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网站上发表文章称研究人员通过对发光壁虎进行研究揭示了动物导航的奥秘,从而可以帮助改善农业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该研究成果同时已在《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杂志上发表。
该研究选取了澳大利亚南部和堪培拉附近林地常见的夜行性大理石壁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通过在夜间跟踪壁虎留下的荧光粉发光踪迹,能够绘制出传统跟踪技术无法追踪的精细移动路线。研究显示,这种具有导航功能的小型爬行动物需要依靠某些线索来确定行进方向,例如遗留下来的孤立树木以及农作物规划的播种方向等。这些简单、低成本的农业景观为这种爬行动物的导航提供了依据,是这些本地动物群穿越田野的重要灯塔。因此,一些古老的大型散生树木已被证实具有极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这些爬行动物的可识别距离有限,例如壁虎仅可以识别出40至80米外的标志物。同时,动物在栖息地之间的迁徙还会受到牧草高度和农作物播种方向的影响。因此树木等农业景观的减少和改变将会使依赖其作为导航的物种栖息地数量急剧下降,同时会使一些本已碎片化的迁徙物种栖息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减弱。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环境与社会学院的首席研究员杰弗瑞·凯(Geoffrey Kay)表示,土地清理和栖息地分散已经成为威胁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甚至将进一步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衰退。
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该研究提出了一些重新连接零散栖息地的简单方法。首先,由于爬行动物的数量在全球农业景观中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它们已经成为需要保护的首要对象,因此必须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土地所有者在栖息地之间定向耕种,以增强这些动物与潜在动物群之间的联系。其次,还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法规,以防止农业景观中古老散生树木等重要栖息地元素的消失。
(编译 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