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称,电池更耐用的秘密可能在于肥皂的工作原理》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11-16
  • 布朗大学和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小组认为,要使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关键可能在于如何清洁,特别是肥皂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以洗手为例。当人们用肥皂洗手时,肥皂会形成一种叫做胶束的结构,当用水冲洗时,胶束会吸附并清除油脂、污垢和病菌。肥皂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在水和被清洗掉的东西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将它们结合并包裹到胶束结构中。

    研究人员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注意到,在设计更长寿命的锂电池时,一种最有前途的物质--一种被称为局部高浓度电解质的新型电解质--中也有类似的过程。他们在论文中提出,对这一过程如何起作用的新认识,可能是完全打开这一新兴技术领域大门所缺少的一环。

    "布朗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Yue Qi 说:"总的来说,我们希望改善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即电池在每个循环中能储存多少能量,以及电池能持续多少个循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更换传统电池内部的材料,使存储更多能量的长寿命电池成为现实--想想能为手机供电一周或更长时间的电池,或者能行驶 500 英里的电动汽车。"

    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努力向金属锂电池过渡,因为金属锂电池的储能能力比现在的锂离子电池要高得多。传统电解质是电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能让电荷在电池的两个端子之间传递,引发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需的电化学反应。锂离子电池的传统电解质主要由溶解在液体溶剂中的低浓度盐组成,但在金属基电池中却无法有效实现这一功能。

    为解决这一难题,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局部高浓度电解质。它们是通过将溶剂中的高浓度盐与另一种被称为稀释剂的液体混合制成的,这种稀释剂能使电解液更好地流动,从而保持电池的功率。

    迄今为止,在实验室测试中,这种新型电解质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但人们对其工作原理和原因还没有完全了解,这就限制了它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发这种电解质。这正是新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李斌说:"这篇论文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说明为什么这种电解质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它的关键理解来自于发现这种电解质中形成的胶束状结构,就像肥皂一样。"在这里,我们看到肥皂或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由同时结合稀释剂和盐的溶剂发挥的,它将自身包裹在胶束中心的高浓度盐周围。

    通过了解这一点,研究人员能够细分出实现电池最佳反应所需的比例和浓度。这应该有助于解决这种电解质工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如何找到三种成分的适当平衡。事实上,这项工作不仅为制造能发挥作用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提供了更好的指导,而且为制造能更有效发挥作用的电解质提供了更好的指导。

    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他们发现,到目前为止,该理论仍然有效,并有助于延长锂金属电池的寿命。研究小组很高兴看到他们的工作能带来怎样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设计,但他们也知道,要克服高密度电池的电解质设计瓶颈,仍需取得重大进展。现在,他们感到很有趣的是,秘密可能就在肥皂这样平凡而日常的东西中。

    "对于电解质来说,胶束的概念可能很新,但实际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Qi 说。"现在我们有了理论,有了准则,可以从电解质中的盐、溶剂和稀释剂中获得我们想要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必须达到的浓度和如何混合。

    参考文献:Corey M. Efaw et al, Localized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get more localized through micelle-like structures, Nature Materials (2023). DOI: 10.1038/s41563-023-01700-3

相关报告
  • 《石墨烯注入碳基纳米材料用于耐用电池》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7-02
    • 布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用于制造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陶瓷材料的韧性提高一倍。《Matter》杂志描述的这一策略可能有助于将固态电池推向大众市场。 “人们对用陶瓷材料取代现有电池中的电解液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更安全,而且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布朗工程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Christos Athanasiou说。到目前为止,对固体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它们的化学性质上。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机械性能上,希望能使它们更安全、更实用、更广泛地使用。” 电解液是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屏障,锂离子在充电或放电时通过电解液流动。液态电解质工作得很好——它们被发现存在于今天使用的大多数电池中——但它们有一些问题。在大电流下,电解液内部会形成微小的锂金属丝,从而导致电池短路。由于液体电解质也是高度易燃的,这些短裤可能导致火灾。 固体陶瓷电解质是不易燃的,有证据表明它们可以防止锂丝的形成,而锂丝可以使电池在更高的电流下工作。然而,陶瓷是高脆性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断裂。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想知道,在陶瓷中注入石墨烯——一种超强碳基纳米材料——能否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一种材料承受开裂而不崩解的能力),同时保持电解质功能所需的电子特性。 阿萨纳苏与布朗大学工程学教授布莱恩·谢尔登和尼廷·帕杜尔合作,他们多年来一直在使用纳米材料来加固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陶瓷。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制造了氧化石墨烯的微小血小板,将其与一种叫做LATP的陶瓷粉末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加热以形成一种陶瓷-石墨烯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测试表明,与单独使用陶瓷相比,复合材料的韧性增加了两倍以上。“发生的情况是,当材料开始开裂时,石墨烯血小板将破裂的表面粘合在一起,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裂纹的运行,”Athanasiou说。 实验还表明,石墨烯不会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关键是要确保在陶瓷中加入适量的石墨烯。而石墨烯过少则无法达到增韧效果。过多会导致材料导电,这在电解质中是不需要的。 “你希望电解质能传导离子,而不是电,”帕图尔说。“石墨烯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因此人们可能会认为在电解液中加入导体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如果我们将浓度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就可以阻止石墨烯导电,同时我们仍能获得结构上的好处。” 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供一条道路,使力学性能更安全的固体电解质用于日常应用。该小组计划继续改进这种材料,尝试石墨烯以外的纳米材料和不同类型的陶瓷电解质。 “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所制造的最坚硬的固态电解质,”Sheldon说。“我认为,我们所展示的是,在电池应用中使用这些复合材料有很大的前景。”
  • 《创新的电池设计提供高能量密度和可持续性》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11-16
    • 由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梁耀忠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高性能准固态镁离子(Mg-ion)电池,实现了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这种创新设计为传统锂离子电池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安全和高能量密度的替代品,解决了材料稀缺和安全问题的限制。 最近,该论文以 "下一代镁离子电池 "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这种新型镁离子电池有可能彻底改变整个行业。"梁教授说:"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发展。 近年来,鉴于锂离子电池的局限性,镁离子电池已成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然而,开发高效镁离子电池的道路充满挑战,包括需要克服水性或水基体系中狭窄的电化学窗口,以及非水性体系中离子传导性差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梁教授的团队开发出了盐中水镁离子电池,其工作电压超过 2 V。然而,由于阴极中的质子存储比镁离子存储占主导地位,这种电池仍然落后于非水基电池。 "与金属离子相比,氢离子或质子更小、更轻。由于体积小,质子很容易进入电池的阴极结构。梁教授团队的博士生、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Sarah Leong 说:"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因为质子和镁离子会争夺空间,这就严重限制了电池所能存储的能量以及电池的使用寿命。 (A-B)电池在室温和零下温度下的显著循环性能。(C) 电池耐压高达 40 个大气压。(D)与易燃的商用锂离子电解液相比,水性电解液不易燃。来源:《科学进展》(2023 年)。DOI: 10.1126/sciadv.adh1181 然而,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推出了准固态镁离子电池(QSMB),这是一种创新的电池设计,使用聚合物增强电解质来控制质子和金属离子之间的竞争。 QSMB 在 2.4 V 时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电压,能量密度达到 264 W-h kg-1,超过了目前镁离子电池的性能,几乎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相当。 梁教授说:"我们的准固态镁离子电池结合了两方面的优点,既有非水系统的高电压,又有水系统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它标志着高性能镁离子电池的开发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为了对 QSMB 进行终极测试,研究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循环测试,结果令人吃惊。即使在零下温度(-22°C)的极端条件下,QSMB 经过 900 次循环后仍能保持 90% 的容量,令人印象深刻。此外,这种电池还具有不可燃性,可承受超过 40 个大气压的压力。这种耐用性和性能使 QSMB 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理想选择,即使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也是如此。 梁教授团队的研究助理教授潘文定博士认为,QSMB 技术有可能重塑能源存储的格局,为我们的世界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他说:"我们研究中提出的先进电解质开发战略不仅具有镁离子电池的潜力,还能扩展到锌离子和铝离子电池等其他多价金属离子电池。我们相信,这项研究将为下一代不仅高效而且环保的储能解决方案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Kee Wah Leong et al, Next-generation magnesium-ion batteries: The quasi-solid-state approach to multivalent metal ion storage, Science Advances (2023). DOI: 10.1126/sciadv.adh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