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_没有证据表明CD147是SARS-CoV-2刺突蛋白结合受体》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1-02-08
  • 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1月11日在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o evidence for basigin/CD147 as a direct SARS-CoV-2 spike binding receptor”的文章。
    文章称,SARS-CoV-2的刺突蛋白通过与宿主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使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最近,有研究人员提出该病毒的另一种进入受体是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basigin/CD147,这些早期研究已经推动了一项临床试验,并发表了许多推测该宿主受体在病毒感染和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假说。本研究的研究人员报告称,暂无支持basigin可作为假定的刺突结合受体的证据。SARS-CoV-2刺突蛋白的重组形式不与人类细胞表面表达的basigin相互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专门的分析仪器来检测受体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病毒刺突蛋白与basisin的两种常见亚型之间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最后,用CRISPR/Cas9将人肺上皮细胞表面的basigin去除后,该细胞对SARS-CoV-2感染的敏感性未发生改变。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80464-1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80464-1
相关报告
  • 《清华大学等鉴定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结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4-12
    • 3月30日,Nature期刊发表了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题为“Structure of the SARS-CoV-2 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 bound to the ACE2 receptor”的文章。 自2019年12月以来,SARS-CoV-2在武汉爆发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并蔓延至世界其他国家。为了在原子水平上更好地了解病毒感染的初始阶段,文章中研究者测定了2.45°分辨率下与细胞受体ACE2结合的SARS-CoV-2病毒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晶体结构。 研究表明,SARS-CoV-2病毒RBD的ACE2结合模式与SARS-CoV病毒RBD几乎相同,后者也利用ACE2作为细胞受体。结构分析确定了SARS-CoV-2 RBD中对ACE2结合至关重要的氨基酸残基,其中大多数是高度保守的,或者与SARS-CoV RBD中的残基具有相似的侧链性质。尽管SARS-CoV-2不在SARS和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聚类中,但文章中发现的这种结构和序列上的相似性,有力地证明了SARS-CoV-2和SARS-CoV-RBDs之间的收敛进化,以改善与ACE2的结合能力。文章还利用SARS-CoV-2 RBD分析了两种SARS-CoV靶向RBD的抗体表位,为今后交叉反应抗体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 《5月28日_康奈尔大学等研究SARS-CoV-2刺突蛋白的蛋白水解切割和新型S1 / S2位点的作用》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31
    • 1.时间:2020年5月28日 2.机构或团队:康奈尔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 3.事件概要: Cell Press旗下iScience期刊于5月28日发表了康奈尔大学和巴黎萨克雷大学的研究文章“Proteolytic cleavage of the SARS-CoV-2 spike protein and the role of the novel S1/S2 site”。 文章指出,SARS-CoV-2的起源与蝙蝠中的B族β-冠状病毒SARS-CoV和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有关。SARS-CoV-2基因组的早期特征表明,刺突(S)蛋白中存在明显的4个氨基酸插入(SPRRAR↓S),位于S1受体结合亚基和S2融合亚基之间的界面处的S1 / S2位点处。文章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该插入片段似乎是SARS相关序列之间的区别特征,并为蛋白酶弗林蛋白酶引入了潜在的切割位点。在该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生化肽裂解测定法测试了一系列可能参与刺突蛋白加工的蛋白酶,即前蛋白转化酶弗林蛋白酶和PC1、胰蛋白酶和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TSP)、组织蛋白酶B和L,结果发现,弗林蛋白酶可以切割SARS-CoV-2,但不切割SARS-CoV。然而,除了弗林蛋白酶,其他蛋白酶也比SARS-CoV更容易切割SARS-CoV-2。文章表示,获得4个氨基酸的插入片段可将SARS-CoV-2 S1 / S2裂解位点的活化蛋白酶库显着拓宽至已知可能激活冠状病毒S蛋白的所有主要蛋白水解酶类别。研究人员调查了这种新型的S1 / S2裂解位点的潜在作用,并为各种蛋白酶的蛋白水解过程提供了直接的生化证据。研究人员在SARS-CoV-2的起源、病毒稳定性和传播的背景下讨论了这些发现。研究人员还建议,SARS-CoV-2 S1 / S2切割位点可能是由H9流感病毒的突变/重组引起的,而不是由H7和H5 HPAI中发现的更广泛的多碱基位点的聚合酶滑移引起的。术语“多碱基位点”是针对SARS-CoV-2的误称。文章指出,最近发现的与SARS-CoV-2密切相关的蝙蝠冠状病毒(BatCoV-RmYN02)加强了这一概念,该冠状病毒具有扩展的S1 / S2裂解环,缺少其他基本残基(SPAAR↓S)。BatCoV-RmYN02代表了SARS-CoV-2出现的良好候选者,缺乏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并可能利用独特的受体,但提供了SARS-CoV-2天然来源的证据。 文章百世,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鉴定导致SARS-CoV-2出现的前体序列,并阐明该病毒获得其独特的S1 / S2位点的进化机制。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0)30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