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发癌症基因检查新方式》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3
  •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3日报道,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院将自6月底启动癌症基因组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癌症患者的基因以使用最佳治疗药物。该医院开发检查癌症相关基因的新技术,将把费用控制在几万日元水平,降至现在的1/10以下。临床研究将以在该医院接受过癌症手术的患者为对象,在3年后确认有效性。

    该医院的特聘教授西原广史等人开发出了名为“Precision Rapid”(精准快速)的检查方式,可以检查与癌症相关的160种基因的变异情况。以往只能同时检查3个人的癌症基因,但引进大型设备之后,一次可以检查约100人。该方式将推动基因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大幅降低成本。

    该医院每年进行约4000例癌症手术,在今后3年时间里,将以1.2万人为对象,免费实施临床研究。医院将建立不分癌症种类、积累患者癌变组织与基因数据等的跨脏器生物样本库(biobank),以推动癌症治疗和新药研发。如果确认检查方法的有效性,将转为保险治疗(即由保险承担部分费用的医疗)。

    日本政府自4月起,以11所设施的核心医院为中心,启动了癌症基因组医疗。不过,能接受基因检查的患者仅限于已没有治疗手段的中期癌症和稀有癌症等的患者,费用也达到约50~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9~5.8万元),非常昂贵。

    庆应义塾大学的临床研究以4月1日以后在该院接受癌症手术的患者为对象。如果进入保险治疗,成本将仅为几万日元,大幅降低。西原教授表示,“准确度可能会稍微降低,但通过大幅降低检查费用,从癌症早期阶段检查基因变异成为可能,能够为将来的治疗做好准备”。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2439.html
相关报告
  • 《利用脑瘤对胆固醇的需求开发癌症治疗新方法》

    • 来源专题:肿瘤生物治疗
    • 发布时间:2016-10-16
    • 2016年10月15日/生物谷BIOON/--最近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成胶质细胞瘤的一个代谢弱点,并在研究中揭示了如何利用这个弱点开发潜在治疗方法。成胶质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强并且不可治愈的脑癌类型。研究人员发现成胶质细胞瘤细胞向细胞内转入大量胆固醇以维持细胞存活,可以利用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分子特异且有效地削弱这一维持癌细胞存活的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 目前开发的许多靶向治疗方法几乎无法穿过血脑屏障,药物剂量低,经常引起肿瘤产生药物抵抗。因此找到能够克服上述困难的新药物和新治疗策略成为治疗成胶质细胞瘤的重要挑战。脑部对胆固醇调节的独特机制似乎是寻找新靶点的一个好的方向。 机体大约20%的胆固醇位于脑部,但脑部的胆固醇并非来自脑外器官。一类叫做星形胶质细胞的脑细胞合成了脑部的大部分胆固醇,胆固醇是细胞膜和神经纤维绝缘层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许多信号分子的合成原料。 研究人员发现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特别依赖转运到细胞内的胆固醇,肿瘤细胞无法自身合成胆固醇,但同时又需要大量胆固醇满足细胞扩增的需要。癌细胞会通过关闭转运控制机制保证能够一直得到胆固醇供应。 当正常细胞获得足够胆固醇,会将一部分胆固醇变成羟固醇,这些分子能够激活细胞核内一种叫做LXR的受体分子,帮助阻止胆固醇的摄取。而对于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来说,这种机制受到完全破坏,成胶质细胞瘤细胞会抑制羟固醇的合成,保证LXR受体分子处于失活状态。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LXR-623的试验性代谢疾病候选药物能够激活LXR受体分子,这种药物还可以轻易通过小鼠的血脑屏障。研究人员在人源异种移植的成胶质细胞瘤小鼠模型上检测了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阻断成胶质细胞瘤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入能够引起癌细胞死亡,肿瘤也出现显著萎缩,小鼠模型的生存时间也得到延长。除此之外,LXR-623这种药物对星形胶质细胞和身体其他组织的不良作用也很小。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治疗策略有望对这种不可治愈疾病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 《Cell:干扰氮代谢过程或会促进癌症发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19
    • 氮(Nitrogen)是人体所有蛋白质、RNA和DNA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癌变的肿瘤对氮的需求也非常贪婪,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很多癌症中,癌症患者机体中的氮代谢都被改变了,其能在体液中产生一种可检测到的变化,并且导致癌症组织中出现新的突变,相关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方法来对癌症进行早期检测,并且有效预测患者接受免疫疗法的成功率。 当机体利用氮时,这些氮来自于肝脏中一系列生化反应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尿素),该过程称之为尿素循环,由于这种循环过程,机体的尿素会被排出到血液中,随后通过尿液被排出体外。此前研究中,研究者Ayelet Erez发现,在很多癌变肿瘤中,尿素循环中的一种特殊酶类会处于失活状态,从而就会增加氮的利用用来合成嘧啶,进而支持癌细胞RNA和DNA的合成以及癌症的进展。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尿素循环额外的酶类中鉴别出了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能够增加用来合成嘧啶的含氮化合物的可用性,而这些改变最终会增加肿瘤中嘧啶的水平,并且促进癌症发生突变。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小鼠机体结肠癌肿瘤中尿素循环酶的表达进行了改变,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这些小鼠血液中尿素水平下降了,而且研究者还在这些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嘧啶的存在,随后研究人员调查了100名癌症患儿的医疗记录来检查其机体的尿素水平,结果表明,相比同龄健康儿童而言,在这些患儿入院时其机体血液中的尿素水平下降了。 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和肿瘤中尿素循环的失调会导致氮相关标志物的产生,从而帮助癌症的早期发现,未来的检测可能依赖于研究人员对个体血液中尿素水平及尿液中嘧啶水平的评分,以此来发出癌症是否在机体中潜伏的警报。研究者Erez说道,标准的实验室检测常常会测定血液中高水平的尿素,但如今我们却发现,较低水平的尿素也能表现出一些问题,癌变细胞并不会浪费任何东西,其会尽可能多地利用氮,而不是像正常细胞那样以尿素的形式来处理氮。 此外,当对癌症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还发现,尿素循环的失调在很多癌症类型中非常普遍,而且其常常会伴随特殊的突变发生,而这些突变或许源于嘧啶合成水平的增加。这些嘧啶相关的突变常常是一把双刃剑,从一方面来讲,其会促进癌症恶化,减少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同时又会产生特殊的蛋白片段来让肿瘤对机体免疫系统更加敏感。因此,携带失调尿素循环的肿瘤常常会对免疫疗法更加敏感,即患者机体的免疫机制能有效检测并且清除肿瘤。 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研究后,研究者发现,那些具有失调尿素循环酶类特性的肿瘤常常对免疫疗法反应更为敏感,当研究人员诱导小鼠机体肿瘤尿素循环酶类发生失调后,他们发现,相比携带相同完整酶类活性的肿瘤而言,肿瘤中尿素循环酶类失调的小鼠能够对免疫疗法反应更好。如果研究人员在动物和人类机体的大规模研究中证实上述结果的话,其或有望帮助开发一种新型检测技术来评估基于组织病理染色的免疫疗法治疗的成功率,而不是更复杂的基因组分析,肿瘤组织中尿素酶类水平表达的失调也就表明,这些患者更容易对免疫疗法产生反应。 最后研究者表示,另外一个值得探索领域就是,在进行免疫疗法之前对肿瘤进行遗传修饰是否能够诱导上述失调过程,从而增加疗法的有效性;这种操作就包括有意地干扰肿瘤的尿素循环,这种干扰会在蛋白质中产生嘧啶相关的突变,从而帮助机体免疫系统有效识别并且破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