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 FAS:《世界农业生产报告》》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19
  • 该报告涵盖了8月全球农业生产的概况,包括主要作物的产量、种植面积和市场前景。乌克兰的玉米和小麦产量由于不利的天气条件而下滑,而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也因农民转向更有利可图的作物而减少。同时,报告还涉及了非洲法郎区棉花产量的预测,尽管降雨不稳定,但预期仍与去年持平。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优化资源利用,特别是通过减少农业用地的碳足迹,将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手段。
相关报告
  • 《法国生态农业发展报告》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发布时间:2016-10-18
    • 法国致力于转变生产模式,以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达到良好收益——即通过法国生态农业项目。这一公共政策目标宏大,各方都有参与。此项政策旨在推动大多数法国农场到2025年都能从事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与COP21 法国在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上传递出一个信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农业也可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法国强调,发展创新农业好处良多,可以保护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在100多个国际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倡议开展了“千分之四碳封存项目”(4 per 1000: Soils for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这一项目也成了利马-巴黎行动议程的一部分。 法国生态农业项目始于2012年,目标宏伟,致力于让法国农业朝着各方面都高效运作的生产体系转变,尤其是经济和环境方面。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各方努力。率先从事过生态农业的农民有相关经历表明:农场要想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达到高效运作是可能的。进行生态农业,要对每个农场进行全面考虑,以便能考虑到农场业务的方方面面以及其生态农业系统内部的平衡。 生态农业在法国是可行的,在世界其他地区同样也是可行的——因为生态农业致力于在各地区特殊情况的基础上找到当地的解决方案。这样,生态农业项目的目标就在于重新思考生产体系,然后以与之前不同的方式进行生产。这也意味着,不仅政府机构要转变思路,社会也要改变对农业的态度。此项目的目的在于,让一小部分具有开拓精神的农民带动大多数法国农民,进而推行生态农业。 本报告对法国生态农业项目的愿景、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发布时间:2018-03-14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未来几十年中,当发展中国家数百万年轻人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不需要再逃离农村地区躲避贫困。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表示,农村地区其实在粮食生产和相关部门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同时,由于世界上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居住在这些地区,要达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就取决于能否释放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潜力。 要释放这一潜力,就要克服许多棘手的问题:自给性农业的低生产力、许多地区有限的工业化程度、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这些都对发展中国家为本国公民提供粮食和就业的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有充分证据显示,农村经济一旦发生转变,就能产生巨大影响。报告中提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的巨大转变使得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自力更生得以脱贫。然而这一进步的程度参差不齐,人口增长也使这一进步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2015-2030年间,15-24周岁人口的数量将增加约1亿至13亿人口。几乎所有增加的人口都位于撒哈拉以南沙漠地区,这一地区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南亚和撒哈拉以南沙漠地区,工业化和服务部门的发展十分滞后,导致这些国家无法吸收大量正准备跨入劳动力市场的新求职者。农业领域以其目前的情况来看,同样无法吸收这些求职者。因此,迁往城市的农村人口很可能会冒着更大的风险,加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行列,而不是寻找脱离贫困的出路。其他人则可能会通过季节性或永久性移民去其他国家寻找工作。 报告指出,因此提供针对性政策支持、加大农村地区投入建设生机勃勃的粮食体系和支持性农业产业,并与城市地区紧密相连(尤其是中小型城市),能够创造工作岗位,使更多人留在农村地区发展。这就是一种战略干预的方式。 大力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万灵药,不能解决所有迫使人口迁移的压力问题,但是大量急需的就业岗位可以由此诞生,人们可以将外出寻找工作视为是个人选择,而不是为生活所迫。 FAO总干事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José Graziano da Silva)在报告的前言中提到,“政策制定者和设计者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小城镇的地域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坐标,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购买种子、送孩子上学、获取医疗资源和其他服务。” “政策制定者需要迫切意识到小城镇处于缓解城镇关系中间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为小农户提供更多机会推销农产品,让他们分得经济增长的红利。”他补充道。 城市粮食需求如何激发农村复兴 《2017粮食及农业状况》提出农村经济急需改头换面,而这一切可以通过利用城市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让粮食体系更为多样化,并在农场外活动、农业相关活动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机会。其中包括负责加工、提炼、包装、运输、储存、推广、销售粮食的公司和供应生产投入如种子、工具、设备、肥料的企业和提供灌溉、耕作和其他服务的企业。报告提到,即便是在农村人口较多的国家,城市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目前一国的粮食供应中城市消耗已占到70%。 没有杀手锏 不过,就算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也为数百万小农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盈利率更高的市场能够将粮食生产集中导向至大型商业农场和大型加工商、零售商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链,小农户自然被排除在外。因此要利用城市需求推动农村经济进行彻底又公平的经济增长,支持性的公共政策和投资至关重要,同时政策中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小规模、家庭型农户的市场参与度。家庭型农户、基础设施、小城镇 该研究阐明了三个方面的行动建议:首先,要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小农户能够完全参与到市场中,满足城市粮食需求。同时要采取措施,增加农户的土地保有权,保证供给合同的公平性,增加农民获得的福利等等。其次,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将城乡连接起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即便农民希望能够满足城市对于新鲜瓜果蔬菜、肉类乳品的需求,但是道路、电网、储存设备、冷藏运输系统的缺乏也成为一大瓶颈。第三,不仅要把大型城市纳入到城乡经济联网中,小型城市、分散型城市也要结合起来。确实,该报告强调了小城镇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不受重视的粮食市场,而发展中国家有一半的城市居民都居住在少于50万人口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