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 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0-10
  •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卫生健康委、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中医药发〔2024〕4 号

    各市、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卫生健康局(中医药主管部门)、教育局、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有关高等院校,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省中医药局、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广播电视局研究制定了《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省中医药局 

    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

    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 省广播电视局

    2024年9月27日

    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贵州省中医药文化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根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贵州中医药文化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关于中医药工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建设健康贵州做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中医药文化精髓得到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更加健全,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优质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不断壮大,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传播平台和宣传教育基地,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6%。建立健全以苗医药文化、彝医药文化、布依医药文化、侗医药文化、土家医药文化等民族医药为核心的富有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地域标识的贵州中医药文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

    开展以民族医药文化为核心的贵州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完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推进民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深入挖掘贵州中医药文化内涵精髓,进一步厘清贵州中医药文化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和价值理念,阐释中医药现代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做好民族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更多项目列入省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和基地

    充分发挥中医院校、中医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医教产研的有机融合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大力推动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建设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强化其收藏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功能,争创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到2025年,推动建设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少于9个。夯实基层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支持基层中医馆、卫生室、中医阁等场所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展览区。

    (三)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名中医大讲堂、制作中医药文化产品等方式,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探索多场景多维度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等传播平台,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健康养生知识。支持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文化广场等,加大民族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力度,切实打造贵州中医药文化品牌、讲好中医药故事。组织中医药专家开设线上线下专题讲座,支持中医院开展“中医师讲中医”等科普视频,突出中医院姓“中”的文化特色,广泛推广易学易练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依托贵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中医药文化,提高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四)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典籍与特色诊疗技术传承保护

    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加强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手抄本整理研究,对分布在基层、民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抢救性调查、挖掘和整理,发掘中医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特色外治疗法和独特传统炮制技术,系统保护和研究民族医药古籍和文献资料,建设完善省级中医药古籍信息平台。把提升中医药古籍原生性、再生性保护能力,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作为工作目标,升级完善古籍保护条件,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培养民族医药古籍整理保护专业人才,挖掘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诊疗技术,支持民族医药继承人培养,夯实人才队伍。

    (五)推动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

    鼓励贵州中医药大学苗医药博物馆、贵州民族大学彝族文化博物馆、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为代表的中医药博物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强化中医药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推进数字化建设。推动有一定基础的市(州)、院校、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结合自身优势建设中医药展厅。积极拓展中医药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彰显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作用。(六)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将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各地结合自身民族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中医药文化角、民族医药文化展示区。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教师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强高等院校中医药文化相关专业建设,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强化中医药文化高等教育。

    (七)丰富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创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推出一批具有鲜明贵州元素的民族医药文化短视频、动漫等文化产品。积极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健身方法,促使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将贵州丰富的民族医药文化搬上舞台、搬上荧屏,推动贵州民族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八)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中医药文化业态培育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康养、体育、旅游等深度融合,为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提供支撑。制定贵州药用植物资源目录,保障道地药材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助力贵药出山。挖掘我省中药材种植资源、民族医药文化资源以及民间中医药传承资源,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药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研学与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立足我省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路线,推进中医药街区(市集)建设,打造贵州民族医药文化旅游品牌。围绕林下药材种植、连片药材种植等优势,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项目、区)。

    (九)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

    充分发挥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作用,开展多元形式的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推介以民族医药文化为核心的贵州中医药文化产品,扩大贵州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知名度。深化中医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合作,用好中国—东盟交流周活动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教育国际交流,做好贵州中医药援外有关工作,支持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以及中医药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中医药力量,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建设始终贯穿中医药文化实施全过程,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医药文化弘扬提供坚强保障。建立符合贵州中医药文化发展实际的跨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形成推动贵州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和优化投入机制,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保障中医药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以实现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增强参与人员积极性,确保中医药文化有效有质输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和中医药文化建设项目投入支持力度。

    (三)压实各方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强典型报道,提升群众对民族医药文化的认可度。

  • 原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407271950705494&wfr=spider&for=pc
相关报告
  • 《青海海南州发布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8-03
    • 7月29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人民政府发布《海南州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8大工程,21条具体举措,推进中藏医药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藏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藏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藏医药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中藏药质量不断提升,中(藏)西医协同发展更加深入,中藏医药文化得到弘扬,中藏医药辐射力、影响力持续提升,符合中藏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藏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在中藏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开展海南州藏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完善医联体、专科联盟绩效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支持名医团队引领建设名医堂,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建设名医馆。推进区域“五大中心”建设,即藏医特色诊疗中心、藏药浴国家级治疗中心、温泉康复疗养中心、藏药制剂中心、藏医药文化宣传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中藏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居家中藏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在中藏西医协同推进工程方面,《方案》要求,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推广“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藏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藏西医联合攻关,积极建设一批中西医、藏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方面,《方案》指出,依托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格日力教授及专家团队优质资源,开展中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常见高原疾病等理论与临床研究。加大中藏医药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以及古籍数字化、古籍普及推广、古籍人才培养的工作,支持中藏医学术流派发展,建设中藏医流派工作室。探索开展中藏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中藏药品质智能辨识与控制工程化技术装备等研究。 在中藏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藏医药重点学科。发展中藏医药师承教育,开展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培养工作。加大中藏医专业农牧区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培养力度。 在中藏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方面,加强海南州道地中藏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兴海县藏医院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道地药材人工繁育、规范化种植及产地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 在中藏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方面,《方案》要求,推进中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藏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中藏医药非遗文化体验场馆建设,积极打造中藏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在中藏医药开放发展工程方面,《方案》指出,支持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中藏医药研究成果,在跨国科研合作计划中加大中藏医药参与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藏医医疗机构及社会力量,发展中藏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教育、文化等服务,探索建设中藏医药国内外合作机构,鼓励发展“互联网+中藏医药贸易”。 在中藏医药+健康旅游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发展中藏医药健康旅游。积极发展以中藏医药文化传播、健康体验为主题,加强中藏医药健康产品的研发,大力推广中藏医特色诊疗技术和养生保健服务。
  • 《十堰出台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7-07
    • 十堰生态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显著,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素有“中华药库”之称。近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十堰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十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 方案明确,到2026年,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和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武当中医药品牌提档升级,形成规模效应,基本实现由中医药资源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跨越。 为完成目标,我市将实施七项重大工程。 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 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医药服务高地,全力创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国医堂”、配备中医医师。探索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 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 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机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成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中医门诊、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加大对中医药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循证研究及评价研究等。加强开展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有效成分或组分等的中药新药研发。 武当中医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 搭建武当中医药集团事业产业综合发展平台,打通种植到使用链条。积极扶持武当道地药材及大宗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中药制剂产业,依托武当中医药集团,建设区域中药制剂研发(熬制配送)中心。成立中医养生保健质控中心,推出一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武当中医药人才库建设工程 打造武当中医药学术流派,推出一批优秀传承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同时,还将实施武当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