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全球能源需求强劲增长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路途漫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4
  • 6月13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1F 指出,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新兴经济体需求旺盛和能效改善速度下滑的影响,2017年全球能源消费强劲增长;此外,尽管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燃料(如天然气)快速发展,但2017年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炭)消费市场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导致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强势反弹,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报告要点如下:

    1、概览

    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强劲增长2.2%(2016年为1.2%),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1.7%),其中天然气消费增量最大(+8300万吨油当量,同比+3%),其次是可再生能源(+7200万吨油当量,+14.8%),石油(+6500万吨油当量,+1.7%)和煤炭(+2500万吨油当量,+1.0%)位列三、四位。经合组织(OECD)国家是本次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强劲驱动力之一,尤其是欧盟(+1.6%)。而欧盟能源需求的增长则直接归因于经济的持续复苏。但大部分的增长依旧来自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它们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80%,2017年同比增长2.8%。其中仅中国一个国家消费量增长就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的能源消费量增长了3.1%,几乎是过去几年平均增速的3倍,连续17年成为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绝对值最大的能源市场。全球碳排放量在2017年增长了1.7%,结束了过去连续三年(2014-2016年)的停滞态势。

    从燃料类型来看,2017年石油仍是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高的燃料来源,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34%,主要原因是低油价刺激终端消费上涨。煤炭消费占比下滑至27.6%,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值。天然气占比达到23.4%。水电占比达到6.8%。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增长强劲,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3.6%,创历史新高(图1)。

    图1 1992-2017年全球不同能源资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2017年布伦特原油年度平均价格为54美元/桶,较2016年的43美元/桶上涨了20%,是2012年以来的首次上涨。全球天然气贸易增长了6.2%,主要是液化天然气(LNG)贸易增长强劲所致。

    2、石油

    2017年全球石油消费连续第三年强劲增长,日均消费增加170万桶,同比增长1.8%,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1.2%)。石油需求上涨依旧是低油价刺激石油进口国消费增长所致。其中,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增加48万桶/日(+1.0%),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幅(-0.7%)。欧盟(30万桶/日,+1.9%)和美国(20万桶/日,+1.0%)石油消费增长量都大幅超过了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非OECD国家展现出异常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中国,消费量增加了50万桶/日,同比增加4.0%,接近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印度石油消费需求增长13万桶/日,同比涨幅2.9%。整体而言,2017年非OECD国家石油消费需求增长了122万桶/日,同比增长2.4%,但仍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在供应方面,2017年全球石油生产量增长了60万桶/日,同比增幅0.7%,与2016年增幅相当。但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涨跌情况不一。2017年,OPEC和部分维也纳组织成员国的产量在减产协议生效后下降了90万桶/日;而维也纳组织外的国家产量则增长了150万桶/日,主要是由美国(+69万桶/日)和非维也纳组织成员国利比亚(+44万桶/日)产量增长所带动。按原计划,维也纳组织希望从2016年10月起完成减产180万桶/日的目标,但是实际上减产数量远超既定计划,仅2018年4月减产总量就已达到近250万桶/日,超预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委内瑞拉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导致原油产量大幅减少了70万桶/日,远远超出该国既定的10万桶/日减产目标。减产行动使得2017年石油日消费量大幅度超过了日产量,从而使OECD国家的石油商业库存下降了1.5亿桶。

    图2 2016和2017全球石油消费和供应增长情况(单位:百万桶/日)

    3、天然气

    2017年天然气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量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消费量大幅增长了9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创下自2010年来的最大涨幅。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亚洲地区(420亿立方米,+6.2%)、中东(280亿立方米,+5.7%)和欧洲(260亿立方米,5.5%)。就国家而言,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最为强劲,去年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增长310亿立方米,涨幅超过15%,占同期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量的近三分之一,主要是政府出台实施煤改气的环境政策的结果。同期,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减少了110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

    与消费需求增长类似,2017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也呈现强劲的上涨态势,增加了13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是自金融危机之后的最大涨幅,近2倍于过去十年平均值(+2.2%)。其中,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飙涨460亿立方米,成为全球天然气增量最大的国家;伊朗以210亿立方米紧随其后。由于新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设施投放,澳大利亚天然气产量大幅飙升18%,成为亚太地区增幅最大的国家。2017年LNG需求同比增长10%,是201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中国是主要的增长动力,其对LNG增长的需求占据了全球LNG增量的近一半,使得中国也首次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LNG进口国。受益于LNG和管道天然气贸易量的增长,全球天然气贸易量增长了6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

    图3 1992-2017年全球不同地区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4、煤炭

    在经历了过去数年的市场低迷后,2017年全球煤炭市场迎来了复苏,产量和消费量均获得增长。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了2500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是自2013年来首次上涨。而印度是本轮消费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消费量录得创纪录的增长,为1800万吨油当量(+4.8%)。尽管在工业和民用部门大幅度推进煤改气,但在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下滑3年之后出现了反弹,增长了0.5%,即400万吨油当量。而OECD国家的煤炭消费需求再次下降400万吨油当量,是连续第4年消费量下滑。受到中国(5600万吨油当量,+3.6%)和美国(2300万吨油当量,+6.9%)煤炭产量增长的驱动,全球煤炭产量大幅增长3.2%(1.05亿吨油当量),创下了2011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图4 2011-2017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和产量增幅变化态势

    5、核能与可再生能源

    2017年,得益于巴基斯坦(+39.5%)、荷兰(+35.2%)、日本(+64.9%)和中国(+16.7%)等国家核电强劲增长的驱动,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了1.1%,远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幅(-0.7%),使得核电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了4.4%。

    受到欧洲地区水电产量下滑(-10.5%)的影响,全球水电产量仅微弱增长0.9%,远低于过去十年2.9%的平均值。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发电同比增长17%,略高于过去十年平均值(16.2%)。风能依旧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大来源,2017年风能提供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量的一半以上。而太阳能则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贡献了近30%的增量。201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量达到创纪录的2500万吨油当量,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净增量的36%,超过美国、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

    6、电力

    2017年全球发电量增长2.8%,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2.7%)基本持平。大部分的增长(94%)来自发展中国家。而OECD国家的需求仅小幅度增长0.6%,主要原因是OECD国家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在过去10年中持续脱钩。

    2017年,可再生能源展现出了强劲增长势头,其提供了全球发电量增量的近一半(49%),其中风电增长17%(163 TWh)、光伏增长35%(114 TWh)。特别是光伏,去年新增装机近100 GW,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了50 GW,这大概等同于欣克利角核电站电力容量的2.5倍。可再生能源强劲增长使其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攀升到了8.4%,较2007年增长了6.1%。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但电力主体来源还是煤炭,其在全球电力中的份额高达38.1%,相当于天然气发电(23.2%)和水电(15.9%)之和。

    图5 1985-2017年全球不同电力资源发电量占比变化态势

相关报告
  • 《BP:全球能源需求依旧旺盛 能源低碳转型道阻且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09
    • 6月11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1F 指出,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的带动下,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强劲增长;受此影响,全球能源相关的碳排放也强劲增长,创下了近7年来的最大增幅。全球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缓慢,与《巴黎气候协定》承诺的发展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能源系统绿色转型任重道远。报告要点如下: 1、概览 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强劲增长2.9%(2017年为2.2%),几乎是过去十年平均值(+1.5%)的两倍,是自2010年以来最快增速。所有能源资源消费均出现增长,而且除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资源的消费增速都超过了过去十年的平均值。其中天然气消费增量最大(+1.67亿吨油当量,同比+5.3%),其次是可再生能源(+7100万吨油当量,+14.5%),石油(+5500万吨油当量,+1.5%)和煤炭(+5300万吨油当量,+1.4%)位列三、四位。就国家而言,中国、美国和印度是去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三国合计增加的能源消费量占到全球增量的近三分之二。其中美国能源消费需求强劲增长了3.5%,占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量的20%,扭转了近10年来下降趋势(过去十年平均增速为-0.4%),创下近30年来的最大增幅,主要原因是去年美国遭受更长的酷暑和严寒季节,导致供暖和制冷的能源需求大幅增长。同期,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增长了4.3%,略高于过去十年平均值(3.9%),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政策大力实施,使得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水泥等)能源消费显著下降;尽管如此,中国依旧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大国,2018年其能源消费增量占到了全球净增量的三成以上(34%)。全球碳排放量在2018年强劲增长了2%,已经连续两年增长,两倍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幅(1%),也是过去七年来最快增速。 从燃料类型来看,2018年石油仍是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高的燃料来源,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33.6%,煤炭消费占比下滑至27.2%,天然气占比上升至23.8%,水电占比6.8%,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增长强劲,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4%,创历史新高(图1)。 图1 1993-2018年全球不同能源资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2、石油 全球石化行业强劲发展势头驱动2018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日均消费增加140万桶,同比增长1.5%,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1.2%)。石油需求上涨驱动力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强劲的石油需求。其中,中国增长最为强劲,达70万桶/日,同比增幅5.3%,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幅(5.1%)。同期印度石油消费需求增长了30万桶/日,同比增幅5.9%,同样高于其过去十年平均5%的增幅。上述两国合计贡献了全球近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费增量。美国是2018年最大的一个意外,其石油消费需求强劲增长了2.5%,达50万桶/日,扭转了过去十年(平均增幅为-0.4%)下降态势。 在供应方面,2018年全球石油生产量增长了221.6万桶/日,同比增幅2.4%,两倍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1.2%)。几乎所有的净增长都来自美国,其2018年的产量大幅增长16.6%达到了创纪录的220万桶/日,比过去十年平均水平(6.7%)的两倍还多,也是迄今为止单个国家录得的最大年增量。同期OPEC组织的石油产量减少了30万桶/日,其中委内瑞拉和伊朗减产最为显著,分别减少60万桶/日和30万桶/日。2018年炼油厂的产量增加了96万桶/日,但少于2017年的增幅(150万桶/日),尽管增幅放缓,但炼油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已攀升至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图2 2016-2018全球石油产量变化态势(左图)和1973-2018单个国家录得最高增产量变化(右图)(单位:百万桶/日) 3、天然气 2018年天然气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量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消费量大幅增长了19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创下自1984年来的最大涨幅。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北美地区(868亿立方米,+9%)、亚太地区(570亿立方米,+7.4%)和中东(261亿立方米,+4.9%)。就国家而言,美国天然气消费增长最为强劲,去年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增长780亿立方米,涨幅超过9.3%,占同期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量的40%。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消费量增长了430亿立方米,同比增幅17.7%。俄罗斯和伊朗分别以230亿立方米(+5.4%)和160亿立方米(+7.4%)位列三、四位。 与消费需求增长类似,2017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也呈现强劲的上涨态势,增加了19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比过去十年平均值(+2.3%)两倍还多。其中,美国的天然气产量飙涨860亿立方米,同比增幅11.5%,成为全球天然气增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单一年份国家录得的年增量最大值;俄罗斯、伊朗和澳大利亚分别以340亿立方米、190亿立方米和170亿立方米分列二到四位。2018年全球LNG供应持续快速扩张,增长了370亿立方米,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澳大利亚(150亿立方米)、美国(110亿立方米)和俄罗斯(90亿立方米)三个国家,合计占到全球LNG供应增长的近95%。得益于上述扩张,全球天然气区域间的贸易量增长了390亿立方米,同比增幅4.3%,比过去10年平均水平2倍还多。2018年,全球天然气已探明可采储量增加了0.7万亿立方米至196.9万亿立方米,其中俄罗斯(38.9万亿立方米)、伊朗(31.9万亿立方米)和卡塔尔(24.7亿立方米)是全球探明储量最多的三个国家。 图3 1993-2018年全球不同地区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4、煤炭 2018年全球煤炭市场进一步复苏,产量和消费量均连续第二年增长。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了5370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4%,是自2013年来最大增幅。亚太地区是消费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中印度消费量增长最多,达3600万吨(+8.7%),其次是中国为1600万吨(+0.9%),两国合计占到全球净增量的近97%。而OECD国家的煤炭消费需求再次下降3160万吨油当量至8.61亿吨,是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连续第5年消费量下滑。 受到中国(8200万吨油当量,+4.7%)和印度尼西亚(5100万吨油当量,+18.9%)煤炭产量增长的驱动,全球煤炭产量大幅增长4.3%(1.6亿吨油当量),创下了2011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截至2018年底,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为1.055万亿吨,主要集中在美国(24%)、俄罗斯(15%)、澳大利亚(14%)和中国(13%)等几个国家。全球煤炭进口量在2018年增长了6.5%,是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18年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4.6%;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煤炭进口国,2018年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25.5%。 图4 1993-2018年全球不同地区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吨) 5、核能与可再生能源 2018年,得益于中国(+18.8%)和日本(+68.7%)核电强劲增长的驱动,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了2.4%,远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幅(-0.4%),使得核电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了4.4%。 得益于欧洲地区水电产量增长(3.1%)的影响,2018年全球水电产量增长3.1%,连续第二年增长。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比增长14.5%,略低于过去十年平均值(16.4%)。风能依旧是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大来源,2018年风能提供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量的45%。而太阳能则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贡献了近40%的增量。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量达到创纪录的3200万吨油当量,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净增量的45%,牢牢占据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国位置。 6、电力 2018年全球发电量增长3.7%,高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2.5%),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美国三个国家,其中仅中国就贡献了一半的净增量。 2018年,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提供了全球发电量增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风电增长12.6%(83.5 TWh)、光伏增长28.9%(87 TWh)。可再生能源强劲增长使其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攀升到了9.3%。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但电力主体来源还是煤炭,其在全球电力中的份额高达37.9%,相当于天然气发电(23.2%)和水电(15.8%)之和。 图5 1986-2018年全球不同电力资源发电量占比变化态势 7、关键矿物 2018年,钴和锂的产量分别增长了13.9%和17.6%,远远超过了近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前者为7.5%,后者为6.6%)。其中钴价格上涨30%,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碳酸锂价格则上涨21%,再创新高。
  • 《IEA: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系统深刻转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
    • 发布时间:2018-01-03
    • 11月14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7》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滑、电气化快速发展、美国页岩革命、中国经济模式转变(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和能源结构日益清洁化正在深刻改变着现有的能源系统和生产消费方式,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带来深远影响。报告采用情景分析法对全球及主要地区到2040年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各行业进行了展望和深度分析,要点如下: (1)全球能源需求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报告新政策情景显示,全球能源消费需求增速已经放缓,但到2040年仍将增长30%,相当于当前中国和印度的能源消费量之和。其中,印度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主要贡献力量,其消费增量将占全球增量近30%,到2040年时,印度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从当前(2016年)的7%上升到 11% ,远低于其在全球人口中18%的预期占比。东南亚则是全球能源消费需求的另一个增长点,其能源需求增速将是中国的2倍。总体而言,亚洲发展中国家是未来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其能源消费增量将占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三分之二,其余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 (2)可再生能源发展强劲,煤炭行业举步维艰 与过去二十五年相比,世界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的煤炭、石油转向了现今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能效。能效提升在减轻能源供应侧压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其没有提升,则终端能源消耗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可再生能源能够满足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40%,而其在电力行业中的爆炸式增长则标志着煤炭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自2000年以来,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了近900GW,但从现在到2040年其装机增量预计仅为400 GW,且大多数增量来自在建的电厂。在没有大规模部署碳捕集与封存设施的情况下,全球煤炭消费将与当前持平。尽管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到2040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到2040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增长45%,工业需求成为最大的增长点。 到2040年,在世界众多国家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成本最低的电力资源,届时其将占到全球电厂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并不局限于电力部门。尽管基数较低,但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制冷和交通领域的使用量预计翻番。例如在巴西,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有望从当前的39%上升到2040年的45%,同期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从9%上升到16%。 (3)电气化大势所趋 在全球各种终端能源消耗形式中,电力正发展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到2040年时,电力将会占到终端能源消费增量的40%,与石油在过去 25 年中所占的份额相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数百万家庭将添置新的电器(智能家电的份额越来越大)和安装制冷系统,意味着电机数量日益增加。新政策情景显示,工业电机系统的电力消耗需求将占到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到2040年,在中国仅仅用于制冷的电力需求就会超过现今日本电力需求总量。随着电力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全球每年将新增4500万电力消费者,但这依然不足以实现2030年电力普及目标。除了在传统应用领域取得增长,电力在供暖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也取得显著进展,使其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到了近25%。受益于行业举措和政策支持(如英、法政府宣布从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车),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从当前的200万辆增加到2040年的2.8亿辆。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到2040年时,中国需要再新建一个与当今美国整个电力系统装机容量相当的电力基础设施,印度则需要增添一个与欧盟电力系统规模相当的电网设施。单靠可再生能源成本削减难以保障电力有效低碳化和稳定的电力供应,需要相应的政策来予以支持。而当前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保障电网建设能够获得充足的投资,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投资流向最符合电力系统发展需求的发电技术中去,以提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数字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运行效率,促进了电力系统的灵活运营,但也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电力网络攻击)。 (4)中国能源革命对全球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迈入全新的阶段,能源政策加大了对电力、天然气和清洁高效数字化技术的关注。过去几十年,以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制成品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让数亿人摆脱贫困(包括能源贫困),但也导致了中国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留下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致使每年将近2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能源革命”、“向污染宣战”、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战略举措,推动能源行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从2000-2012年年均 8%下降到 2012 年以来的年均不足 2%,且该增速将在新政策情景中进一步放缓,到2040年时年均增速将降至 1%,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推出了众多的能效政策法规。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法规,到2040年时,中国终端能源消费将会比现有的预测高出 40%。但即便能效政策持续,到2040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耗仍将会超过欧盟。 中国的能源政策将对全球能源转型起到决定性作用,并有望加速全球向清洁能源系统转型的步伐。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技术出口和对外投资规模是其成为全球低碳转型关键决定因素的背后驱动力。新政策情景下,全球新增的风能和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有三分之一在中国上线,全球超过40%电动汽车投资也发生在中国。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增量的四分之一预计来自中国市场需求,届时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2800亿立方米,成为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市场。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1300万桶/天,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和卡车能效提升,且2040年时将近四分之一的汽车被电动汽车取代,这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全球石油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相反印度石油需求将在2025年后大幅增长。到2040年,中国仍将领跑全球煤炭市场,但其已在2013年达到煤炭需求峰值,届时将下降近15%。 (5)页岩革命引领美国迈向能源出口之路 页岩革命使得美国油气产能大幅提升,这使得美国油气产量比任何其他国家产量都高出50%的水平。美国已经是天然气净出口国,且将在2020年左右成为石油净出口国。从2010到2025年,预计美国致密油产量会增加800万桶/天,这是石油市场发展历史上单个国家石油增产持续时期最长值。自 2008 年后的15年间,美国页岩气产量预计增加6300亿立方米,从而轻松打破以往的天然气产量记录。这种大规模的出口扩张已经北美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掀起了石化行业和其他能源密集型产业投资热潮,重塑着国际能源贸易秩序,挑战现有的能源供应国和商业模式。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时,美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几年之后会成为石油净出口国(但仍是重质原油主要进口国,主要出口产品为轻质原油和精炼产品)。若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额外供应量考虑在内,北美地区将会成为全球原油供应增量最大来源。到2040年,亚洲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到900万桶/天,届时全球70%的石油贸易流向都将指向亚洲。 (6)电动汽车蓬勃发展但石油时代远未结束 到2025年,美国石油产量将占到全球石油供应增量的80%,从而维持近期石油价格下行态势,使得消费者暂时还无法找到停止使用石油的理由。新政策情景显示,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石油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但之后将显著放缓,原因是更高的燃油效率和替代燃料使用降低了汽车的石油使用量。其他行业对石油强劲的需求会促使石油消费保持增长态势,到2040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达到日均1.05亿桶。石油化工行业是石油消费增长最大驱动因素,紧随其后的是卡车货运、航运和船运行业。一旦美国致密油产量在21世纪20年代后期达到峰值,那非欧佩克石油的整体产能则会回落,市场供需平衡就会越来越依赖中东。到2040年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来开发6700亿桶的新石油资源,主要目的是弥补现有油田产量下降产生的供应短缺,而不是满足需求的增长。随着石油供应市场趋紧,石油公司必须转向开发条件更为复杂的新油田项目,而这势必给成本和价格带来持续的上行压力。 美国致密油更大的上涨空间和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步伐将会迫使油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在低位。在低油价情景中,报告预计美国致密油资源会翻番,达到2000多亿桶,大幅提高美国的供应量,而更广泛的数字技术应用则有助于遏制上游成本增长。额外的政策和基础设施支持将会加速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扩张,到2040年预计保有量将达到近9亿辆。但主要产油地区能够经受得住油气利润下滑的挑战,这足以使价格在2040年时保持在50-70美元/桶的范围内。然而,上述的情况也难以扭转目前石油消费的主流趋势。尽管客车市场正在快速转型,但想要让全球石油需求见顶则需要在其他行业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否则,在低油价环境下,消费者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动力来放弃石油使用。与此同时,石油需求预计增长强劲(至少在短期内),但包括2017年在内石油新项目已经连续三年呈现投资疲软态势,而这极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带来新增供应短缺风险。 (7)液化天然气正在塑造全球天然气市场新秩序 新政策情景下,到2040年天然气将占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四分之一,成为继石油后的全球第二大燃料。在中东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扩大天然气使用相对比较简单,特别是在可以替代石油的情况下。在美国,即使没有出台限制煤炭使用的国家政策,到2040年天然气发电都将在电力生产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但预计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量的80%来自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大部分天然气依赖进口,且基础设施往往不够完善。这反映了天然气采用非常契合上述国家的政策重心,因为天然气可以用于供暖、发电和交通运输燃料,但比其他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要少,有助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但天然气面临的竞争格局是异常激烈的,不仅仅是煤炭,还包括可再生能源,因为在一些国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可再生能源成为比天然气更便宜的电力资源,推动燃气发电厂从基荷电厂演变成调峰电厂。此外,能效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天然气使用:到2040年,尽管天然气发电量会增加一半以上,但由于电厂效率提升,电力行业的天然气使用量仅会增长三分之一。 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出口正在加速全球天然气市场转型,催生了天然气市场新秩序的建立,即形成一个灵活性更大、流动性更强、全球化程度更高的新市场。而如何在渡过当前供应充足和低价格时期后,确保天然气依然廉价和安全,对于其未来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到2040年,LNG将占到长途天然气贸易增长的近90%:除了少数例外(如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开辟的新天然气管道),各大新建管道将展开激烈竞争。天然气供应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到2040年,全球LNG工厂数量将会翻一番,主要新增工厂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其次是俄罗斯、卡塔尔、莫桑比克和加拿大。价格形成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天然气来源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依赖石油指数。由于目的地选择灵活性,定价以配送枢纽为基础,有现货可供选择,使得美国的LNG成为了全球天然气市场变革的潜在催化剂。尽管变革步伐和方向上的不确定性会阻碍新投资进入,且在21世纪20年代存在天然气市场硬着陆的风险,但天然气新秩序建立有助于保障天然气安全。从长远来看,规模更大和流动性更强的LNG市场可以抵消能源系统其他环节灵活性降低带来的问题(例如,由于燃煤电厂退役,一些国家的燃料转换能力会降低)。到2040年,预计主要LNG进口国家/地区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把进口水平提高10%,比当前的欧洲、日本和韩国所需要的时间少一周。 (8)能源普及、污染控制和减排目标尚未实现 当前电力普及仍未实现,而扩大清洁烹饪设施的使用范围更具挑战。但积极迹象已经显现:自2012年以来,每年新增1亿多人获得电力供应,而2000到 2012年这一数值仅为6000万。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进步尤为显着,且在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电气化普及率增幅首次超过人口增幅。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新政策情景中,到2030年仍将有约6.75亿人(其中90%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当前是11亿)无法获得电力服务(当前是11亿),23亿人继续依赖生物质、煤炭和煤油进行烹饪(当前是28亿)。这些非清洁燃料的使用过程产生的空气污染每年导致280万人过早死亡。 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报告预计全球所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会有所下降,但其对健康的影响依然严重。许多工业化社会的老龄化人口变得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城市化也会增加与交通污染物接触几率。尽管污染控制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并且能效提升减少了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但在新政策情景下,到2040年,室外空气污染造成的全球过早死亡人数依旧会从现在的300万人增加到400万人。 尽管近两年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新政策情景下,到2040年排放仍将有所增加。虽然目前取得的减排成果远不足以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问题,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新政策情景下,2040年的碳排放量将比去年报告预计值少6亿吨(去年是363亿吨,今年是357亿吨)。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将达到峰值(92亿吨,略高于当前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2040年,尽管全球GDP将上涨125%、电力需求将增长60%,但电力相关的碳排放仅会小幅增加5%。然而,其他行业无法跟上电力部门的变化速度:交通运输行业产生的碳排放将在2040年赶上燃煤发电厂,工业碳排放也将大幅增加20%。 (9)采用综合方法缩小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差距 可持续发展情景提供了一个综合方法,以实现一系列对于可持续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能源相关目标:气候稳定、空气清新、现代能源服务广泛普及和能源安全风险的降低。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及早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随后迅速下降,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 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低碳能源在2040年的能源结构中份额将翻番,达到40%,各种提升能效方法被采用,煤炭需求下滑,此后不久石油消费量也将达到峰值。到2040年,电力行业基本实现低碳化,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贡献超过60%)、核能(15%)以及碳捕获和封存(6%),且这一技术在减少工业部门排放方面可以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电动汽车成为主流,但运输行业的脱碳还需要更为严格的效率措施,特别是公路货运。在这种情景下,能够实现或者超越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确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目标;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是推动低碳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机制。要想获得经济高效的结果,就要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政策和市场框架——尤其是在居民生活领域。将高效电器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相结合,从而在扩大电力普及和清洁炊事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网难以覆盖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 (11)天然气有助于能源系统转型 随着石油和煤炭需求回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强劲增长,天然气成为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全球最大的单一燃料。确保天然气利用带来清新气候效益取决于可靠的行动,以尽量减少甲烷泄漏到大气中。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增长近20%,到2040年仍将维持在这一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的贡献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差异很大。在严重依赖煤炭的能源系统(如中国和印度),在缺乏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一些工业部门),或者在整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时需要保持电力季节性灵活性的情况下,天然气将发挥关键作用。加强行动力度,解决石油和天然气价值链上的甲烷泄漏是提升天然气环保形象的关键所在:这些排放量不仅是唯一的人为甲烷排放,且减少这些排放的花销是最低的。IEA首次对全球每年减少约7600万吨甲烷排放量的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排放量的40%-50%可以在没有净增成本的情况下得到削减,因为所捕获的甲烷价值可以抵消实施减排措施的费用。上述的措施在新政策情景中对限制全球气候升温的影响与关闭中国燃煤电厂的效果相当。 (12)在政策指引下,投资有助于书写能源未来新篇章 全球能源系统大规模转型正在深刻影响能源未来投资前景。在新政策情景中,电力投资占到能源供应总投资的近一半,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则占到近三分之二,比近年来占比 40%的平均水平会有上升。在新政策情景中,在能源供应侧和终端消费的投资累计将会达到 60 万亿美元;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则会达到 69 万亿美元,清洁能源技术和能效的投资占比都会不断增加。但是油气上游投资仍然是安全能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即便是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的碳约束条件下也是如此。保持正确的定价信号和政策框架包括逐步取消造成化石燃料浪费性消费的补贴政策。与社区、市政和私营部门倡议一样,精心设计的政策仍是追求更加美好能源未来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