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不平衡的免疫反应促进了新冠感染的疾病进展》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20-05-28
  • 1.体外传代细胞系上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宿主细胞表达谱的影响:

    为了研究新冠病毒对宿主转录水平的影响,作者首先选择了体外传代细胞系进行了研究,同时选择了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作为对照。PCOA分析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后宿主的转录表达谱同其他呼吸道病毒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IFN-I和IFN-III的表达不显著,而存在中等水平的ISG和一系列促炎性信号基因的表达。

    2.新冠病毒在原代细胞上引起的IFN-I和IFN-III反应有限: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冠病毒对宿主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作者采用了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感染模型进行了验证。作者采用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NS1敲除的流感病毒以及I型干扰素四种刺激因素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NS1敲除的流感病毒以及I型干扰素刺激都有能显著的诱导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共有381个天然免疫相关的基因被显著诱导,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只存在8个共同显著诱导的基因。此外,还发现新冠病毒引起的宿主转录变化最剧烈,其中I型干扰素信号减弱,趋化和炎症反应信号增强。

    3.动物模型提示宿主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失衡

    以上的结果都是在体外细胞模型上发现的,那么在体的情况下新冠病毒感染后宿主的转录表达情况如何呢?作者采用了雪貂感染模型,用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分别通过鼻腔接种感染雪貂。对感染组和对照组上呼吸道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新冠感染和流感感染在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相关的标志物表达水平上基本一致,但是新冠病毒感染呈现出独特的宿主表达谱特征,表现在与造血细胞系祖细胞相关的基因高表达。

    4.新冠病人肺部转录组及血清血特征分析

    为了验证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的发现,作者选择了感染新冠的病人和正常对照的肺组织进行了表达谱分析,结果也发现了与细胞和动物上相似的特征,除了诱导一系列ISG表达之外,大量的炎症和趋化因子基因在新冠病人中高表达。最后,作者进一步在新冠感染的病人队列和非新冠感染入院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队列中进行了血清细胞因子的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血清中I型和III型干扰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新冠感染的病人血清中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4.026
相关报告
  • 《JCI:揭示酶SphK2抑制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促进病毒持续存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1-15
    • 诸如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之类的病毒会逃避或破坏免疫系统,从而造成持续感染。这些病毒仍然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调节几个细胞过程的称为鞘氨醇激酶2(SphK2)的酶可能是阻止病毒解除人类免疫反应的关键靶标。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hingosine kinase 2 restricts T cell immunopathology but permits viral persistence”。 论文通讯作者、密苏里大学医学院外科、分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副教授Bumsuk Hahm博士说,“关于SphK2如何影响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的研究很少。我们假设这种酶抑制了对抗感染的T细胞,并允许病毒持续存在。” Hahm和他的团队通过用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传播的病毒---感染小鼠来测试他们的假设。在这项研究中,接受了短暂抑制SphK2酶的口服药物治疗的小鼠表现出强劲的免疫反应和对这种病毒的加速破坏。 Hahm说,“SphK2被证明可以在病毒感染期间调节免疫细胞反应,抑制这种酶可以有效清除持续的病毒感染。我们认为,靶向SphK2可能为开发引起保护性免疫力来对抗对人类健康有破坏性影响的病毒感染的药物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发现表明SphK2在阻止免疫系统在感染期间攻击肾脏方面发挥着作用。Hahm团队发现,缺乏SphK2的小鼠在感染后两周内因肾衰竭而死亡。这些小鼠都显示出肾脏中免疫细胞浸润的证据。 Hahm团队还发现抑制SphK2也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系统的激活来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其他临床试验已经在探索抑制SphK2是否可以通过直接阻断癌细胞增殖来减缓癌细胞生长。 Hahm说,“靶向SphK2可能恢复T细胞免疫反应,以便规避免疫抑制环境。这一发现可能适用于癌症研究以及其他由免疫干扰引起的疾病。”
  • 《2019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队列中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6-09
    • 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28日至2月6日期间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7例经实验室确认的2019-nCoV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治疗。入院后每7天评估疾病进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放射学和实验室特征,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了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因素。 结果:该队列包括11位女性(64.7%)和6位男性(35.3%),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据报道,所有患者均与感染确诊的患者有接触史。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11 / 64.7%)和咳嗽(8 / 47.1%),呼吸困难(2 / 11.8%)和疲劳(3 / 17.6%)很少见,没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在首次疾病进展评估中有5名病情加重的患者,没有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性休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或死亡。根据疾病进展,将患者分为非加重组(12例)和加重组(5例)。两组之间在临床特征方面无显着差异。入院时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有8例(47.1%)的患者在肺部双侧多发性肺部发现了浸润性病变,4例(23.5%)的患者在1瓣中有浸润性病变,5例(29.4%)胸部CT正常。加重组1例(20.0%)单侧有浸润性病变,3例(60.0%)双侧多叶有浸润性病变,1例(20.0%)胸部CT正常。同时,非加重组有3例(25.0%)在一个肺叶上有浸润性病变,在双侧多叶上有5例(41.7%)有浸润性病变,胸部CT正常的有4例(33.3%)。两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与非加重组相比,加重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加重组的CD4 + T细胞计数显着低于非加重组的CD4 + T细胞计数,而CD8 + T细胞计数却没有显着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 + 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在其他实验室测量中两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包括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D-二聚体。最后,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确定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因素。已发现总淋巴细胞计数是与2019-nCoV感染的患者疾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论:总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可能表明该疾病的预后较好,免疫应答可能是指导2019-nCoV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