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化学驱先导试验技术 阶段增油超万吨》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24
  • 截至2月20日,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曙三区化学驱先导试验已经完成转驱的6个井组平稳生产860天,实施注聚17.1万立方米,井组综合含水率平均下降5.5%,对比转驱前阶段增油1.25万吨,转驱后的降水增油效果喜人。   转换开发方式是曙光老油田增添上产后劲的有效措施。目前实施的SAGD、火驱等方式转换,皆取得较好效果。曙光采油厂项目负责人杨洋介绍,这个厂在曙三区先导试验的6个井组于2017年年底完成转驱,但全部为单点橇装配聚工艺,与母站集中配聚工艺相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因素多、黏度差异大的问题,加之关键环节参数控制及水质波动等影响,导致出现转驱初期地面配聚黏度偏低,井组发生聚窜、含水大幅波动等问题。   技术人员围绕“保黏”开展技术攻关,从工艺参数摸索、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来水分质分输、改造变频设备、强化配药流程、实时水质及黏度监测等手段,多管齐下,确保地面配聚黏度达标。   技术人员根据井组注聚及生产情况,对注采参数进行动态调控,最大限度防止聚合物局部窜进,保持生产井含水保持平稳。目前,化学驱先导试验井组生产平稳,对比转驱前日均增产12.8吨,含水率下降9.4%,取得了良好的聚驱效果,在工艺技术、现场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后续扩大转驱规模奠定了基础。

相关报告
  • 《辽河油田SAGD采收率达到70%》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12-08
    • 截至目前,通过自创SAGD驱泄复合开发技术,辽河油田已逐渐掌握了SAGD全过程调控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出17口百吨井,将SAGD采收率从60%提升至70%。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稠油所SAGD项目组负责人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SAGD采收率在60%到70%,辽河油田SAGD采收率达到70%,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辽河油田自2005年开展先导试验,经过十几年努力,形成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8项成熟应用配套技术,突破了SAGD应用油藏埋深界限,为世界SAGD开发技术拓宽了应用渠道。但随着SAGD开发深入,蒸汽利用率低、提高采收率难等问题凸显,迫切需要技术再升级,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确保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近年来,辽河油田自创SAGD驱泄复合开发技术。这项技术揭示了夹层下部重力泄油,上部蒸汽驱替复合机理,创新提出直井+水平井驱泄井网、直井辅助双水平井驱泄复合井网,使储量动用程度提高20%,泄油空间增加15%,实现隔夹层发育油藏SAGD开发,实施连续油层厚度界限由20米降至12米。这项技术首次实现400万节点全油藏热采数值模拟,更加真实地展现油藏的开采过程,形成了腾空间、降压力、热连通、高干度、防闪蒸、控压差、等注采、匀动用“二十四字”调控理念,修正了产量预测公式,实现SAGD采收率由“十一五”期间的60%提高到70%。馆平58井组是一个双水平井组,针对物性夹层影响蒸汽腔扩展问题,技术人员对低物性段油藏实施改造,首次采用直井辅助注汽技术,提高注汽井段与物性夹层的接触面积,蒸汽腔扩展范围增大,形成有效泄油通道,实现直井辅助双水平井驱泄复合井组开发,促进产量有效提升。目前,辽河油田SAGD已处于稳定泄油阶段,已从最初的先导试验区的4个井组,发展到目前的72个试验井组。
  • 《辽河油田“超临界注汽”解封难采稠油》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7-10
    • 截至5月底,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采用超临界蒸汽吞吐技术投产的茨12-155j井、茨12-156井,产量分别是同类油藏常规投产方式的5倍和10倍。目前,这个厂正在组织新锅炉,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  作为我国最大稠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不断探索稠油热采前沿技术,实现稳产从资源接替到技术接替。目前,蒸汽吞吐仍是辽河稠油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但一些区块由于油藏物性较差,常规锅炉无法注入蒸汽。为更好地动用难采储量,科研人员将目光转移到锅炉上。  所谓超临界锅炉,就是将水的温度、压强升高到临界点以上,当因高温膨胀水的密度和因高压被压缩的蒸汽密度正好相同时,水就成为一种不同于气态、液态、固态的新流体态——超临界水。超临界水既具有蒸汽的黏度和扩散速度,对稠油的降黏效果非常好,又具有水的密度和溶解能力,本身就有一定压力。  “无论现在的稳产增产,还是将来的增储扩边,超临界技术都是我们必须跨越的一步。”辽河高升采油厂副厂长潘建华说。2014年开始,辽河油田率先在高升采油厂开展超临界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超临界注汽锅炉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后,单井峰值产油增油效果明显。高升采油厂今年已实施的18口井,阶段增油781.5吨。  在实施这项新技术试验过程中,科研人员按照“高效井优先、兼顾扩边试验”的工作思路,优化措施选井和运行安排,提升高效井生产时率。在选井方面,优选超临界注汽效果好的油井进行注汽;在注入参数设计上,根据油层厚度、物性对每口井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注汽成本。同时,研制出专用伸缩管和热敏密封器,优选配套化学措施,减少药剂用量,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