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石发布《1Q25全球光通讯市场分析报告》》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5-12
  • 【内容概述】据讯石光通讯网4月21日报道,近日,ICC讯石发布最新季度报告《1Q25全球光通信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解析光通信产业链在AI与数据中心需求驱动下的增长态势,并指出技术升级与供应链调整正重塑行业格局。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1Q25)全球光通信产业链整体呈现强劲增长,但区域分化、关税政策及技术迭代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产业链全线增长,上游芯片环节领跑

      2025年第一季度,光通信产业链各环节均实现正向增长。上游芯片环节增速最快,9家芯片商总营收预计同比增长45%(不含NVIDIA的8家同比+10%),核心驱动力来自AI算力需求及高速光模块渗透。中游光器件商表现亮眼,包括Coherent、Lumentum、旭创等在内的企业Q1营收预计同比增长28.4%,主要受益于800G光模块及数据中心互联(DCI)需求的爆发。下游设备商和光纤光缆板块同样增长稳健,国外6家头部设备商Q1营收预计同比+7.7%,4家国外光纤光缆企业相关营收同比+42%,AI数据中心建设与海外运营商需求回升成为主要推手。

      尽管传统通信设备需求疲软,5G-A(5G Advanced)等新兴领域逐步复苏。报告同时警示,供应链瓶颈及库存压力仍是行业短期风险点,例如200G EML芯片短缺将持续至2026年,电信部件(如密封封装)供应受限可能延缓部分项目交付。

      中美市场分化:运营商投资结构调整,ICP加码AI算力

      中美两国在光通信领域的资本开支呈现明显分化。中国三大运营商2025年资本开支总量预计缩减至2898亿元,较2024年下降9.7%,传统5G投资下滑16.7%,但算力与5G-A投资逆势增长。其中,算力领域投资2025年预计增至820亿元,中国移动明确提出对AI推理资源的投资“不设上限”,中国电信计划算力投资同比增22%。

      相比之下,美国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预计小幅增长3%,重点投向光纤到户(FTTH)与固定无线接入(FWA)领域。Verizon计划2028年FWA用户达800-900万,T-Mobile目标翻倍至1200万。但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2025年生效),设备采购成本可能上升,或对美国5G部署进度形成压力。

      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成为全球光通信市场的另一核心驱动力。报告显示,美国四大科技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2025年资本开支总额预计突破3200亿美元,较2024年激增30%,主要用于AI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国ICP同样保持高投入,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用于AI与云计算,腾讯2025年资本开支或达1070亿元(按营收15%估算)。

      关税冲击与产业链应对:中国厂商加速海外布局

      报告还关注对等关税对光通信行业的影响。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光纤建设成本上涨,5G设备成本提高,中小设备商生存压力加剧。例如,Open RAN厂商Airspan和Mavenir因成本消化能力不足陷入经营危机。

      面对挑战,中国厂商通过海外产能布局规避风险。中际旭创泰国工厂产能提升,非美地区出口占比显著增加;天孚通信泰国基地逐步释放产能,其进口美国物料占比低,订单稳定性较强;华工科技凭借海外子公司(澳大利亚、越南等)布局及25-30美元的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额。然而,欧洲设备商爱立信和诺基亚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关键元器件的依赖,供应链转移仍存难题。

      技术突破:光互连技术迈入“拍比特时代”

      光通信技术正经历革命性升级。2025年3月,Ayar Labs推出全球首款符合UCIe标准的光互连芯粒TeraPHY,实现8Tbps带宽,推动数据中心从电互连向光互连过渡。该公司CEO Mark Wade表示,该技术可解决AI扩展架构中的功率密度挑战,并加速共封装光学(CPO)技术的商用进程。

      同期,光子计算企业Lightmatter发布三维共封装光学(3D CPO)技术,突破传统芯片“海岸线”限制,单封装带宽高达256Tbps。其Passage M1000平台采用可编程光波导网络,支持114Tbps总光带宽,计划于2025年夏季上市。Lightmatter高管指出,这一技术将彻底改变多芯片系统的设计逻辑,为AI算力集群提供更高密度与能效的解决方案。

      在OFC 2025期间,Ayar Labs与Lightmatter展台咨询需求火爆,客户重点关注数据中心扩容、实验室互联等高带宽场景的落地应用。

     市场展望:需求增长与结构优化并行

      报告预测,2025年第二季度光通信市场将继续回暖。设备商总营收预计同比增长6.4%,器件商与芯片商分别增长23%和43%。光传输与宽带设备板块随库存出清逐步复苏,但无线接入领域仍面临压力。供应链区域化成为趋势,例如英伟达GB200芯片选择在北美/墨西哥组装以降低关税风险,同时LPO线性驱动模块等新技术方案加速渗透。

      ICC讯石总结称,AI与数据中心需求的长期增长为光通信行业注入确定性,但企业需同步应对技术迭代、地缘政治及成本管控的多重挑战。未来,光互连、CPO等技术的规模化商用或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分水岭。

  • 原文来源: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25/04/21/20250421010241746614.htm
相关报告
  • 《Gartner发布物联网预测分析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3-20
    • 在物联网不断推广的过程中,企业正经历技术与商业上的重大挑战,企业必须投资新的方法,才能确保物联网计划的成功。为了协助企业决策者规划物联网方案。2月21日,Gartner咨询公司发布了《物联网预测分析报告》(Forecast Analysis: Internet of Things),对2017年以后的物联网提出了四项预测。 (1)至2020年,50%的大规模物联网执行计划将会应用云端安全服务(目前应用云端安全的比例不到10%)。物联网的扩张速度极快,且其架构、网络与数据流的安全防护日益复杂,技术需求与内部安全防护基础建设对企业造成莫大的压力,即便是大型组织也不例外。未来对网络安全专家的需求度相当高,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雇用与留任越来越困难。因此,对大多数布局物联网的组织而言,采用具有高度扩展性的云端安全服务将不可或缺。庞大的数据量让企业内部的安全防护基础设备难以应付,而云端安全解决方案则能符合此种物联网布局的高扩展性与成本需求。 (2)至2020年,在采用物联网的企业中,至少65%企业将运用物联网平台软件包(目前仅33%)。驱动物联网平台采用量提升的因素包括:①物联网应用的商业需求逐渐成长,促使企业的物联网方案激增,整合物联网基础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大;②物联网平台服务(PaaS)产品变得更容易获取,PaaS产品让企业能扩大物联网技术的采用范围,随着需求的成长进行规模升级;③物联网的规划初期较为简单,但扩展到后来往往日渐复杂,牵涉商业应用程序、行动Apps以及软件服务(SaaS)的整合,因此企业需要通用的物联网PaaS功能以支持复杂的物联网商业逻辑和分析技术;④对现有的中间件(Middleware)来说,物联网扩充功能变得比较容易取得,主要的中间件企业(如IBM、Microsoft、Oracle与SAP等)为自家的中间件产品提供原厂的物联网扩充功能,让客户可以将物联网技术整合至既有的计划中。 (3)至2020年,在物联网服务供货商所设置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中,50%的解决方案会直接影响客户高层的物联网策略(目前具有此种影响力的方案低于5%)。多数的企业目前聚焦于单点式解决方案(Point Solution),亦即是选择现成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分析信息以达成战术上的成效。然而企业的领导阶层逐渐认识到,物联网应该导向商业绩效并作为数字转型策略的一部分。随着服务供货商累积更多物联网解决方案之设计、建构与布局的专业技术,他们会把上述优势纳入物联网的投资报酬率模型与资产当中。这些模型与资产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物联网方案、策略规划与数字转型之间链接的强度。 (4)至2020年,数据科学专家短缺将导致75%的机构难以发挥物联网的全部潜能。物联网潜力的开发需要能够分析数据的科学家,他们不仅理解数据科学的原理,也能掌握物联网环境专用的软件工具,例如流处理平台(Stream Processing Platform)与网关分析(Gateway Analytics)等。虽然大学正逐渐扩充数据科学的教育,但仍需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际改善技术人才的供应。未来运用物联网(或为了运用物联网而更新既有计划)的企业越来越多,未来数年仍会有高度的人才需求。
  • 《德勤公司发布《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分析报告》》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3-25
    • 据官网2月4日报道,德勤(deloitte)公司发布《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分析报告》[1]。报告指出,半导体产业在2024年表现强劲,预计增长率达19%、销售额将达到6270亿美元(超过预期)。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达到历史新高6970亿美元,稳步迈向2030年1万亿美元销售额的理想目标。 一、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四大分析预测 1. 生成式AI芯片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企业边缘计算和物联网领域广泛应用 用于大型云数据中心的AI训练和推理芯片的成本通常高达数万美元。在2024年和2025年,这些芯片或其轻量级版本在企业边缘计算、电脑、智能手机以及物联网相关设备中得到应用。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芯片被用于生成式AI或传统AI(机器学习)或两者结合,而且两者结合应用的情况越来越多。 2. 芯片设计更注重“左移”,需要加强行业合作 德勤公司已在2023年预测,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半导体工程师的有力助手,帮助完成极其复杂的芯片设计过程以及改进和优化PPA(功率、性能和面积)的方法。截至2024年,第一代AI已经实现了通过快速迭代增强现有设计,并在更短时间内发现全新设计。到2025年,芯片设计可能会更加“左移”——一种芯片设计和开发方法,其中测试、验证和确认在芯片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早期进行,其优化策略可以从简单的PPA指标发展到系统级指标(如:算效比FLOPS/W)。先进的AI能力(图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的结合可能会继续帮助设计出更节能的芯片。特定领域和专用芯片设计预计将继续比通用芯片需求旺盛,因为一些行业(如汽车)和某些人工智能工作负载需要定制的芯片设计方法。 3. 半导体产业的人才挑战进一步加剧 在2023年的半导体产业展望分析中,德勤公司估计半导体产业到2030年需要增加100万名技术工人,即每年增加10万多名。两年后,这一预测不仅成立,而且预计2025年的人才挑战将进一步加剧。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来满足半导体产业的劳动力需求。 从核心工程到芯片设计和制造、运营和维护,AI可能有助于缓解一些工程人才短缺,但技能差距迫在眉睫。到2025年,吸引和留住半导体产业人才可能仍然是许多组织面临的挑战,其中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劳动力老龄化,这在美国甚至欧洲更为突出。再加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和供应链脆弱性,全球人才供应明显面临压力。 随着美国和欧洲的制造、组装和测试的在岸和回流,芯片公司和代工厂在2025年从当地招聘更多人才时可能会面临压力。另一方面,“友岸”(与盟国的公司合作)可以为供应链提供稳定性和韧性,特别是对美国和欧盟而言。但这也需要寻找合适的技能,以帮助满足马来西亚、印度、日本和波兰等国的新产能和人才需求。 4.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 在2024年半导体产业展望分析中,德勤公司已经深入探讨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半导体供应链在2024年运行良好,目前没有理由相信2025年供应链韧性会降低,但与往常一样,风险仍然存在。鉴于生成式AI芯片在2025年及将来的重要性(销售额占比有望高达半导体产业的50%)以及尖端芯片所需的处理器、内存和封装的较高集中度,生成式AI芯片产业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尽管由于各种芯片法案,生成式AI芯片产业在地理上可能会变得不那么集中,而且在岸、回流、近岸和友邻等举措仍处于早期阶段,该产业至少在未来一两年内仍然非常脆弱。 二、未来展望 1. 目前生成式AI半导体的投资与盈利模式不匹配,存在投资过热的风险。2025年,市场仍然认为“投资不足的风险大于投资过度的风险”。如果这种态度发生转变,对生成式AI芯片的需求可能会低于预期。 2. 敏捷芯片型初创公司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对更广泛的半导体行业的现有企业构成挑战。2024年2-4季度,AI芯片初创公司在全球累计获得了76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几家初创公司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包括基于RISC-V的定制应用程序、芯粒、大模型推理芯片、光子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设备。 3. 随着美国和其他主要市场的利率可能进一步下降,有利的信贷环境可能会促进芯片企业的并购。芯片企业的并购情况已在2024年有所上升。AI芯片和其他类型芯片这两类芯片市场更可能经历并购和整合,特别具有关键知识产权(IP)的公司如果无法跟上市场步伐,可能成为收购目标。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可能更严格的监管和贸易冲突可能会抑制交易环境。 4. 随着地缘政治挑战席卷全球,芯片公司应该为进一步的供应链中断做好准备。传统的渠道合作伙伴模式和盟友关系可能会被颠覆,即使“本土化生产”、“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业务已经获得了发展势头。长期的地区冲突和战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重要物资和库存的流动。所有这些都可能扰乱半导体公司的需求规划,需要其能更加敏捷地适应供应链、采购合同以及定价条款。 5. 资本支出和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由AI和生产高度先进的AI芯片所需的先进晶圆驱动的。然而,汽车、工业和消费领域的晶圆需求持续低迷,而手机和其他消费品的需求有所上升。到2025年和2026年,即使总收入和资本支出继续呈上升趋势(至少从未来9-12个月来看),但AI相关支出的下降和零部件短缺都可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1] https://www2.deloitte.com/us/en/insights/industry/technology/technology-media-telecom-outlooks/semiconductor-industry-outlo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