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总磷超标!全国政协常委潘碧灵:还洞庭一湖清水》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5-26
  • 洞庭湖在维系长江中下游流域江湖关系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洞庭湖湖体水质持续好转,但总磷浓度下降幅度明显趋缓,总磷超标问题已成为影响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的突出短板。 洞庭湖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通过调查与分析,目前洞庭湖总磷削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对此,潘碧灵建议,要扎实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准确掌握洞庭湖区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等源头的总磷排放情况,做好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工作,为下一步洞庭湖区总磷污染控制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同时,要提升总磷监测治理能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养殖尾水治理、水体总磷控制等相关重点领域先进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力度。 推动洞庭湖周边省份出台排放标准和管控规范,强化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治理;扩大生态农业覆盖面积,对有机肥生产、收储和使用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推进有机肥生产、使用。 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制度,扩大湖区生态用地比例,加强湖滨、主要入湖(河)口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采取疏河建闸、建库配水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并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退田(垸)还湖、退耕还湿工程,增强河湖调蓄功能,缓解枯水期缺水压力。 此外,还要协调组织长江流域上下游各省市,共同采取措施深入推进总磷削减攻坚战;建立定期省际调度机制,指导各省从政策、技术等方面开展交流对接,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各省专项行动安排、重点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实施等情况加强交流和信息通报,形成上下游联动,共抓大保护的良性格局。

相关报告
  • 《潘碧灵:洞庭湖的长江江豚从72头恢复到110头》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3-20
    •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正式拉开大幕,在会议开始之前,今年两会的委员通道率先开启。 针对媒体提出的江豚保护和长江生态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表示,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目前有1000只,洞庭湖中的江豚最少的时候只有72头,现在恢复到了110头。 “习主席视察的时候就看到了江豚腾出水面的撞杆场景,这从侧面反映出长江流域的水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潘碧灵说。 潘碧灵同时表示,江豚过去的种群状况并不是这样,这说明母亲河病了,病得还不轻,比如说化工围江的问题,污水下河的问题,湿地萎缩的问题等等,就像刚才提到的洞庭湖,最多的时候6000多平方公里,现在萎缩到2000多平方公里。 潘碧灵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作出了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中央和沿江的各省认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全国政协去年首次就此召开了专题会,湖南省把湘江的保护和治理作为省一号重点工程,连续六年实施了湘江保护的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在湘江流域关停了一千多家重金属企业。 潘碧灵表示,正是由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去年长江流域断面的水质优良率达到了87.5%,洞庭湖的总浓度下降了38%。但是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又发现了长江保护中存在不少问题,有一些还比较突出,这就说明长江大保护既是一个攻坚战,也是一个持久战。
  • 《洞庭湖专项整治 "一张图": 湖南合力铺开治水行动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6-29
    •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 前有“2017 环湖利剑”执法行动,后有生态环境整治动员令,湖南省不断加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省9个部门积极合作,分别制定了专项治理措施,全线铺开洞庭湖水域的工业、农业、污水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治理行动。 洞庭湖专项整治“一张图”:湖南合力铺开治水行动   11月1月上市,湖南省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此次电话会议的核心究竟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打破“靠水吃水”的路径依赖,以环境保护治理倒逼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守住生态底线,把洞庭湖水环境治理和四水流域的综合治理更好地结合起来。   为了彻底清除洞庭湖常年积累起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湖南省在会上正式发出了动员令,9个省直职能部门分别制定了专项整治措施。   省发改委表示,坚持“一张图管总”,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尽快出台《湖南省洞庭湖条例》,加大引导,严肃督导,挂钩考评;省水利厅称,针对湖区突出的非法采砂问题,将建立采、运、销在线监控体系,落实跨区协作机制,严格执法,加强管理。   省环保厅也将在洞庭湖区域的环境监测和重污染行业准入方面下功夫,兼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排污许可证制度和工业污染源达标计划顺利实施。此外,省林业厅、农委、住建厅、交通运输等部门都将分别对湿地保护,畜禽养殖清洁化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输污染整改等相关内容严格把关。   当然,这也不是湖南省第一次有针对性的行动。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湖南省环保厅组织开展了“2017 环湖利剑”执法专项行动。此次行动对整个湖区的工业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小、散、乱、污”进行严厉打击,对问题企业实施台账动态管理,效果显著。   同月,湖南省洞庭湖水面垃圾清理行动新添水面垃圾打捞船。据了解,这是新购置的全自动打捞船,每天能打捞30吨左右的垃圾,也是加大洞庭湖水域垃圾和漂浮物清理力度的环节之一。今后,洞庭湖水域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将更加高效有序。   实际上,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处副处长李银霞对洞庭湖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也提出过几点意见。李银霞表示,洞庭湖保护治理时间紧,任务重,生态治理工程立项启动难,人工干预有风险,推进科学治理,注重可持续解决方案是根本。   有鉴于此,李银霞强调了杨树清教授提出的“环湖流动带”建设方案,一方面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能顺带解决周边防洪缺水问题。同时,该方案也是让清水入库,改善洞庭湖水水质的可行策略。   李银霞还表示,“一湖四水”治理方案要创新,要让海内外专家学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将该项目纳入治理体系中,加速推动类似“环湖流动带”的可行解决方案实施。挂图作战有理有据,部门联动齐力断筋,湖南省在合力攻坚洞庭湖水环境问题上已经逐渐走出了特色道路。   昔日,洞庭之景名动天下,我国著名诗人无一不交口称赞,留下了“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今,为恢复洞庭湖“一碧万顷”的水光山色,湖南省踏上了漫漫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