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米色脂肪细胞系的发展揭示了表达UCP1和无效肌酸循环的细胞的独立亚类》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09-29
  • 尽管解偶联蛋白1 (UCP1)被确定为脂肪产热的主要贡献者,但最近的数据显示了替代途径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无效的肌酸循环(FCC)。这些途径如何在细胞和组织中共存还没有被探索。米色细胞脂肪形成发生在体内,但很难在体外模拟;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个鼠米色细胞系的发展,它执行一个强大的呼吸反应,包括非偶联呼吸和FCC。关键的FCC酶,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几乎只存在于这些细胞的线粒体中。令人惊讶的是,来自该细胞系的单细胞克隆显示,具有最高水平UCP1的细胞几乎不表达TNAP,而具有最高水平TNAP表达的细胞几乎不表达UCP1。冷暴露小鼠皮下脂肪的免疫荧光分析证实,这些关键产热成分的最高水平在不同的脂肪细胞群体中表达。
相关报告
  • 《单核转录组学鉴定不同类别的UCP1和无效周期脂肪细胞》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09-29
    • 脂肪组织可以招募利用化学能散热的分解代谢脂肪细胞。这一过程要么通过解偶联蛋白1 (UCP1)的解偶联呼吸发生,要么通过利用ATP依赖的无效循环(FCs)发生。然而,尚不清楚这些途径如何共存,因为这两个过程都依赖于线粒体膜电位。利用单核RNA测序来消除小鼠和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的异质性,我们确定了至少2种不同的米色脂肪细胞亚群:FC-脂肪细胞和UC P1-米色脂肪细胞。重要的是,我们证明了FC-脂肪细胞亚群是高度代谢活性的,并利用FCs来消耗能量,因此有助于独立于Ucp1的产热。此外,FC-脂肪细胞是全身能量稳态的重要驱动因素,并与人类的葡萄糖代谢和肥胖抗性相关。综上所述,我们的发现确定了一个非正常产热脂肪细胞亚群,它可能是哺乳动物体内能量稳态的重要调节者。
  • 《Nature | 利用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揭示肺腺癌最早的细胞起源》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29
    • 2024年2月28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王凌华教授和Humam Kadara教授的合作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 An atlas of epithelial cell states and plasticity in lung adenocarcinoma的文章。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为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虽然近年来早期检测手段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肺腺癌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但现有的治疗手段的预后效果仍不理想。另一方面,近年来针对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前沿研究存在局限性,如样本数量有限,又如单细胞测序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可供分析的上皮细胞数量有限。这些现状突显了对早期肺腺癌进行系统性深入研究的紧迫性。深入理解早期肺腺癌发生发展背后的细胞机制对于寻找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和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至关重要。 该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在早期肺腺癌组织和癌旁区域发现了一群携带KRAS致癌基因突变的,KRT8表达阳性的肺泡中间态细胞(KRT8+ alveolar intermediate cells,KACs)。通过和Jichao Chen教授合作,该团队在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中对肺泡上皮细胞进行了谱系标记和追踪,并证实了KACs最终可转化为肺腺癌细胞。这项研究不仅为开发针对早期肺腺癌的检测和预防策略提供了新的启示,也为推动在最早阶段检测甚至阻断肺腺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并且这项研究工作是迄今为止关于早期未经治疗干预的肺腺癌在上皮细胞规模和整合数据类型上最大和最全面的单细胞研究。