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湍流对大型气溶胶“巨型”云凝结核降雨影响不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8-20
  • 大多数云中的流动是湍流的,云与湍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很难在大气模式中表现出来。据推测,湍流对雨滴聚并的影响强烈地影响了雨的形成。基于拉格朗日粒子微物理模型数值模拟和来自NASA CAMP Ex活动的积云中雨滴大小分布的观测结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提供了湍流对降雨形成的关键影响的证据。研究认为,紊流聚结大大增强了降雨的起爆,为了准确模拟水滴大小分布的尾部,特别是在云底附近,必须将其包含在模型中。当考虑湍流效应时,大型气溶胶“巨型”云凝结核(“巨型CCN”)对积云的降雨形成影响不大。(王琳 编译;熊萍 责编)

  • 原文来源: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19664121
相关报告
  • 《巨大的海盐气溶胶在夏威夷的沿海云和降雨中起着重要作用》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1-26
    • 一项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研究发表在《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杂志上,由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在Mānoa上发表,该研究表明,与开阔的海洋相比,海岸线可以产生高达五倍的巨型海盐气溶胶浓度,沿海云可能含有更多的这些颗粒,影响夏威夷群岛周围的云形成和降雨。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凯瑟琳·阿克曼说:“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和降雨是未来气候预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因为淡水对夏威夷群岛上生命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所以随着气候变化,准确预测哪里会下雨,会下雨多少是很有必要的。”艾莉森纽金特。一位大气科学家和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该团队开发了一种重量轻、价格实惠的3d打印仪器,可以测量气溶胶的大小
  • 《海气重点实验室颜金培课题组在极区海冰消融对气溶胶及气候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8-04
    •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颜金培课题组在南大洋海冰消融对气溶胶释放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sea ice retreat on marine aerosol emissions in the Southern Ocean, Antarctica”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1区,影响因子6.55)。 与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不同,气溶胶是另一类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物质。海洋气溶胶是海洋上空云凝结核(CCN)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起到降温效应。如果没有海洋气溶胶,极区增温将比现在的结果严重得多。在进行极区气候变化评估时,如果忽略海洋气溶胶的作用,其得到的结果必将严重低估了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分辨气溶胶走航观测技术,首次完整的研究了南大洋罗斯海区域海冰消融过程对海洋气溶胶释放的影响,揭示海冰消融会大幅提高海洋气溶胶的释放,从海冰覆盖到消融,海洋气溶胶的释放量增加超过30%,海冰融化导致的气溶胶释放量增加,有利于减缓极区气候变暖,为极区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 该课题组自2015年开展极区海洋气溶胶与生源硫循环与气候效应研究,致力于解决CLAW假说的关键问题,已经在南大洋生源硫循环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和新的发现,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上,探究了南大洋海洋生物活动与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的关系。 以上工作,得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南北极考察专项等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