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不平衡的免疫反应促进了新冠感染的疾病进展》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20-05-28
  • 1.体外传代细胞系上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宿主细胞表达谱的影响:

    为了研究新冠病毒对宿主转录水平的影响,作者首先选择了体外传代细胞系进行了研究,同时选择了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作为对照。PCOA分析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后宿主的转录表达谱同其他呼吸道病毒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IFN-I和IFN-III的表达不显著,而存在中等水平的ISG和一系列促炎性信号基因的表达。

    2.新冠病毒在原代细胞上引起的IFN-I和IFN-III反应有限: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冠病毒对宿主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作者采用了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感染模型进行了验证。作者采用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NS1敲除的流感病毒以及I型干扰素四种刺激因素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NS1敲除的流感病毒以及I型干扰素刺激都有能显著的诱导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共有381个天然免疫相关的基因被显著诱导,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只存在8个共同显著诱导的基因。此外,还发现新冠病毒引起的宿主转录变化最剧烈,其中I型干扰素信号减弱,趋化和炎症反应信号增强。

    3.动物模型提示宿主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失衡

    以上的结果都是在体外细胞模型上发现的,那么在体的情况下新冠病毒感染后宿主的转录表达情况如何呢?作者采用了雪貂感染模型,用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分别通过鼻腔接种感染雪貂。对感染组和对照组上呼吸道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新冠感染和流感感染在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相关的标志物表达水平上基本一致,但是新冠病毒感染呈现出独特的宿主表达谱特征,表现在与造血细胞系祖细胞相关的基因高表达。

    4.新冠病人肺部转录组及血清血特征分析

    为了验证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的发现,作者选择了感染新冠的病人和正常对照的肺组织进行了表达谱分析,结果也发现了与细胞和动物上相似的特征,除了诱导一系列ISG表达之外,大量的炎症和趋化因子基因在新冠病人中高表达。最后,作者进一步在新冠感染的病人队列和非新冠感染入院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队列中进行了血清细胞因子的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血清中I型和III型干扰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新冠感染的病人血清中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4.026
相关报告
  • 《JCI:揭示酶SphK2抑制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促进病毒持续存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1-15
    • 诸如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之类的病毒会逃避或破坏免疫系统,从而造成持续感染。这些病毒仍然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调节几个细胞过程的称为鞘氨醇激酶2(SphK2)的酶可能是阻止病毒解除人类免疫反应的关键靶标。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hingosine kinase 2 restricts T cell immunopathology but permits viral persistence”。 论文通讯作者、密苏里大学医学院外科、分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副教授Bumsuk Hahm博士说,“关于SphK2如何影响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的研究很少。我们假设这种酶抑制了对抗感染的T细胞,并允许病毒持续存在。” Hahm和他的团队通过用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传播的病毒---感染小鼠来测试他们的假设。在这项研究中,接受了短暂抑制SphK2酶的口服药物治疗的小鼠表现出强劲的免疫反应和对这种病毒的加速破坏。 Hahm说,“SphK2被证明可以在病毒感染期间调节免疫细胞反应,抑制这种酶可以有效清除持续的病毒感染。我们认为,靶向SphK2可能为开发引起保护性免疫力来对抗对人类健康有破坏性影响的病毒感染的药物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发现表明SphK2在阻止免疫系统在感染期间攻击肾脏方面发挥着作用。Hahm团队发现,缺乏SphK2的小鼠在感染后两周内因肾衰竭而死亡。这些小鼠都显示出肾脏中免疫细胞浸润的证据。 Hahm团队还发现抑制SphK2也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系统的激活来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其他临床试验已经在探索抑制SphK2是否可以通过直接阻断癌细胞增殖来减缓癌细胞生长。 Hahm说,“靶向SphK2可能恢复T细胞免疫反应,以便规避免疫抑制环境。这一发现可能适用于癌症研究以及其他由免疫干扰引起的疾病。”
  • 《感染高峰或将到来,疫苗之外,新冠治疗药物有何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8
    • 自从放松对新冠疫情的管控以来,各地的阳性感染人数呈指数级增长,多个城市或将于近日达到感染高峰,随着春节将近返乡人数增加,各个城市都将迎来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如今,尽管一年一度的南北大迁徙还尚未完全到来,但新冠似乎已经快人一步,迅速蔓延开来,将会对有基础性疾病及重症风险因素脆弱人群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多项研究表明,新冠致死率下降不仅仅是因为奥密克戎致病力和病毒载量减少,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已经大幅提升。新冠疫苗在预防感染上可能效果不佳,但已有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重症和死亡,因此,疫苗接种很有必要。 但如若病毒出现免疫逃逸的情况,即使接种疫苗也仍旧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是各大药企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预防之后应该是着重于新冠治疗,因此新冠治疗药物的研发理应是重中之重。 在新冠治疗药物领域,各家药企持续活跃,而在靶向新冠病毒复制的过程中,3CL是必须的关键蛋白酶,其通过抑制病毒蛋白剪切,进而阻断病毒复制。基于此,3CL蛋白酶抑制剂或是有效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近日以来,已有多家药企在研的新冠药物3CL蛋白酶抑制剂取得新进展。 全球首个3CL蛋白酶PROTAC 获美国专利局授权 12月21日,盘龙药业发布公告宣布,其与陕西科技大学梁承远博士团队合作的“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开发”项目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2项专利授权。 这2项专利授权是基于盘龙药业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候选药物PLC-01设计合成的PROTACs,细胞与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优良的3CL蛋白酶降解能力,是全球范围内首批获得授权的抗冠状病毒PROTACs专利。 上述美国专利授权的取得,是盘龙药业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项目“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开发”的研究阶段进展成果,该项目的研发有利于提升公司创新研发综合实力,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目前全球已有不少药企布局3CL蛋白酶抑制剂,就国内该赛道而言,有4款药物进展处于前列,包括众生药业的RAY1216、广生堂的GST-HG171、前沿药业的福布特韦、先声药业的先诺欣。 除了3CL蛋白酶抑制剂项目,盘龙药业还在积极推进清瘟护肺颗粒项目进展,希望这两个项目未来都能够在新冠病毒的治疗上贡献重要力量。 信立泰新冠药物3CL蛋白酶 抑制剂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12月20日,信立泰发布公告宣布,其在研的新冠治疗药物3CL蛋白酶抑制剂SAL0133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SAL0133是信立泰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效、广谱抗新型冠状病毒的3CL蛋白酶抑制剂,目前拟开发临床适应症韦治疗成人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3CL蛋白酶在新冠病毒的RNA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作用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的初始复制阶段,以抑制3CL蛋白酶的活性,进而有效阻断病毒复制,达到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此外,3CL蛋白酶在beta冠状病毒中保守性高,SARS-CoV-2与SARS-CoV的3CL蛋白酶同源性大于96%,两者结构基本一致,已经报道的很多3CL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冠状病毒能力[2]。由于人体内没有与3CL蛋白酶类似切割位点的蛋白酶,可筛选高特异性的抑制剂,且安全性较好。 临床前研究显示,SAL0133在酶水平活性显示出对3CL蛋白酶的强力抑制活性,对野生型新冠病毒以及Alpha(B.1)、Beta、Delta、Omicron(BA.2、BA.5)五种新冠变异株均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对当前流行株Omicron BA.5株的抗病毒活性EC90值是奈玛特韦的10倍[2]。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体内,SAL0133可显著降低肺部组织病毒载量,并明显改善肺部炎症,其显著降低病毒载量的剂量低于奈玛特韦。 另外,研究还显示SAL0133表现出良好的口服吸收特性、渗透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代谢稳定性好、口服暴露量高。 总体上来说,SAL0133作用机制明确,具有强效、广谱的抗新冠病毒作用,预期不需要联合CYP3A4抑制剂利托那韦,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较低。期待信立泰可以成功研发SAL0133并获批上市,及时用于新冠感染者的治疗,满足目前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先声药业3CL蛋白酶抑制剂 完成注册Ⅱ/Ⅲ期临床全部患者入组 12月18日,先声药业宣布,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先诺欣™已完成针对新冠轻中症成年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Ⅲ期临床研究全部1208例患者入组,成为国内3CL靶点口服小分子药物首个Ⅱ/Ⅲ期临床研究入组完成的项目。 先诺欣™是一款针对3CL蛋白酶的小分子抗新冠候选创新药与利托那韦的组合包装药物。在临床前试验中,先诺欣™显示出高效、广谱的抗新冠病毒活性。该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国内针对感染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国患者第一个进入注册Ⅲ期试验并完成全部计划入组病例数的临床研究。临床给药方案为先诺欣™对照安慰剂,连续口服5天,研究终点包括至新冠症状恢复所需的时间、病毒载量下降等。 2021年11月17日,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订立技术转让合同,获得了先诺欣在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2022年3月28日及5月13日,先诺欣™分别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2项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分别用于轻中度新冠感染者治疗,及曾暴露于新冠检测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群的暴露于预防治疗。 尽管国内多家药企布局3CL靶点抗新冠病毒药物,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至今全球范围内仅有辉瑞研发的Paxlovid一款药物获批上市,此外再无其他产品。期待国内药企加快研发及试验进度,使这些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可以及早用于新冠感染的治疗,惠及广大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