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所研发纳米载导dsRNA防治番茄潜叶蛾的防控策略》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3-05-31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JCR一区,IF="9.473)上发表题为“A promising approach to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est management solution: nanocarrier-delivered dsRNA towards controlling the destructive invasive pest  Tuta absoluta ”的论文,研发了纳米载导dsRNA防治番茄潜叶蛾的防控策略。

    番茄潜叶蛾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世界检疫性害虫,我国于 2017 年在新疆首次发现,是我国新发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以幼虫潜食危害茄科作物(番茄和马铃薯等),严重时可使番茄减产80-100%。我国是番茄和马铃薯的第一大种植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为满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绿色防控是首选策略。 RNA干扰(RNAi) 技术具有昆虫选择性和基因特异性,且高效、安全、环保,是至今为止最有可能应用于害虫防治的生物工程技术。

    针对dsRNA 稳定性差、递送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构建了番茄潜叶蛾靶基因dsRNA/纳米复合物的RNA干扰系统,明确了纳米颗粒包裹dsRNA的最佳融合比例和纳米包裹可增强dsRNA的稳定性,以及纳米载体可减小dsRNA粒径进而增强叶片对dsRNA的吸收效率等;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纳米载导靶标基因dsRNA防控番茄潜叶蛾的防控方案,结果显示纳米载体可显著提高RNAi的防控潜力;同时,安全风险分析表明,目标基因与人类或同一生态位中已知的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没有匹配序列,靶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烟盲蝽)无影响,对环境安全。研究结果为后续利用RNAi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理论指导。丰富了纳米载体递送的RNAi系统可成功用于防治模式昆虫以外的害虫,为开展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其他害虫防治提供了参考。

  • 原文来源:https://ipp.caas.cn/kyjz/87b9a6af7e084a6ab8b88eadd4de42f4.htm
相关报告
  • 《寄生蜂联合遗传不育技术防控番茄潜叶蛾的应用前景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5-05-27
    •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严重危害全球番茄生产的毁灭性害虫。为寻求环保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科研人员近年来开始关注一种名为Goniozus legneri的体外寄生蜂对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控制潜力,并尝试将其与遗传不育技术(Inherited Sterility, IS)结合使用。近日,一项发表的研究系统评估了G. legneri在寄生和取食来自未处理亲本与辐射处理亲本雄虫后代幼虫时的生命周期特征,旨在探索其与遗传不育技术整合用于害虫综合治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生物学特性方面,如发育时间和存活率,不同处理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然而,以取食来源于辐射亲本幼虫的寄生蜂雌虫为例,其寿命更长,且每只雌虫杀死的幼虫数量更多。尽管如此,相较于其他寄主,G. legneri在番茄潜叶蛾上繁殖效率较低,表现出较差的生物参数。研究人员指出,单独依靠G. legneri进行番茄潜叶蛾防控,无论是否结合遗传不育技术,效果并不理想。但若能将其与其他绿色防控措施,如信息素诱捕或环境友好型杀虫剂配合使用,则可能发挥更大作用。该研究为番茄潜叶蛾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开发多策略集成的生物防控体系奠定了基础。
  • 《中国植保所合作阐述增强生物固氮的纳米策略》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3-05-31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影响因子40.523)发表题为“Nano-enabled strategies to enhance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的文章。 文中指出,减少氮肥的施用是缓解粮食不安全和全球变暖的关键战略,提高生物固氮能力是加强粮食安全生产的有效策略。天然的生物固氮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有益微生物可通过各种机制增强生物固氮,包括激素调节和养分输送,但在田间使用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开发可持续增强生物固氮的新策略。基于纳米材料靶向递送机制、精密释放以及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等特点,科学家们提出了改善生物固氮的纳米策略(图1)。将纳米材料作为靶向特定细胞器递送平台,将有助于增强光合作用,支持高效生物固氮。 全球气候变化迅速,提高生物固氮是减少合成氮肥使用、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开发固氮谷类作物一直是农业科学家的长期目标。纳米技术可将基因直接递送到叶绿体中,促进固氮作用,纳米材料可实现精确递送和调节植物生长,纳米策略可扩展到更为广泛的植物物种,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