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碳氮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揭示水稻不同生育期碳氮库管理指数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关系,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稻田土壤碳氮库扩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田试验在湖南省长沙市进行,选择超级稻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个等养分投入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F)、化肥+水稻秸秆全量还田(FS)、化肥+紫云英全量还田(FM)、化肥+秸秆和紫云英全量还田(FMS)、化肥+秸秆和紫云英全量还田+熟石灰(FMS+Ca),并在水稻5个不同生育期(移栽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氮(TN)、可溶性总氮(TDN)含量,计算碳库管理指数(CPMI)、氮库管理指数(NPMI)。【结果】(1)不同处理下的CPMI整体动态变化趋势为移栽返青期降低后缓慢回升,并在水稻生育末期秸秆-紫云英联合还田处理FMS(87.18)和FMS+Ca(80.59)的CPMI显著高于F处理(62.53)和FS处理(62.64)(p<0.05);(2)NPMI在分蘖期与成熟期出现了两次急剧下降,并在水稻生育末期FMS+Ca处理(57.58)的NPMI显著高于F处理(45.64)和FS处理(42.7)(p<0.05);(3)与F相比,有机无机配施(FS、FM、FMS)处理下作物产量提高了2.19%~2.94%;(4)水稻灌浆期的CPMI与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关系。【结论】(1)紫云英作代替部分化肥还田能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扩容稻田土壤碳氮库;(2)秸秆-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提升水稻不同生育期CPMI、NPMI的综合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