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绿色溢价”到底该由谁买单》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7-21
  • 全球经济加速向“绿色未来”转型,钢铁行业逐步进入低碳发展深水区。生命周期评价(LCA)和协同创新成为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跃迁的关键动力。在2025生命周期评价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绿色溢价”成为讨论热点,LCA的重要性引发海外专家热烈探讨。柏林工业大学教授马蒂亚斯·芬克拜纳指出,生命周期评价对钢铁行业至关重要,它建立了与下游客户的关键联系。通过跨行业协作优化工艺,改进选矿效率,实现系统级碳减排,LCA的角色正从合规要件转变为影响采购决策和市场竞争力的战略工具。LCA为企业提供了战略支撑,使企业与客户共同优化产品生态绩效,建立“现代绿色供应链”的基石。 关于“绿色溢价”的分担问题,存在市场渗透成本高、下游用户难以承受等挑战。高端汽车品牌的战略启发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价值主张同样关键,环保性能应融入品牌价值基因。不同战略路径可在各自维度实现成功,最终市场会自然消解成本壁垒,推动技术迭代和低碳环保竞争。恒隆地产可持续发展副董事长约翰·哈夫纳强调价格机制的重要性,认为合理的价格机制能解决“绿色溢价”问题。终端消费理念的改变也是关键,社会需理解并接受为低碳环保付费。总结而言,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依赖LCA和协同创新驱动,尽管面临“绿色溢价”分担的挑战,但通过价值驱动策略和合理的市场机制,可望实现平稳过渡。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Y4ODI0MA==&mid=2650947827&idx=1&sn=0af0099d75d0032c61a86c05c8ea6599&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谁为钢铁绿色转型“买单”?》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2-08
    • 中国钢铁行业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碳排放源,约占全国碳排放的15%。为实现“双碳”目标,市场对低碳和零碳钢材的需求促使行业转型。然而,钢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投入与产出平衡的挑战,特别是在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降至80%以下。产能置换政策的暂停使得行业关注新的政策导向,优化工艺被视为减排的关键。短流程“废钢-电弧炉”工艺和氢冶金工艺被认为是有效的减排措施,但中国电炉钢的占比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实现电炉钢占比提升至15%的目标面临挑战,而产能置换政策被认为是推动工艺优化和减排的重要手段。
  • 《钢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70余家钢铁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逾2000亿元。全行业已有31家长流程企业与5家短流程企业成功创建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A级企业。从碳排放现状来看,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从能源消耗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能效水平持续提高,吨钢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主要生产工序能耗逐渐降低,正在全面促进节能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