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3-05-22
  • 目的 对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患者MTB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表型。方法 应用T-SPOT.TB试剂盒和rRNA扩增直接检测(MTD)试剂盒对HIV/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做抗酸杆菌涂片、TB-DNA和结核菌培养,比较以上几种实验方法阳性检出率。对MTB培养阳性的患者做五种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敏感性试验。结果 T-SPOT.TB对HIV/AIDS合并MTB感染阳性检出率为68.1%(64/94),明显高于其他四种实验方法,MTD的阳性检出率为40.0%(30/75),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18.1%(17/94),TB-DNA阳性率35.5%(27/76),结核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26.6%(25/94);T-SPOT.TB与其他四种实验方法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MTD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但与TB-DNA、结核菌培养比较无差异,与涂片查抗酸杆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SPOT.TB、PPD检测结核的敏感度随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而增强。25例确诊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中,五种药全敏感76.0%(19/25),耐多药耐药率为16.0%(4/25),单耐异烟肼耐药率8.0%(2/25)。结论 T-SPOT.TB和MTD在HIV/AIDS合并MTB感染中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作为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大部分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对目前一线抗结核药仍敏感,但耐药患者多为耐多药。
  • 原文来源:http://www.clinicmed.net/journal/summary/article/4443
相关报告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手术后脓毒症的救治》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04
    •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手术后脓毒症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26例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测CD4 T淋巴细胞水平分为A、B、C 3组。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抗结核、抗真菌、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A组术后脓毒症32例,死亡4例;B组脓毒症8例,死亡1例;C组脓毒症3例,无死亡。A组的脓毒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之间的脓毒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细胞<200个/μl的HIV感染者手术后脓毒症风险明显增高。适当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Meta 分析》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脑科学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4-11-13
    • 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然而,关于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没有任何明确的结论。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 HSCT 后 CMV 感染的风险变量,以便为治疗提供建议。检索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SinoMed]、万方数字期刊 [WANFANG] 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 [VIP] 数据库,以及 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是 Cumulative Index of Nursing and Related Health Literature (CINAHL)。检索时间从创建数据库的时间跨度到 2023 年 2 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两名研究人员独立选择文献、检索数据并评估偏倚风险。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 (NOS) 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共检索到 1,038 篇文献,其中 18 篇研究最终被纳入。荟萃分析的最终结果显示,有 7 个危险因素如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II-IV (II-IV) 级 [比值比 = 3.39,95% CI (2.13,5.41),p <0.05];治疗中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 给药 [比值比 = 2.53,95% CI (1.41, 4.53),p <0.05];移植后环孢菌素水平 (>300 ng/ml) [OR = 3.79,95% CI (1.24, 11.65),p <0.05];年龄 [比值比 = 1.83,95% CI (1.06, 3.15),p <0.05];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 [比值比 = 6.58,95% CI (2.24,19.30),p <0.05];移植前受者 CMV 感染 [比值比 = 6.32,95% CI (4.03, 9.90),p <0.05];真菌感染 [比值比 = 2.63,95% CI (1.09, 6.34),p <0.05]。本研究初步揭示 HSCT 后 CMV 感染与 aGVHD (II-IV)、治疗前 ATG 给药、移植后环孢素水平 (>300 ng/ml)、年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移植前受者 CMV 感染和真菌感染有关。然而,风险变量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风险因素并加强对具有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的护理,以预防或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