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金属公司评估海底多金属结核收集试验对海底生态系统的影响》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 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1-17
  • 来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mining.com网11月8日消息,加拿大金属公司(The Metals Company,TMC)表示将派出一个团队返回NORI-D进行环境研究,以评估海底多金属结核收集试验对海底生态系统的影响。2022年,TMC子公司瑙鲁海洋资源公司在NORI-D开展海底多金属结核收集试验。研究人员将通过一系列箱芯、多芯样本以及各种底栖着陆器系统来评估试验对海底动植物的影响,并对TMC子公司汤加海上矿业公司持有的TOML-F地区进行长期监测。TMC表示,预计将于2024年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商业采矿许可证申请,并于2025年开始生产。

  • 原文来源:https://www.mining.com/the-metals-company-returns-to-seafloor-test-mining-site-to-assess-ecosystem/
相关报告
  • 《深海多金属结核场对构建深海动物群落至关重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4-08
    •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科学家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以土豆大小结核形式存在的矿藏在构建深海动物群落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结核覆盖了世界海底的大片区域,包含铜、钴和镍等一系列重要金属,这对潜在的深海采矿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该成果已发表在《湖沼学与海洋学》(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期刊上。 研究表明,结核领域的主要深海动物随着结核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在进行结核开采的情况下,如果要成功地保护深海生态系统,将需要保护结核浓度范围内广泛的地区。这样的基本生态评估对今后商业采矿活动的管理极为重要。NOC科学家、论文第一作者Lledo博士提到,结核场是一种不寻常的镶嵌栖息地,结核提供的坚硬的底层增加了栖息地的复杂性,促进了不同海底群落的发展。世界上大部分的深海海底都是软沉积物,也有大面积的多金属结核散布在沉积物表面。 这项工作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中部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带(Clarion Clipperton Zon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结核区域之一,然而,这个偏远地区的生活环境却鲜为人知。该研究是基于2015年由国家石油公司科学家Jones博士带领的考察队所收集的数据,在这次考察中拍摄了海底结核场的高清照片,研究小组可以通过检查每张照片上的动物与该区域结核的浓度进行比较。 (刘思青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科学家模拟深海采矿对海底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5-25
    • 深海海底分布着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主要包含锰、铁、镍,钴、铜以及稀土等高科技金属。未来这些金属资源在陆地上将会变得稀缺,且在新能源和数字技术等领域需求很大,因此海洋沉积物的经济学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迄今为止,尚无面向市场的深海采矿技术。但是,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表示:与深海采矿有关的干扰对海底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微生物群落具有长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4月29日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研究人员前往热带东太平洋的DISCOL地区调查海底状况及其微生物活性。早在1989年,德国研究人员就在该地点模拟了与采矿有关的扰动,方法是在直径3个半公里的锰结核区域内,用犁耙在海面下4000米处犁海床。研究人员表示:即使在26年之后,海床上的这些犁痕仍然清晰可见,而且细菌群落也受到明显影响。微生物要完全恢复其正常功能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犁耙破坏了活跃的上层沉积物,它在水流作用下搅动并被带走。在这些受干扰的地区,微生物只能有限地利用从上层水层沉入海底的有机物质。结果就是,它们失去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之一。因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可能适合作为开采对深海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及其潜在恢复程度的早期指标。 目前正在开发的所有用于锰结核的采矿技术都将导致海床的巨大扰动,其深度至少达到十厘米。这与上述的模拟实验的干扰程度相当,但规模完全不同。DISCOL等模拟实验中的所有犁耙轨迹合计仅覆盖几平方公里,而商业深海采矿每年将影响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的海床。研究人员强调,预期的破坏影响将会更大,生态系统的恢复也将会更加困难。 (李亚清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