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回升,继续收窄》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19-11-18
  • 一、10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

      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5万辆和228.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和4%。

      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4.4万辆和2065.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4%和9.7%。

    (一)10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8%

      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3.8万辆和19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和5.8%。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88.7万辆和89.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7%和10.1%;SUV产销分别完成88万辆和8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0.1%;MPV产销分别完成13.7万辆和13万辆,产量同比增长6.7%,销量同比下降11.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万辆和3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6.4%,销量同比下降7.6%。

      1-10月,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701.2万辆和1717.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1%和11%。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826万辆和831.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2%和11.8%;SUV产销分别完成733.3万辆和742.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8%和8.3%;MPV产销分别完成109.5万辆和111.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2%和2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4万辆和31.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2%和13.9%。

    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7万辆,同比下降9.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667.2万辆,同比下降1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9%;其中,轿车销量162.8万辆,同比下降16%,市场份额为19.6%;SUV销量389.7万辆,同比下降17.3%,市场份额为52.5%;MPV销量83.1万辆,同比下降22.6%,市场份额为74.7%。

      (二)10月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

      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8万辆和35.7万辆,同比增长7.7%和7%。其中,货车产销均完成3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8.7%,客车产销分别完成3.6万辆和3.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1%和6.8%。

      1-10月,商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343.2万辆和347.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2.5%。分车型产销情况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307.4万辆和31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6%和2.5%;客车产销分别完成35.8万辆和36.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4%和2.5%。

    二、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5.6%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5.4%和4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万辆和5.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3%和47.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4.3%和38.7%。

      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3万辆和9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0.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5万辆和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4%和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18.6万辆和19.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6%和5.7%。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辆和132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倍和8倍。

    三、1-9月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2%

      1-9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11.9亿元,同比下降6.2%;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761.9亿元,同比下降20.5%。

      四、10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4%

      10月,汽车整车出口8.7万辆,同比增长23.4%。分车型情况看,乘用车出口6.6万辆,同比增长32.1%;商用车出口2.1万辆,同比增长2.6%。

      1-10月,汽车整车出口83.4万辆,同比下降5.6%。分车型情况看,乘用车出口58.6万辆,同比下降10%;商用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6.4%。

相关报告
  • 《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5
    • 2017年汽车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产销量再创新高,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高于产销量增速,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一、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 2017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和3%。 12月,汽车生产304.1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1.3%,销售306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0.1%和3.5%。 (一)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 2017年,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480.7万辆和247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和1.4%。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193.8万辆和118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和2.5%;SUV产销分别完成1028.7万辆和102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3.3%;MPV产销分别完成205.2万辆和20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6%和17.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3万辆和5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4%和20%。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万辆和26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0.7%。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23万辆和1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4.4%;SUV产销分别完成113.5万辆和117.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8.4%;MPV产销分别完成19.9万辆和2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5%和16%;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6万辆和5.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6%和18.7%。   1.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1% 2017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累计销售1719.3万辆,同比下降1.1%,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9.6%,下降1.8个百分点。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88.8万辆,同比下降2.3%,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1.1%,下降1.1个百分点。 2.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084.7万辆,同比增长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占有率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量235.4万辆,同比增长0.6%,市场份额19.9%;SUV销量621.7万辆,同比增长18%,市场份额60.6%;MPV销量172.8万辆,同比下降22.8%,市场份额83.5%。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29.4万辆,同比增长3.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8.8%,提高1.9个百分点。 (二)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 2017年,商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420.9万辆和416.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4%。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客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3.8%和3%;货车产销同比均增长16.9%。 12月,商用车生产43.2万辆,同比增长3.1%,销售40.7万辆,同比增长5.7%。 二、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3%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7万辆和6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8%和59.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12.8万辆和1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5%和26.9%。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8.5%和56.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9万辆和1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7.7%和5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万辆和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60.9%。   三、1-11月重点企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长9.8% 行业内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及利税均高于上年同期。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835.8亿元,同比增长9.8%。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760.2亿元,同比增长8.9%。 四、1-11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0.5% 根据海关统计口径,1-11月,汽车整车累计进口114万辆,同比增长19%;汽车整车累计出口95.6万辆,同比增长30.5%。 11月汽车整车进口12.3万辆,同比增长14%;汽车整车出口11.6万辆,同比增长42.3%。 (注:上述一、二、三中数据来自汽车工业协会)
  • 《2017年11月份山东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09
    • 11月份,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制造业增长加快,装备工业和高技术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耗能行业持续低位调整,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技改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一、工业生产稳中趋缓,制造业提速明显。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受错峰生产、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当月增速有所波动,但总体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采掘业增速较上月均有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采掘业增加值增长9.2%,比上月提高5.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9%。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7649.8亿元,同比增长5.8%,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从各市增长情况看,11月份,济南、青岛、东营、济宁、威海、日照、莱芜、菏泽8市工业增加值均保持8%以上增速,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撑带动作用;淄博、烟台、潍坊、泰安、临沂、滨州6市的增长相对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态势明显。装备工业和高技术行业增速持续提升。1-11月,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工业、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10.8%,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1个、3.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和2.8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4%、112.5%和359.1%。高耗能行业增长明显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1%,比规模以上工业低2.8个百分点,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   三、主要行业增长面明显扩大。1-11月,全省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0.5%,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势突出,分别增长10.9%、12.5%、13.3%、13.7%、11%、8.6%;食品、酒饮料及精制茶、纺织服装、文体用品等消费品行业分别增长10.4%、8.6%、7%、9.8%,均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原材料行业生产低位运行,化工、建材行业分别增长3.1%、2%,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分别下降2.9%、1%;煤炭、石油、烟草行业下行态势好转,煤炭、烟草行业分别增长8%、3.9%,去年同期下降11.7%、13.4%;石油行业下降7.4%,降幅同比收窄13.6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052.1亿元,增长11.4%,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利润6792.2亿元,增长10.5%,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造纸、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合计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采掘业实现利润132.7亿元,同比净增利润221.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88.8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35.2亿元,增长3.2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8.09%,比年初下降1.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0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9.2%。   五、工业投资低位增长,但技改投资力度加大。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3879.6亿元,同比增长1.7%,比去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4534.2亿元,增长6.8%,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为60.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12925.9亿元,增长4%,比前三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施工工业技改项目21119项,增长19.3%;其中,新开工工业技改项目16660项,增长21.1%,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六、工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部分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工业产销衔接良好。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9%,比去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二是企业成本费用明显下降。1-10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3.66元,同比回落0.15元;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5.99%,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债务水平持续回落。10月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比年初降低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   七、工业先行指标稳中有升,工业用电降幅明显。一是受环保整治、去产能等因素影响,工业用电有所回落。11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334.8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95%、环比增长9.6%。1-11月,全省工业用电量379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7%。二是货运指标较快增长。1-11月,全省货运量完成30.5亿吨,同比增长16.7%,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增长5.5%。三是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上涨。11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8%,连续5个月环比上升。四是货币信贷保持稳定,但制造业贷款低位增长。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70835.8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增加5592.3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7259.8亿元,同比增长1.8%;比年初增加289.9亿元,仅占一般全部新增贷款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