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或可抑制艾滋病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2-21
  • 据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0日报道,一名获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白血病的患者,在移植后9年、暂停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4年里,表现出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持续抑制。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特定癌症的疗法,其通过移植捐赠者未成熟的血细胞,使接收者的骨髓重新增殖。而Δ32是一种先天具有抵御艾滋病病毒能力的突变基因,它能够阻碍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健康细胞的侵袭。这二者结合的CCR5Δ32/Δ32 HSCT,就是指在编码艾滋病病毒辅助受体CCR5的基因上,有两个Δ32变异捐赠者的移植细胞。目前为止有两个获发表案例,即患者在接受了这一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癌症以后,HIV-1得到了缓解,他们是著名的“伦敦病人”和“柏林病人”。

      现在,德国杜塞多夫大学医院科学家们提出了对一名病人血液和组织样本的详细纵向分析,这名患者在移植CCR5Δ32/Δ32异体造血干细胞之后,白血病和可检测的HIV-1均出现缓解。该患者是一位53岁的男性,2011年1月被诊断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于2013年2月接受了一位女性捐赠者的CCR5Δ32/Δ32干细胞移植,其后进行了化疗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移植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仍在继续,但患者血细胞中已无法检测到前病毒HIV-1。移植近6年之后,经其知情同意,抗逆转录治疗在2018年11月暂停。目前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HIV-1 RNA反弹以及对HIV-1蛋白的免疫反应激增。

      研究团队总结说,虽然HSCT仍是一种高风险疗法,且目前仅适用于一些同时患有HIV-1和血液癌症的患者,但这些结果或能为未来实现长期缓解HIV-1的策略提供信息。

      总编辑圈点

      每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只可惜,这样得到公开报道的例子少之甚少。“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都是在因血液病接受骨髓移植治疗后,被发现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下降到检测不出的水平。此次,科研人员对一名同样接受过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体内艾滋病病毒也得到了有效抑制,其要义或许在于捐赠者体内拥有的突变基因。这也提醒科研人员,找到治疗奏效的关键原因,或可为攻克这一疾病找到方向。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2/21/content_549104.htm?div=-1
相关报告
  • 《抑制艾滋病病毒转录机制揭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28
    • 在某些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而能够控制病毒复制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病毒经常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特定区域,其中的病毒转录受到抑制。这一,26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只有不到0.5%的HIV-1感染者,能够保持对HIV的无药物控制。虽然在这些人体内存在的具备复制能力的病毒库,但一直以来科学家都不清楚这种无药物控制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美国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拉根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此次比较了64名保持HIV-1无药控制者的细胞和41名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者的细胞中的前病毒(已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的病毒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能实现无药控制的所谓“精英控制者”,其细胞中的前病毒数量中位数明显低于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者的细胞。然而,在这些“无药精英控制者”的细胞中,有较大比例的前病毒序列基因是完整的。   研究团队利用染色体整合位点分析发现,在“无药精英控制者”中,病毒被整合到DNA的非蛋白编码区域或19号染色体上的KRAB-ZNF基因中。这些区域由紧密组合的DNA(称为异染色质)组成,通常不利于HIV-1整合。他们还发现,整合位点往往离宿主转录起始位点更远。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深层病毒休眠或潜伏在维持对HIV-1的无药控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指出,这一过程并非完全永久或不可逆转。   HIV治愈分两种,一种是清除性治愈,即一次性彻底完全清除体内所有HIV病毒;另一种则是功能性治愈,即抑制住HIV病毒复制,达到目前水平检测不出的状态。   研究团队在分析其中某一人的15亿多个外周血单核细胞时,无法从中检测到任何完整的前病毒序列。他们谨慎地认为,这个人可能已经实现了HIV的清除性治愈,这种效果以前只在造血骨髓移植后观察到过。   总编辑圈点   世界上第一位被成功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13年前著名的“柏林病人”,他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为公认的功能性治愈艾滋病患者。目前,功能性治愈也是HIV治疗的重点,不过后续研究认为“柏林病人”虽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却也不适用于所有患者,而且当时的治疗过程也令“柏林病人”承受了巨大痛苦。而此次对无药控制者基因序列的详尽分析,或能为人们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为真正的清除性治愈带来希望。
  • 《一种蛋白可抑制艾滋病病毒》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07-09
    •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患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