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奥密克戎新特性或将加速新冠流行终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4
  • 天花疫苗的发明,使得天花成为人类历史第一个被彻底消灭在地球上的病毒。人类与天花的斗争史可以说是活着的免疫学史,见证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从爱德华琴纳发现挤奶女工不会感染天花,到天花病毒的成功消灭,主要得益于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机制被发现:交叉免疫保护。通俗来说,就是一种病原引起的免疫保护力可以同时产生对另外一种相似的病原的抵抗力。自此,科学利用交叉免疫保护机制成为我们设计疫苗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今肆虐全球的新冠毒株奥密克戎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类似的机制呢?我们能否利用其来对抗未来的新冠流行呢?

     

    最新一期的Nature给出了答案!

     

    5月18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格莱斯顿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梅兰妮·奥特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Limited cross-variant immunity from SARS-CoV-2 Omicron without vaccination》,该研究表明未接种疫苗者在奥密克戎感染时只能产生有限的交叉免疫保护,且其效果低于新冠德尔塔株,并无法针对其他变种产生有效的交叉保护力。但是,其能够增强已接种疫苗的保护力来产生广泛的交叉免疫保护。这一结果表明奥密克戎(Omicron)或许正在加速结束新冠大流行。

    奥密克戎的变异性无需多言,先前已经文章中已经介绍过,感兴趣的可以翻翻近期的几篇相关推文。Nature:奥密克戎不断进化新亚型,免疫逃逸更强,造成新一波流行;为何新冠如此“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新冠变种BA.5:我狠起来连我自己都打!

     


    目前,研究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已有感染抗体、疫苗和单抗治疗无效增加了奥密克戎突破感染(指在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4天后接种者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和再感染的风险。

     

    因此,正确评估奥密克戎感染诱导的免疫力强弱以及其对其他新冠变种毒株的交叉免疫保护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作者使用WA1、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三个毒株在小鼠模型上进行了鼻腔攻毒实验,7天后检测体温、体重等感染指标。结果发现奥密克戎在三者中引起的感染最轻微(体重不变、体温略增加)。此外,在感染5天后,WA1和德尔塔攻毒组小鼠都出现了明显的抱团和精神萎靡等症状,而奥密克戎组则正常。在7天时,100%的WA1组小鼠和60%的德尔塔组小鼠到达实验终点,而奥密克戎组则正常存活。再次证明奥密克戎的轻症特点。

    进一步地,为了评估奥密克戎病毒的复制动力学特征,作者对呼吸道和肺脏中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及其RNA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两个组织中,奥密克戎都表现出较低的复制水平和较少的感染性病毒颗粒。

    已有研究表明新冠感染会产生严重的T细胞耗竭和细胞因子风暴。因此,作者又对感染后小鼠的细胞因子表达和T细胞表型进行了评估。与WA1和德尔塔感染相比,奥密克戎感染早期诱导产生更低水平的CXCL10和CCL2。尽管细胞因子IL1α在三组间没有差异,但是奥密克戎组显示出一个更低表达的发展趋势。在对感染晚期的实验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奥密克戎产生的低炎性和低耗竭性T细胞激活可能与奥密克戎产生轻症和较低病毒复制数相关。

    最后,作者对不同毒株间的中和抗体水平进行了评估。在WA1、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三个毒株感染7天后收集血清,通过空斑实验测试了其对WA1、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中和效果。结果发现奥密克戎组血清仅对奥密克戎有中和效果,其他各组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反应。这可能是与奥密克戎的高度突变的S蛋白以及其较低的病毒复制水平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WA1毒株和德尔塔具有相似的复制和引起炎症风暴的能力,但是其交叉免疫水平显著不同,这说明S蛋白的突变对交叉免疫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作者又使用10名感染奥密克戎后恢复的患者血清重复了上述实验,结果与小鼠模型的类似。有趣的是,在接种疫苗后感染的奥密克戎患者血清对所有毒株都表现出较高的中和效率,其水平高于辉瑞三针疫苗接种者的抗体中和水平。这些结果说明奥密克戎感染可能增强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从而产生一种“混合免疫”的方式,不仅针对奥密克戎,也能对其他新冠变种产生有效抵抗力。

     

    文章最后,我们用通俗语言的来做个总结:没有接种疫苗者,感染奥密克戎不能刺激交叉免疫保护;而已经接种疫苗者在再次感染后可以产生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这些结果为我们设计交叉型的多价疫苗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Suryawanshi, R.K., Chen, I.P., Ma, T. et al. Limited cross-variant immunity from SARS-CoV-2 Omicron without vaccination. Nature (2022).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17de27680a6.html
相关报告
  • 《奥密克戎会终结新冠全球大流行吗?看看专家怎么说》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0
    •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在南非发现的新冠病毒新变异株 B.1.1.529 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并列为受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即风险等级最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此后,奥密克戎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各地,并导致了新一轮大流行。 2021年12月23日,Nature 同期发表5篇论文,表明奥密克戎存在的大量突变导致其免疫逃逸大大提高,现有的疫苗和中和抗体防护效果显着下降。 2022年1月22日,Nature 同期发表2篇论文,发现奥密克戎在临床前啮齿动物模型中的感染和致病能力有所下降。 临床上实际观察到的结果也表明,奥密克戎感染后重症比例较之前的新冠毒株和突变株更低。这表明奥密克戎更为温和,因此有一种声音是奥密克戎的大规模传播有助于终结新冠大流行。 日前,Nature 发布一篇题为:Will Omicron end the pandemic? Here’s what experts say 的专家访谈文章,讨论奥密克戎是否会终结新冠大流行。 2022年1月11日,也就是首次报道奥密克戎仅七周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警告说:全球范围内将出现一场从西向东的奥密克戎感染“浪潮”。此时,欧洲和中亚的53个国家中已有50个国家报告出现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最近几周,欧美国家已经感受到了奥密克戎感染浪潮的威力,例如英国,1月初达到了每天新增16万例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峰值。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超过了之前所有新冠突变株,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WHO欧洲区域主任 Hans Henri Kluge 表示,各国必须根据各自的流行病学情况、可用资源、疫苗接种情况和社会经济背景,尽其所能全力应对。 尽管有科研机构和科学家认为大量暴发式奥密克戎感染可能预示着新冠大流行的结束,但这随之而来的是短期免疫激增,因此有科学家警告说,当前的情况仍不稳定,也难以建模分析,认为奥密克戎会终结新冠大流行还为时尚早。 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传染病模型专家 Graham Medley 认为,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几乎没有时间准备任何类型的响应措施,因此,必须在巨大的不确定下做出决定。 快速传播 前所未有 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可以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翻一番,这比之前的所有新冠病毒突变株都要快得多,也更接近公共卫生专家对较温和的流感病毒的预期。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医疗保健数据分析师 Christina Pagel 表示,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传播速度的病毒,这意味着你无法摆脱困境,即使可以让每个人都接种疫苗,但疫苗仍需要两周时间才能生效,等待疫苗生效的这两周时间就处于仍能被奥密克戎感染前的中间状态。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为他们提供建议的科学家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要么非常早地实施限制措施,要么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然而,如果选择了后者,一旦发生什么异常,事情就到了无法挽回的状态。 情况复杂 难以建模 奥密克戎流行之初,英国的科学家们对于如何使用来自南非的奥密克戎感染情况数据来建模感染困惑,更新计算机模型来解释奥密克戎的生物学特性相对简单,然而,随着大流行的发展,模拟一个国家人口的基线免疫反应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基于模型判断如何限制奥密克戎传播变得更加困难。 在大流行早期,科学家在建模时可以假设全世界大多数人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是相同的,因为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疾病,大家都没有可用的疫苗,也都没有被感染过。然而,之后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了不同疫苗接种策略、不同疫苗类型、不同接种率,以及感染率和康复率的不同,导致了现在多样化的免疫格局,让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疫苗接种 差异巨大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传染病学家 Mark Woolhouse 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住院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一些研究人员在对奥密克戎建模时,假设奥密克戎导致的住院率与之前的突变株相同,这显然会导致一个更悲观的预测结果,实际上,奥密克戎从一开始就显示了更低的致病可能性。然而,通过南非奥密克戎数据进行建模时,数据中缺少一些重要细节,例如只知道奥密克戎感染后的重症比例下降,但具体下降多少呢?是10%,50%,还是90%?没有一个定量分析。 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了不同疫苗接种策略、不同疫苗类型、不同接种率,以及感染率和康复率的不同,这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产生了非常不同的免疫基线,因此难以准确预测奥密克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难以评估奥密克戎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国家的流行情况。 英国莱斯特大学病毒专家朱利安·唐表示,奥密克戎在西欧、北美、非洲的传播方式差异很大,以至于用其中一个地区的数据建立的模型,对其他地区其实没什么用。 疫苗保护 大大下降 疫苗对奥密克戎感染的保护作用减弱,也使情况更加复杂化。实验室研究表明,占全球已接种的100亿剂疫苗中近一半的灭活病毒疫苗,几乎不会产生针对奥密克戎的抗体。 这是否意味着奥密克戎会更容易在这些接种了灭活病毒疫苗的地区和人群中传播呢?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传染病学家 Mark Woolhouse 认为这也不一定,因为灭活病毒疫苗可能会诱导更广泛的免疫反应,从而对更广泛的毒株做出反应,灭活病毒会引发针对病毒蛋白的免疫反应,而不是刺突蛋白(S蛋白),而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发生了大量突变。当然,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正式分析报告。 菲律宾主要接种了灭活病毒疫苗,目前奥密克戎正在菲律宾大量传播,2022年1月份,菲律宾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人数呈指数增长,尤其是首都马尼拉。不过菲律宾卫生发言人表示,目前马尼拉的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已经开始放缓,但其他地区仍在增长。 目前,菲律宾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只有53%的人完成了完全接种, 菲律宾的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只有 53% 的人口完全接种了疫苗。那里的官员说,他们希望在 5 月之前为该国所有 7700 万成年人接种疫苗。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医疗保健数据分析师 Christina Pagel 表示,尽管新冠疫苗仍能有效防止感染奥密克戎后发展为重症,但已经不能很好地防止感染传播,他认为没有一种疫苗能够对新冠病毒提供长久防护。英国莱斯特大学病毒专家朱利安·唐认为,疫苗不会是结束新冠大流行的方式。 新冠流行 何时结束? 那么,新冠大流行的结局会如何呢? 奥密克戎会终结新冠大流行吗? 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传染病模型专家 Graham Medley 认为,奥密克戎不会是最后一个新冠突变株,还会有下一个有特点的突变株出现。 许多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消失,新冠肺炎将不可避免地变成一种地方疾病。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流行病学家 Sebastian Funk 认为,这种新冠病毒将与人类共存的观点很模糊,对不同人群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随着人群中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提升,我们将难以看到非常致命的新冠流行病,而变成了一种地方疾病,或者说是“与病毒共存”,但这很难准确地建模分析或预测。部分原因是即使最好的疾病分析模型也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准确预测。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传染病学家 Mark Woolhouse 认为,只有当大多数成年人在儿童时期就曾多次接触新冠病毒并建立了强烈的自然免疫力,他们才能真正的受到保护并免受严重症状,此时新冠肺炎才会成为真正的地方疾病。这一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而如今的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儿童时期并未接触过新冠病毒,因此他们仍然需要继续接种疫苗。 然而,这种躺平式的策略有很大的缺陷,因为依赖新冠病毒感染病建立自然免疫力的方式会导致患者长期新冠(Long COVID),这需要新冠病毒在变异过程中发展成重症率越来越低的温和突变株,目前来说,新冠突变株似乎越来越温和了,但谁又能保证下一个突变株会更加温和呢?
  • 《奥密克戎或将使新冠疫情接近尾声 未来的变异毒株可能比奥密克戎更具传染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10
    •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主任表示,奥密克戎已把新冠大流行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可能使欧洲疫情走向终结。不过,他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把新冠肺炎视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鲁格周日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到了3月,可能有60%的欧洲人都已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本区域的疫情有可能走向终结。 他指出:“目前席卷欧洲的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一旦消退,我们将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全球免疫期,这可能得归功于疫苗,或者是因为人们感染后产生了免疫力,以及季节转变降低了传播风险。” 克鲁格说:“我们预计在新冠疫情在年底前卷土重来之前,我们将会有一段平静的日子。但新冠大流行并不一定会卷土重来。” 他说:“很多人都在讨论新冠肺炎将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但地方性流行病是可以预测它将在何时发生的;而新冠病毒已经多次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还是必须要非常谨慎地看待它。” 另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科霍夫在WHO的流媒体节目《科学五分钟》中表示,新冠病毒未来的变异毒株可能比奥密克戎更具传染性。 她说:"新冠病毒流行的时间越久,它就会有越多的机会发生变异。奥密克戎不会是我们讨论的最后一个变异毒株,未来的变异株引起关注的可能性是非常真实的。" 范·科霍夫强调说:“我们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新冠病毒毒株的特性,但毫无疑问,它们将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因为它们必须要胜过现在流行的变异毒株。” 她解释说,这些新毒株可能会引发"或大或小"的疾病,但它们也将能够逃避免疫的影响。 范·科霍夫呼吁减少未来令人担忧变异毒株的风险,以防止严重疾病,并且避免医疗系统负担过重。 她在这方面回顾说,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有可能产生长期的健康后果",但关于这些问题专家们目前还不清楚。 范·科霍夫总结说,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导致的疾病过程"平均"比德尔塔要轻,但它"仍然很危险",不应被视为"温和"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