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各省“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要点一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12
  • 11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共60条,涉及新能源规划要点梳理如下: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2、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3、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近期,各省份也陆续发布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梳理如下:

    北京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碳排放稳中有降。

    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水资源战略储备,加快天津南港和唐山LNG储备设施建设,推动南水北调中线扩能、东线进京工程市内配套项目,建设西郊、密怀顺等地下蓄水区,完善城市供水管网系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平原地区“无煤化”治理成果,科学有序推进山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优化调整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严控、调整在京石化生产规模。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二氧化碳控制专项行动和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

    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壮大绿色节能、清洁环保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天津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用“绿色系数”评价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建筑体系和交通网络,建立健全生态型经济体系。

    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强化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制造。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展节水行动。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能源创新示范高地。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河北

    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构建综合能源体系,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推进坚强智能安全电网建设,完善油气管网,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发展环保产业,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

    山东

    要在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核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煤电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能,拓展外电入鲁通道,稳步推动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完善油气储输网络;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源头管控,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完善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清洁能源倍增行动,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广“无废城市”建设,实现设区市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江西

    聚焦光伏、锂电等领域,培育若干国际一流企业,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争在高性能储能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此外还要着力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以电为主、多能互补”,推进一批支撑性电源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第二回特高压入赣工程,构建“一个核心双环网+三个区域电网”的供电主网架,统筹推进油气管网、新能源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行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鼓励园区和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开展绿色化改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应用,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积极推行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重庆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系统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

    黑龙江

    落实国家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装机比重和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合理降低碳排放强度。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培育新增长点。

    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气化龙江”,推动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建设,统筹推进省内天然气干支线管网建设,加快储油储气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争取建设以我省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地)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县(市)全覆盖,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加快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补齐农网短板,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辽宁

    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洁净能源等产业部署一批创新链。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强做大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煤、油、气、核和新能源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辽河储气库群等能源储备基地和通道建设。

    海南

    建设清洁能源岛。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全生物降解、清洁能源装备等生态环保产业,推动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建设。

    推进“气化海南”建设,建成“田”字型供气主干管网和环岛天然气管网复线工程,推进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在重点区域建设分布式天然气能源站。加快全省5G网络广域低频覆盖。推进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强度提前完成国家下达控制目标。推进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大宗商品和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国际化发展。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高水平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大力培育生态产品品牌。加快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和碳普惠机制。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和近零碳排放示范区试点,探索碳中和实现机制。

相关报告
  • 《重磅!《“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4
    •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 ——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输配效率明显提升。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能源产业数字化初具成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50个左右。 ——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产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电、气、冷、热等多样化清洁能源可获得率显著提升,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左右,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供能基础设施均衡发展,乡村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城乡供电质量差距明显缩小。 展望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方案》全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能源〔2022〕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 家 能 源 局 2022年1月29日
  • 《“十四五”电力规划先睹为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1
    • 据悉,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电促会”)将联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规划部,于2020 年9月22-23在北京召开“2020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第七届)”。论坛采用线下(论坛现场)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将围绕“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和“数字新基建”等行业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业内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展开研讨与交流互动。 看点一:“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年是电力“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展电力“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通过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的有益经验,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对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主办方电促会介绍,论坛邀请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院士,国家电力规划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将积极反映电力行业企业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规划动态。 看点二:“数字新基建” 论坛还将反映电力行业企业积极落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基建”任务,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电网规划投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的相关工作。能源互联网规划、智慧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力网络安全、5G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等将全面覆盖。 本次论坛将邀请电促会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代表;各省电力公司、发电企业、地方电力集团等发展规划(策划)、政策研究等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或专责;从事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储能、氢能、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等相关业务负责人或专责;各省(市、自治区)电力行业协会代表;电力上下游产业链有关企业专家及相关专业负责同志。想要了解更多论坛信息,请联系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王英姿 010-63415479 13121119958(微信同号)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