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签约成立》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20-06-21
  • 5月26日,在常州溧阳召开的2020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上,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陈超,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安徽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林旭东共同签约成立“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秀芬,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袁华,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虎共同见证签约。

    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的成立,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公共图书馆协同创新作用,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实现“1+1+1+1>4”的效果,通过科学统筹长三角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携手推进联盟建设任务,建立健全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体系,促进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成果的共建共享,全面提升长三角公共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关报告
  • 《长三角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12-02
    • 新华社上海11月11日电 为强化长三角区域农业科技力量协同联动,更好发挥农业科技对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农科院联合组建“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在11日召开的长三角农业科技一体化发展研讨会上,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理事会成立。   据了解,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主要目标是整合长三角地区农业优质创新资源,围绕区域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政策和技术问题,组织开展智库建设、关键技术突破、乡村振兴规划、典型模式集成、技术支撑服务以及三农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研究。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蔡友铭说,研究院将搭建长三角农业科研创新协同平台,采用轮值机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对接联络制度;共建协同创新体系,整合各农科院在学科、成果、人才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重点在优质品种选育、大健康农业、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绿色生产技术、智能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此外,长三角农科机构将协同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搭建长三角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服务长三角的乡村振兴,组建长三角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联合服务团,扩大联合范围,充实服务内容,组建长三角农科院乡村人才培训联盟,推进长三角区域新型职业农民联合培训。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迭代至3.0,多个城市希望“加盟”》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12-02
    • 依托重要的交通通道形成“科创高地”,已成为世界上发达经济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长三角区域内,最初沿G60高速公路布局的“科创走廊”,经过几次迭代,日益成为创新资源积聚的高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如今,不少城市纷纷请求加入这个“朋友圈”,以获取新的发展机遇。 10月15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议现场注意到,相关嘉宾在演讲及书面交流材料中均显示,浙江绍兴、安徽蚌埠、铜陵等多个城市均希望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尽快融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 何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它是依托G60高速公路及沪苏湖高铁,建成的覆盖长三角一市三省,包括上海松江,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的一条走廊。 据上海市松江区区长陈宇剑的介绍,2016年5月,松江提出,沿G60高速公路40公里松江段布局“一廊九区”,构建共建共享、产城融合的G60科创走廊。G60科创走廊1.0版、G60上海科创走廊由此诞生。 2017年7月,松江与浙江杭州、嘉兴签订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升级为沪嘉杭G60科创走廊。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和深化,2018年松江提出,以沪苏湖高铁建设为契机,推动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时代的2.0版迈向高铁时代的3.0版。 同年6月,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合肥、芜湖、宣城、嘉兴、湖州、杭州、金华、苏州、松江等九地市领导齐聚上海,召开了长三角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共建覆盖9个城市、贯通长三角的“科创大走廊”,携手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陈宇剑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城市区域面积约7.12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4900万人,GDP总量约5.74万亿元,约占长三角地区的1/4。 2018年7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松江挂牌成立,九城市派驻28名代表常态化开展工作。 “九城市做好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总体呈现出良好态势。”陈宇剑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走廊上的九个城市在科创驱动、积聚发展上已崭露头角,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特点明显。 据介绍,近年来,G60科创走廊9城发挥各自所长,实现优势互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先后成立了多个产业联盟,搭建了产业发展的新平台,重大主题项目、龙头项目集聚落地,9城市龙头企业数达845家,产值超2.6万亿元。 另外,探索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实现科创要素按市场规律要求自由流动。其中,做到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创新券互认互通,目前31项政务服务事项在G60科创走廊实现9城市“一网通办”。 长三角各城市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合作密切,在谋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过程中,各城市要求加入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朋友圈”的渴望愈加强烈。 比如,浙江绍兴的市领导在发言中表示,在产业创新方面,该市正全力争取纳入G60科创走廊,省级层面已将绍兴纳入G60浙江段的范围。绍兴市表示,将加强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的创新合作,建设绍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深化与长三角城市创新券通兑合作。 而安徽的铜陵和蚌埠也不甘示弱。 铜陵在书面发言中表示,请求支持铜陵进入G60科创走廊城市圈。铜陵市表示,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沪宁城际、沿江高速、铜宣高速将铜陵与上海、芜湖、宣城连成一线,而且该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链接紧密,是G60科创走廊扩容的重要备选城市。因此,“恳请城市协调会帮助铜陵早日进入G60科创走廊城市圈”。 蚌埠则表达了同样的呼声。其表示,希望城市协调会帮助支持蚌埠加入G60创新走廊,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把新科技、新产业通过创新“飞地”的孵化实现“孵化在上海、产业在蚌埠”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