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从挖矿卖土到“点土成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6
  • “作为世界稀土原料生产大国、功能材料生产大国,我们还不是稀土高端应用强国,我们的优势在于以稀土原料和稀土功能材料作为出发点延伸产业应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如是强调。

    作为全国唯一以稀土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稀土高新区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科研力量,稀土企业由2015年的79家发展到2018年的111家,形成了永磁等五条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速达30%以上,稀土永磁、抛光、储氢三大新材料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2700吨、1.28万吨,稀土抛光材料和储氢材料产量均位居国内第一。

    自我突破,在改革中实现质变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稀土矿床之父何作霖,通过严谨的科学考察论证,确定了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首位。

    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之前,被誉为“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的稀土一直被以原料的形式低价出口,稀土大国期待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心尤为迫切。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就在这一年,担负稀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使命的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运而生。

    几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稀土高新区充分运用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出台的系列扶持政策,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盯技术革新与应用市场,倾全力打造“中国磁谷”,使我国北方轻稀土产业步入了健康良性发展的新阶段。到2017年,内蒙古稀土新材料和应用产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开采和冶炼分离产业产值,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产业实现了新突破。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强调:“稀土是高端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材料,稀土价值的实现,最终要通过终端市场的应用来体现,要真正推进稀土产业发展,必须发展新材料及终端产品。”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全力做大做强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合金五条产业链,全面发展稀土钢、稀土铝等“稀土+产业”及下游深加工,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5%以上,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占全市稀土产业的比重达到51%……稀土高新区也用这样一组优异的成绩,步入了从“挖土卖土”到“点土成金”的新时代。

    授人以渔,打通产业上下游

    在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一条5000吨的电镀生产线正在飞速运转。这是钕铁硼电镀材料的最后一道工序。

    “随着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基地的建设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稀土后加工的诸多难题都已迎刃而解,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同期增长17%左右,”公司董事长靳树森说,“在高新区里,我们公司的发展是插上了翅膀的。”

    稀土产业能不能发展好,关键是能否在磁材料和磁应用领域做好文章。然而,没有永磁材料领域高新企业的参与和产业的带动,曾经是稀土高新区的痛处。

    2016年,稀土高新区总投资10亿元为稀土企业们量身定制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先后引进磁材后加工项目27个,打通了磁材的后加工瓶颈。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董事长宣敦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除了金山磁材,基地还有北方节能、天和磁材、英思特稀磁等7家企业正式投产,45栋标准生产车间基本都有了入驻意向,开发区内的稀土磁材料产业,已经形成创新创业集群式发展的态势。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宣敦敦面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我们还制定了《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供应链金融计划》,有效带动园区企业经济发展,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促进园区企业与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开放创新,产品秀出“高新范儿”

    离开稀土提取分离和制造技术,“工业维生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核心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开放创新是最好的方法。

    稀土高新区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中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加快了与国内外顶尖科技和人才的对接,助力稀土储氢、抛光材料产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通过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大两大新型科研院所与包头本地稀土企业的技术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联合攻关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等一系列措施,稀土高新区的一批稀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得到发展壮大。

    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项目中,主航站楼钢架结构近八成的无缝钢管来自包钢,国内在建的青岛机场、浦东机场、南京奥体馆等项目也都使用了包钢的产品,而这些都是钢里加点“土”的成功应用。

    除了往钢里加点“土”,这种神奇的“土”竟然还被加到了口红里!

    “今年8月,世界首条10吨级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示范线正式点火热炉,标志着国内全新着色剂产品正式进入生产阶段。”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告诉记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在攻克了温和条件下稀土氧化物脱氧加硫关键科学问题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合作,制作出世界首批无毒的稀土颜料口红产品,让稀土硫化物着色剂在化妆品领域实现了应用。

    在稀土高新区,随着稀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还涌现出了更多的“吸睛”亮点——金蒙汇磁、恒宇磁源等公司的产品在同行业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稀宝医疗成功推出国内首台移动磁共振诊疗车驰影A30,其车载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鹊飞救远程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属世界首创;希捷环保的稀土基烟气无毒脱硝催化剂、稀土研究院的PVC稀土复合热稳定剂等项目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

    “面对稀土产业多年来的低迷发展态势,在新时期,我们始终不断优化区内政策环境,降低稀土企业生产成本,依靠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来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凭借大量核心技术推动现代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我们稀土高新区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术产业局张艳苹总结说。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11/06/content_727927.shtml
相关报告
  • 《包头稀土高新区:硬科技助力新材料加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28
    • 日前,包头稀土高新区的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传出好消息,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包头市英力特表面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已完成对接,就真空镀膜技术达成一致,即将打造高端自动化镀膜厂房。   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2016年开始陆续投产,如全部投产,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利税将达20亿元以上,对提高稀土新材料全国市场占有率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来,稀土高新区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在企业管理支持、生产技术工艺攻坚克难上做足文章,确保稀土新材料加工产业始终为区内特色主导产业。   无电镀 不高端   过去,形成我国“挖土卖土”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稀土产品无法电镀。“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如果不电镀,不加上一层防腐膜的话,‘延伸稀土终端产业链’就是一句空话。”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资产管理部部长周煦初说道。   据了解,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有提高金属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在金山磁材的电镀生产线上,一块绿色、有20个钩子的板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技术负责人王志强介绍:“这是我们用于挂镀的挂具,根据终端产品要求,这些钩子上会搭着圆饼状或圆柱状等不同形状的稀土零件,电镀之后的成品主要用于风电行业,目前我们有4条这样的生产线,具备4000吨生产能力。”   王志强介绍,金山磁材于2016年入驻基地A1栋厂房。目前,根据客户不同要求,金山磁材建立了镀锌线、镀锡线、镀镍线、电泳线等生产线,产品可满足手机配件、电机片和风电产品的相关要求,尤其是成功掌握在有色金属基体上再电泳的技术之后,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稀土磁能材料加工基地,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工艺上的突破也比比皆是。“电镀的工艺大致分为前处理、电镀过程、后处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如果控制不好的话,都会影响镀层与磁体的结合力。”位于基地A3栋厂房的某新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许宝文说道。   在电镀开始前,往往需要对稀土毛坯实施倒角工序以磨平它的棱角。“正值8月,温度高、湿度大,如果倒角倒不好的话,很容易对毛坯表面造成腐蚀,尤其是倒角液不清洁的话,腐蚀更重。”许宝文说,以前倒角液总是重复利用,倒角过上一批产品的液体会对下一批产品产生影响,为此,他们设计了一套倒角液自动过滤系统,通过一个压缩机,就可以保证每次从水管中流出的液体都是清洁的,这个系统已经申请专利。   目前,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总体规划占地面积371亩,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总体建筑面积约23.18万平方米,标准电镀生产车间23栋,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毕。目前,基地已入驻电镀企业12家,使用厂房15栋。   全配套 绿色化   在位于基地内的金山磁材厂房1楼,记者看到了10个废水罐,上标“含镍”“含铜”“含镉”等字样,“电镀也是污染行业,废水罐上的标记说明其中都是电镀之后的废水。这种水处理起来很费劲,需要单独建立工厂,上设备,投资在千万以上。”王志强说道。   北方节能环保公司与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内蒙古一机集团通力合作,共同成立了内蒙古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节能),“作为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理规范的编制单位,我们具备国内一流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和工程经验。”北方节能车间主任王磊说道,废水处理设计规模为达标排放部分2800吨/天,含铬废水零排放部分300吨/天,纯水制备设计规模为1000吨/天。   “入驻企业排放的废水都由专门的管道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由北方节能处理,目前,处理废水的收费为45元/吨,真正为企业带来了实惠。”周煦初说道。   在包头汇众磁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众)厂房内,记者看到了冷热冲击箱、万能试验机等设备。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业务管理科负责人金振军说:“为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限,我们将设备专门设置在厂房内。此外,在公司生产线试投产前后,我们可及时为企业提供电镀液、厚度、湿热试验等数据,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每年预计可为汇众节省设备及人员投入约50万元。”   据悉,基地结合产业及企业发展实际,建设了稀土永磁表面覆盖层及电镀液检测实验室,为基地电镀企业提供从原辅料、中间质量控制、成品检测到污染物排放监测全链条的技术服务,以及提供行业生产标准、技术文献查新与下载、标准化建设等,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自身产品质量等相关问题,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与费用,使检测更加快捷、方便、高效,提高了基地的服务水平。   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负责人宣敦敦向记者表示:“目前基地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集聚、新兴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成熟的生产工艺,完善的生产加工设施和年轻精干的管理团队,始终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促进包头稀土新材料节节生长、不断壮大。”
  • 《包头稀土高新区聚孵化器集群发挥最大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7-09
    • 包头稀土高新区现已建成面向不同创业人群和满足不同创业需求的各类孵化载体2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4家。   近日,由于机架内一个多路输出开关电源模块故障,让包头市固阳县医院一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生产的16排CT机无法正常工作。“按照经验,只能换,该模块的售价是7万元。但是我们经过诊断问题,更换损坏元件,再复原电源,材料费用大大降低。”包头市稀宝运维医疗技术团队负责人侯毅对记者说。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有很多像稀宝运维这样的科技研发团队,他们执着地在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而努力着。   从技术到成果,再从成果到产品,高质量的技术要转化为高效益的产出,需要成熟的孵化平台。“我区产业类别多,所以单一孵化器无法满足不同行业对于服务的不同需求,如何才能分门别类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孵化器集群就是答案。”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宏杰分析道。   打破垄断 医疗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   而眼下,大型医疗设备的芯片级维修就是现实困难。国外企业对核心技术高度保密,即使是GPS(GE、飞利浦、西门子,被誉为世界医疗器械领域的三巨头)原厂培训的中国员工也没有机会接触到电路图和设计、采购渠道,所有内容都需要自己摸索比对,“虽然打破垄断的长路漫漫,但是我们依旧一往无前。”侯毅说。   2018年1月成立的稀宝运维,凭借着这股冲劲,全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两个系统”,尤其O2O全流程维修管理平台“云医管家”更是全国首创,独创的AI智能监控系统,配合快速的专家上门服务,为医院提供了全流程、大数据、智能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稀土高新区内的北方稀土医疗产业基地内,科技企业通过自建孵化器,利用自身的资金、服务、技术、市场渠道等参与创新企业培育,从而形成创新集群,走出了一条创新企业“独木成林”之路。   北方稀土全面推进稀土医疗项目,结合区域医疗产业政策,依托稀土资源优势,通过轻资产合作方式,引进投资者,建设医疗器械标准厂房,以轻资产运营方式吸引医疗器械企业入驻基地合作经营,产销高端大型医疗器械,全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综合医疗产业基地。“我们就是看到这些专业配套设施才来这里落户。”侯毅对记者说道。   据悉,现在北方稀土医疗产业基地已有稀宝医疗、稀宝迈谱锡及稀宝通用三家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稀宝医疗,其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磁共振诊疗车,2019年,自销磁共振成像仪43台,同比增长230%,创历史最高。   协同创新 科技企业孵化如火如荼   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支持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实体,共同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产学研结合联动,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目前,科技企业面临着共同的资源缺乏、技术不精、信息不对称等创业风险,加强协同创新,有利于各种知识信息的共享,产生出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   近几年,位于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包头市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中国科学院宁波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制出一款稀土永磁磁化器产品。   据介绍,一些经常与水直接接触的容器用久了,内壁会长出一层厚厚的水垢。稀土永磁磁化器可以使普通水变为磁化水,水中溶解盐类的正负离子(垢分子)被单个水分子包围,使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物的针状结晶改变为粒状结晶体,相互黏附与聚积特性受到了破坏,从而在受热面或管道壁上不能结硬垢,粒状结晶体则随排污孔排出,同时由于水分子偶极距增大,使其与盐类正负离子吸引力增大,使受热炉壁、管壁上原有的日垢逐渐开裂、疏松、自行脱落。   “在不改变水原有化学成分的条件下,使水中矿物质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能阻垢、除垢、杀菌、灭藻,可完全替代传统的离子交换水处理器,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和维护成本。”该企业研发团队负责人仇丽华解释道。   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科技孵化器内,他们都积极筹划产业、学校、科研机构、金融、科技服务五位一体的产学研新模式,搭建合作的平台,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建立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开展产学研攻关等方式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促成科技企业“小升规”。   “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引导下,我们通过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吸收引进人才,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已形成12人专业研发团队。”仇丽华介绍说,目前,新达科技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对应的“节能减排智能化系统管理方案”、各类节能控制产品、收费控制管理软件及无线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先后获得专利、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20余项。   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累计孵化、引进项目29个,建立中试线15条,高纯氧化铝、稀土永磁伺服电机等一批重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2019年,稀土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16家,科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完善服务 做好各类孵化器保障工作   “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的内涵可以界定为,由众多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的含有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生存与成长所需的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支持体系等组成的网格化系统。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陈宏杰分析道。   据陈宏杰介绍,稀土高新区现已建成面向不同创业人群和满足不同创业需求的各类孵化载体2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4家,在包头市乃至自治区均名列前茅。   孵化器的数量不少,且各有不同特点,在这其中,如何发挥好政府的积极作用,里面的门道不少。   为激发孵化器活力,稀土高新区向各类孵化器抛出“绣球”,2019年,组织认定10家高新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向8家孵化器发放奖补资金233万元,为2家孵化器在孵企业发放房租补贴2.5万元。   让“看得见的手”发挥最大作用,本身就要求全力做好各类孵化器的服务保障工作。稀土高新区组织修订了《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中的部分条款。协调包头市公交集团调整公交线路,为大学园区企业增设了4站点14班次公交专线;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为5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租房补贴6万元。组织开展孵化器运营、股权管理、高企认定等专题培训10余次,满足企业多样化学习需求。   此外,稀土高新区还频繁召开银企对接会、项目路演会等投融资交流会,帮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内蒙古哈木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获得了贷款额度。   2020年,稀土高新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上限企业5家;新引进各类人才20名,新增专利80项;培育认定社会力量创办的孵化器2家、新增2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引进企业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