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6.9%——“新三样”领跑外贸出口》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5-04
  •      今年一季度,有外贸“新三样”之称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表现亮眼,一季度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

         “新三样”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领先。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增长了122.3%,占中国汽车出口的比重提升5.1个百分点,达到43.9%。

          同时,在国外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增速达到94.3%。

          阳能电池已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一张新名片。正在举办的第133届广交会上,各家太阳能电池企业无不收获满满,迎来一批批欧洲、北美等地的采购商。一季度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900亿元,增长23.6%


  • 原文来源:http://www.gov.cn/yaowen/2023-05/02/content_5753916.htm
相关报告
  • 《2023年浙江太阳能电池出口占全国份额28.4%》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7
    • 日前,在浙江嘉兴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内,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全力运转,随着自动化机械手臂的上下挥舞,一批批太阳能电池面板顺利下线,即将发往海外市场。这批N型TOPcon组件代表了我国领先全球的光伏产业技术水平,最高功率和效率可达到635W和22.8%,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特点。这已经是该企业新一年来出口的第244批太阳能电池板,累计超过1400个集装箱。 “公司太阳能电池板2023年出口10GW,同比增长150%,预计2024年海外市场增速在20%-30%,目前一季度已经满产,二季度海外订单也在陆续签订中。”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基地总经理刘古岩说。 随着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外贸“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培育出口新优势,杭州海关针对“新三样”商品特性,实施有针对性的贸易便利化举措,综合运用“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多项通关便利举措,保障新能源汽车出口更加顺畅高效。同时,加强对绿色低碳产品企业的指导,建立“点对点”联系沟通机制,开展“新三样”企业AEO信用培育和知识产权培塑,助力企业形成技术、品牌出口竞争优势。 近日,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出口的2000箱锂电池经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合格后,获得海关出具的电子版《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顺利办理出口通关手续。“锂电池作为危险货物,国际上普遍对其包装形式、标记标签等有严格要求,海关多次上门调研需求、解读政策法规、指导规范申报,在帮助我们合规出口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晟说。 随着辖区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海外订单不断增长,杭州海关针对锂电池出口需要采用特殊包装的需求,推出“危包”使用鉴定结果单无纸化,企业无需现场领证或提交纸质单证,可在线提交申请资料、实时查看结果反馈,便利企业申领单证,真正实现“企业零跑腿,数据多跑路”;建立“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监管”快速通道,提前预约可享受准确快速的“危包”业务办理服务。同时,“一企一策”提供危险品出口法规政策解读服务,协助企业做好出口产品危险特性鉴定,并根据企业生产出口计划,科学安排查检时间,切实提升节前商品通关效率。 2023年,浙江省“新三样”产品出口1401.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出口太阳能电池868.9亿元,增长3.1%,出口占全国份额的28.4%。
  • 《储能电池出口爆发式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6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5月,动力电池出口量为9.8 GWh,同比减少13.1%,其他电池(主要指储能电池)出口量达4GWh,同比大增664%。储能电池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多家锂电企业签下海外大单。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储能电池产品具有的成本优势可以有效抵消海外关税政策的冲击,目前各锂电企业正在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储能电池出海持续火热 在近日亿纬锂能举办的首届锂电池大会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宣布,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已达全球第二,目前正在马来西亚建设生产基地,明年年底储能工厂将实现量产规模。 储能电池出海持续火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储能、比亚迪储能、瑞浦兰钧在内的多家锂电厂商斩获海外新订单或新项目。 根据EESA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103.5GWh,已超过全球储能装机的历史累计规模101GWh。国际能源署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特别报告预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1200GW。 储能成锂电业新增长点 在新型储能市场中,锂电池厂商占据先天优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指出,全球能源转型是电池转型的重大机遇,可以明确电池储能是目前最主要的储能方式。一位锂电企业内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延续的优势,让中国的储能电池产品受到海外青睐。“由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磷酸铁锂在全球储能市场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该人士说。 储能业务成为各锂电厂商的新增长点。锂电厂商欣旺达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类业务实现了144%的增长。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布局新型储能是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同时也是满足投资者和市场对于公司的期待。“不能说有某个饭碗就只吃这口饭,要把第二个饭碗提前准备好。”梁锐说道。 记者观察 保持成本优势应对出口挑战 欧美是我国储能电池出口主要目的地。日前,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将对动力电池和非车用锂电池加征关税税率,从7.5%调整为25%。其中,包括储能电池在内的非动力电池延后至2026年,给予了2年的缓冲期。 业内认为,对于“2年的缓冲期”,可以看出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大,依赖程度也较高。真锂研究创始人、首席研究员墨柯表示:“中国拥有成熟的锂电池产业链和大规模生产基地,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西部证券指出,目前中美储能电池制造成本差距较大,即使叠加25%关税后,测算出国内电池成本优势依然明显。西部证券表示,为迎接2年后的关税加征,预计将引发美国业界近期抢装储能系统,并推动储能电池出口短期内进一步增长。 未来将如何维持住成本优势?刘金成表示,低成本竞争是企业发展战略之一,公司要有管理产品成本的能力,除了技术与制造效率外,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据悉,亿纬锂能将与戴姆勒卡车、帕卡及康明斯在美国合作建立电芯工厂,亿纬锂能将为合资工厂提供技术许可,由合资公司建设电池产能。这一合作方式被刘金成称为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