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甲型流感病毒表达受体毒性和稳定性的分子决定因素》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5-10-28
  •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报道过H5N1病毒携带Venus reporter基因,将其从A/Puerto Rico/8/1934(H1N1) 病毒(Venus H5N1病毒)插入到从NS基因片段,对老鼠变得更加致命,并且与野生型Venus H5N1(WT-Venus-H5N1) 病毒相比,小鼠适应后,这样病毒受体能稳定地获得。然而,尚不清楚这种毒性和稳定性差异的基础还不清楚。研究人员使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出这两类病毒一系列的重组体,来研究受体毒性和稳定性的分子决定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带有从 MA-Venus-H5N1 (MA-PB2), MA-PA, 或MA-NS表达的Venus 得到的 PB2 比WT-Venus-H5N1病毒更稳定,此外,在 小鼠PB2 (V25A)或PA (R443K)的单个突变增加WT-Venus-H5N1病毒的毒性 ,所有这些突变实质上增加了病毒的致病性。这些结果提示 PB2和PA对于诸如甲型流感病毒NS1融合蛋白的异物蛋白稳定性维持的作用。

相关报告
  • 《Y161F血凝素替代物增加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热稳定性并提高其产量》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4-09
    • 疫苗接种是流感预防和控制的主要策略。然而,作为主要生产平台的基于鸡蛋的疫苗具有几个缺点,包括在卵通过期间可能诱导的病毒抗原变体的出现。这些限制促使细胞疫苗的发展,这本身并非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疫苗种子病毒通常不能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有效生长。本文旨在确定连续Madin-Darby犬肾(MDCK)和Vero细胞中流感病毒的新型高产量签名。使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pdm09病毒作为测试平台,并采用易于整合的易错PCR基因诱变策略,发现血凝素(HA)中的Y161F突变不仅使得到的病毒的感染性增加了300倍以上而且在不改变其原始抗原特性的情况下增加其热稳定性。由Y161F突变体产生的疫苗完全保护小鼠免受野生型A(H1N1)pdm09的致命攻击。与A(H1N1)pdm09相比,Y161F突变体对鸟类样和人类样受体类似物具有显着更高的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将Y161F突变引入到季节性H3N2甲型流感病毒(IAV)和犬H3N8 IAV的HA中也增加了MDCK细胞和鸡胚胎蛋中的产量和热稳定性。因此,残留F161在确定病毒生长和热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优化IAV疫苗种子病毒。
  • 《Nature | 牛H5N1流感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8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Pathogenicity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bovine H5N1 influenza virus 的研究论文。 2024年春季在美国奶牛场发现的牛流感是首次报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在牛群中的暴发。之后又有报道称在不同畜群中发现了病毒传播,并在其他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发现了感染迹象,提示公共卫生风险上升。研究人员推断,乳腺感染和受污染的挤奶设备参与了奶牛间的传播,而且在受感染奶牛的奶中发现了病毒,但牛H5N1的基本特征一直不明确。 该研究发现,对美国牛群中传播的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表征揭示了该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和传播特征。该病毒能通过感染牛流感的奶牛的奶传给小鼠,并通过鼻内暴露传播给小鼠和雪貂,而且能进入受感染动物的乳腺。 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团队表征了从美国新墨西哥州一头受感染奶牛的奶中分离出的H5N1病毒。他们测试了该病毒如何复制并在小鼠和雪貂(用于研究哺乳动物流感的两种常见动物模型)中致病。该病毒被证明会系统性传播,包括会传播至两种动物的乳腺。研究团队还发现,更早版本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有这种情况,该病毒未在牛中发现,说明了乳腺感染可能是之前哺乳动物感染这些禽类病毒的一个被忽略的特征。该研究还观察到该病毒从受感染的哺乳小鼠传给它们的幼崽。研究团队测试了雪貂的呼吸液滴是否会引发传播,并发现这种路径的传播能力有限。 研究团队继续分析了受体结合并发现牛H5N1能和禽样以及人样唾液酸受体结合。这种双受体结合特异性并未在更早传播的H5N1病毒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