边框高强度值、高弹性模量(刚度)、高熔点等优势,面对恶劣应用环境时更加可靠。新边框具备更高的抗撕裂能力,可有效减少极端气候下安装孔撕裂现象;相比铝材料2.67倍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钢材的热膨胀系数只是玻璃的1.3倍,比传统铝边框更加稳定,在温度剧烈变化时可显著降低玻璃爆裂风险;新边框不但采用具有自修复能力的“镀锌铝镁”致密保护膜,还叠加了东方日升独特的表面处理工艺,耐腐蚀性能更加优异,并减少后期运维难度。同时组件的运输和安装方式并无太大差别,不会产生额外成本。

    结合了高强度合金钢边框和210技术平台,东方日升全新升级的Titan系列和牛顿系列,能给客户带来更低的系统成本和度电成本,以NewT N系列产品为例,对比M10硅片580W组件,在采用2P跟踪支架的情况下,最高可降低8.69%的BOS成本以及5.95%的LCOE,真正为客户带来更高收益、同时也给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更低碳排的光伏新能源体验。

    东方日升董事长林海峰曾表示:“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未来最大的确信是全球‘双碳’目标必将实现,以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是零碳时代主力军,为推动双碳进程注入强劲动力与全新活力。”

    东方日升总裁孙岳懋总结道:“东方日升将一直以‘让绿色新能量创造人类新生活’为愿景,把‘以科技创新持续改善能源格局,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作为使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以技术转型带动资本市场同步升级。新产品与新技术将有效引导光伏市场低碳消费行为,助力形成零碳经济循环体系,推进全产业构建新型绿色价值链,全面促进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实现。”

    东方日升聚焦光伏自身减碳,创新低碳高质量产品方案,包括TITAN、NewT N系列在内的大功率组件均将采用高强度合金钢边框。高强度合金钢边框是东方日升响应全球碳中和号召、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生产耗能的创新技术,为新能源产业完成自身节能减排目标贡献新方案。

相关报告
  • 《最新Nature: 增材制造生产高强度合金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6-28
    •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激光增材制造可以利用金属粉末生产复杂的三维组件。这一方法可以实现对加工参数的数字化控制,并通过高冷却速率以及循环再加热等手段实现合金微结构。通过研究这一方法,德国马普所的科学家发现循环再加热以及内生性热处理可以触发铁-镍-铝合金表面发生镍-铝沉淀,为制备新型高性能合金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成果简介 基于这一共沉淀现象, 德国马普研究所的 Philipp Kürnsteiner (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可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铁镍钛合金(Fe 19 Ni 5 Ti)钢材。在200摄氏度左右,这一钢材可以原位形成马氏体并实现镍-钛纳米沉淀,从而显著提高了钢材的硬度。研究显示,在钢材制备过程对纳米沉淀和马氏体转变进行局部控制可以实现多尺度的复杂分级微结构——由微米级合金层和纳米沉淀物构成。受到古代工匠锻造大马士革钢的启发,研究人员利用这一分级微结构实现了软硬层交叠的钢材材料。对这一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发现,其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300兆帕,延伸率可以达到10%。研究认为这一原位沉淀强化和局部微结构控制方法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020年06月24日,相关成果以题为“ High-strength Damascus steel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的文章在线发表在 Nature 上。
  • 《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增强纳米B2集群和低碳低合金钢nano-γ阶段》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6-08
    • 纳米B2 FeCu下令集群和临界区铁素体组成的多相组织,回火马氏体和nano-γ阶段(恢复奥氏体)是通过两步热处理涉及临界区退火和临界区回火。实验钢与纳米铜沉淀和nano-γ阶段表现出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组合。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总延伸率从758增加?MPa和16.8%至984?MPa和29.5%在第二步临界区热处理?5分钟。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的研究为纳米B2有序簇的高密度能够产生高强度提供了证据。一项原理计算表明,B2 FeCu纳米级簇的可行性和B2结构的稳定性与簇与BCC-Fe基体界面的相干应力场有关。的平均大小B2 FeCu nano-ordered集群4?与晶格常数为0.2893 nm?nm和取向的关系(1 1 0)B2 / /α(1 1 0)和(0 0 1)B2 / /α(0 0 1)。不同回火时间发现9R铜无孪晶结构。铜在铜沉淀的比例变化从24.4?在% % 61.2?与晶体结构的变化和增加沉淀的大小。从有序域强化、模量强化和晶格错配强化机制等方面讨论了屈服强度的显著提高。亮视场TEM图像和选定区电子衍射(SAED)模式发现和证明,主轴nano-γ阶段出席阶段回火马氏体和临界区铁氧体之间的界限。他们的大小在242 - 375年?长度和52 - 80年?nm宽。两针尖端nano-γ阶段只是在边界阶段结束,指示首选的发展方向。(1−1 1)γ平面nano-γ阶段是平行于(1−1 0)α面邻回火马氏体。nano-γ阶段加强可塑性的影响被瞬时加工硬化指数曲线显示。 ——文章发布于201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