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首个核应激医学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oujing
  • 发布时间:2019-05-26
  •  为深入开展核应激医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5月15日,中核集团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与成都医学院签订共建“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应激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协议,这也是中核集团成立的首个核应激医学中心。这标志着双方共建核应激医学中心正式启动,将对进一步提高中核集团在核医学领域的科研能力、加快核医学科建设、打造科研平台及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核应激是研究核医学照射或核事故照射过程中机体的应答反应。研究核应激将为核技术应用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程度提供认知依据和可以量化的标准,弥补现有临床上核医学技术基础研究不足的现状,有利于掌握核技术应用的技术改进和损伤防护。

      据了解,中国宝原作为中核集团核医疗板块的投资平台,在医疗健康、核应急与放射治疗、产业服务等领域实现了多元发展,积极打造核特色医疗全产业链,同时高度重视位于核特色医疗产业上游的核医学研发工作,致力于推动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创新。

      2015年12月,成都医学院与中国宝原签署协议,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为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双方合作共建。目前,该医院已发展成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放射性损伤诊治、同位素治疗技术等医疗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核医学专科是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门诊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甲亢碘-131治疗量位居全国第一位、核素显像量位居全国前10名,是国内最大的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心,单中心治疗量全国第一,并已建成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GCP)。

相关报告
  • 《中核集团成立会计核算服务中心》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oujing
    • 发布时间:2019-05-26
    • 5月22日,中核集团会计核算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的启动吹响了深入推进集团财务管理体系改革的冲锋号,中核集团将力争在五年内建成具有核工业特色的国内领先的财务共享中心。   据介绍,集中会计核算和财务共享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统会计核算业务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将更多财务人员聚焦于财务决策支持、成本分析、预算管理、风险防控等价值创造领域,更好地服务于集团的发展战略。   启动会上,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与中核集团公司总部及成员单位签订了服务协议。据了解,中心的建设初期将为集团总部和部分京区单位提供会计核算业务,通过两年时间探索和经验积累,进一步扩大服务单位数量及业务范围,将逐步打造成集团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专家咨询中心、政策研究中心“五位一体”的财务共享中心。
  • 《中广核建造的我国首个大型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投运》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8-10-12
    • 10月10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在京宣布,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项目正式投运,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8个掌握大规模光热技术的国家。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公司总经理李亦伦表示,这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第一个开工建设、也是截至目前唯一并网投运的项目,也是我国电力行业首个获得亚洲开发银行低息贷款支持的电站。   在戈壁滩上建起一座“超级工程”   中广核德令哈光热示范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戈壁滩上,占地2.46平方公里,相当于36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采用了槽式导热油集热技术路线,配套9小时熔融盐储热,由太阳岛、热传及蒸汽发生系统、储热岛、发电岛四大部分组成。      据悉,德令哈项目的太阳岛集热器由25万片共62万平方米的反光镜、11万米长的真空集热管、跟踪驱动装置等组成,场面浩大、蔚为壮观。它们就像向日葵一样,可以跟踪太阳的转动,把热量源源不断地收集起来。   而伫立在储热岛的熔融盐储罐,直径达42米,是亚洲最大的熔融盐储热罐。德令哈项目全部采用槽式导热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配备了一套低成本、大容量、无污染的储能系统,当光照不足时,存贮的热量可以继续发电,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对地区电网的稳定性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据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公司总经理王志刚介绍,德令哈项目于2015年8月主体工程开工,今年6月30日机组实现一次带电成功。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光热电站多种运行模式、优化控制策略、提升运行效率,终使各系统参数达到额定值正式投运。项目年发电量可达近2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1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200亩。   王志刚表示,项目位于30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上,冬季干燥寒冷、夏季蚊虫肆虐,常年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我国平原地区的70%。由于是国内首个商业化光热项目,没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可遵循,项目建设团队除了攻克技术难关,同时也在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我们发挥‘不计得失讲奉献、千方百计想办法、攻坚克难有信心 ’的德令哈光热精神,历时三年,最终建成了这一‘超级工程 ’。”   开创低温环境下注油全球先例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清洁、环保能源,与光伏发电相比具有连续、稳定输出的特点,可以弥补光伏发电的各项短板,是一项具备成为基础负荷电源潜力的新兴能源应用技术,潜力巨大。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光热发电尚属于朝阳产业。      王志刚表示,从无经验可循到开创出行业领先的技术模式,德令哈电站的建设团队稳中求进、大胆创新。在突破技术壁垒的同时,还成功摸索出一系列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光热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开创了全球光热电站冬季低温环境下注油的先例,改进了太阳岛集热器基础精度控制的测量工装,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工期。在项目建成的同时,打造了一支具备EPC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依托该项目,中广核还获批建设了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德令哈项目的正式投运,意味着中广核已具备大型光热电站系统集成的核心能力,初步具备建成我国光热产业链的能力,以及建立光热行业技术与标准体系的能力。”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袁昌红表示,德令哈项目及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将为我国未来大规模光热发电项目提供重要支持,为国内光热行业发展积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和项目管理经验,为更安全、更经济地建设大规模光热电站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和技术标准“双引领”   在太阳能领域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除了开工建设全国第一个大型商业光热项目德令哈50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成立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太阳能光热技术研发中心,中广核还成功中标全国第一个光伏特许权招标示范项目——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中标全国第一个光伏“领跑者”基地——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300兆瓦光伏示范项目。目前,中广核新能源的太阳能业务遍布全国29个省区,拥有装机超过258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具备较强的项目运维能力、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李亦伦介绍说,9月18日,全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了由中广核新能源主编的光热发电技术标准体系,这意味着中广核实现了在我国光热产业中项目建设和技术标准的双引领。为表彰德令哈项目在推动中国光热事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018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光热电站大会授予该项目“示范项目推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